輿論監督助推正風肅紀
監督無處不有、無時不在,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堅持正確導向,加強輿論監督,對典型案例進行剖析,發揮警示作用。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
“水庫變魚塘,水質被嚴重污染,問題多次反映給了當地相關部門,為什么拖到現在還沒解決?”“為何承諾村民4月底要解決的渣土隱患,一拖再拖?當地主管部門是否存在工作不作為?”
最近,綿陽市一檔百姓問政節目——“陽光問廉”,通過電視、電臺、手機客戶端、網絡同步直播,披露了一些部門不主動作為、損害群眾利益等方面的典型問題,在當地引發熱議,受到群眾高度關注。這只是我省全面推進“陽光問廉”做法,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加強黨風廉潔建設的一個縮影。
“一張合法的房產手續,交了一次又一次的錢,等了一年又一年,如今《土地使用證》在何方?”2016年10月12日晚,資陽市“陽光問廉·面對面”節目直播現場剛一開始,一段拍自資陽市雁江區東峰鎮的短片就吸引了場內外觀眾。
被問責的不僅是東峰鎮,當晚,樂至“達標”的濃煙、安岳“變了味”的保險等一系列問題,均在現場通過短片視頻的方式暴露無遺。短片之后,主持人犀利發問、問責單位負責人現場作答、問政代表滿意度測評……
東峰村緊靠東峰場鎮,自2010年起,肖英、王菊英等十余戶村民經過村鎮審批后開始在此建房。六年過去,不少村民交了兩次錢,卻遲遲未拿到國土部門的《土地使用證》,在東峰鎮,遭遇類似情況的就達480余戶。雁江區國土資源局負責人在回答主持人提問時幾度語塞,承認在基層員工的管理上存在疏忽。資陽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蔣廷波也在現場做出整改承諾。
樂至縣四川順達人造林制品有限公司常年排放濃煙、粉塵等,對周邊居民造成嚴重影響。短片播出后,在主持人的追問下,樂至縣環保局局長李萍被問紅了臉。樂至縣委常委、副縣長江軍現場承諾,對環境污染零容忍,絕不姑息遷就。
為完成購買農業保險的目標任務,安岳縣團結鄉部分村組干部自己墊錢繳保費,為讓自己不吃虧,便通過上報各種農業災情,以獲得保險賠付的錢抵買保險的“賬”。“團結鄉政府是否向村下達了購買農業保險的任務?對于村干部‘作假’是否知情?”在一連串的追問下,安岳縣委常委尹鳳全承諾11月10日之前調查清楚是否存在違紀現象,再用一個月的時間自查自糾有關惠民政策的落地情況并建立長效機制。
“對節目曝光的問題,市紀委將責令限期整改銷號;對涉嫌違規違紀問題,紀檢機關將嚴肅處理,并公開追責結果。”資陽市紀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節目還將跟蹤回訪,公布整改落實情況。
近年來,我省始終把加強輿論監督作為了解民意、傾聽民聲的主渠道,切實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以“陽光問廉”助推正風肅紀。
原以為一切都做得“天衣無縫”,卻沒想到在記者暗訪中露出了馬腳,鄧從新悔不當初。鄧從新是安岳縣千佛鄉花橋村黨支部原書記,為了騙取拆遷補償款,竟導演了一出“讓親屬假結婚”的鬧劇。后來,記者通過暗訪,發現了這一問題線索,并在該報“監督進行時”欄目予以曝光,省紀委隨即梳理曝光問題,交由資陽市紀委調查。很快,鄧從新受到撤銷黨內職務處分,4300元違紀所得予以收繳。
對鄧從新進行執紀審查,是省紀檢監察機關深化“三轉”、創新監督執紀方式的一個畫面。去年以來,我省借力省級和市級主流媒體資源,邀請媒體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四風”問題和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進行監督,構建起群眾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媒體緊盯問題、曝光問題,紀檢部門抓住問題、督辦問題的新機制,開啟了正風肅紀新模式。

邀請新聞媒體記者參與督查,是我省強化輿論監督的一個方面,媒體監督之功更在日常。2016年端午節前夕,一場特殊的媒體通氣會在省紀委機關舉行。這個由省紀委召開的會議,對端午節前后“四風”問題媒體監督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要求6家省級主流媒體進行明察暗訪,形成強大的輿論震懾。
2016年4月,四川省紀委、省委宣傳部聯合下發《關于加強輿論監督持之以恒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實施意見》,以公開發文的形式支持媒體通過明察暗訪等方式參與“四風”監督。
《實施意見》明確了開辟專欄、采訪報道、問題曝光、問題交辦、公開回應、跟蹤報道等六項監督工作程序。與之聯動,不僅要求各級黨委(黨組)為采訪報道提供方便,還要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建立曝光問題分級交辦機制,收集匯總媒體曝光所涉及的“四風”問題,按程序進行督辦和處理,并及時公開回應。
“此舉彰顯出四川支持輿論監督,尤其是正風肅紀、打造良好政治生態的決心和信心。”省紀委有關負責人如此解讀,并表示“就是要以媒體監督帶動群眾監督,開啟全天候監督‘探照燈’,以開放的姿態推動監督執紀問責公開透明,壓實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
2015年以來,四川省、市、縣三級媒體按照《實施意見》要求,共組織明察暗訪772次,發現問題1313個,曝光問題381個。通過媒體輿論監督,推動整改問題1536個,處分234人,問責798人。省紀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媒體監督有力促進了正風肅紀工作的開展。2016年1至10月,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2559件,處理3408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3453人。
《黨內監督條例》系列解讀
發揮好內外結合的監督合力
“要發揮國家機關監督、民主黨派監督、社會監督的作用,形成黨內監督與外部監督的有機結合,共同營造良好監督氛圍,共同保證黨內監督能夠真正發揮作用。”中央紀委法規室主任馬森述所強調的,正是《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第六章中關于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的相關規定。
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作為外部監督的重要形式,是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督體系的必要環節。從運用“反‘四風’一鍵通”舉報窗口、“‘四風’問題隨手拍”等作風監督利器發動群眾監督,到巡視過程中充分調動群眾監督積極性;從加大對違紀違法和侵害群眾利益行為的曝光力度,到利用媒體平臺對典型案例進行剖析和警示教育……四年來的實踐證明,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輿論監督是有效的,加強社會和輿論監督有利于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
全國黨建研究會特邀研究員汪洋表示,《條例》向各級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提出“認真對待、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推動黨務公開、拓寬監督渠道,虛心接受群眾批評”的要求,為加強社會和輿論監督創造良好條件,對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的規范和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