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發華 王聰華
淺論藏漢吉祥圖案的表現手法及構圖元素
段發華 王聰華
藏漢吉祥圖案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濃縮著質樸的民族信仰及醇厚的人性情感,既與中華文化血脈同根同源,又傳達著本民族獨一無二的文化風格與氣質。本文對藏漢吉祥圖案的表現手法及構圖元素進行歸納總結,對于深入、系統研究藏漢吉祥圖案,完善吉祥文化和傳統裝飾藝術體系,以及弘揚傳統文化具有更要的意義。
藏漢吉祥圖案 表現手法 構圖元素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稍加留心便可見吉祥圖案活躍的身影。在藏民聚居區內,藏族吉祥圖案更是不勝枚舉。藏漢兩個民族由于在自然環境、宗教信仰、社會風俗、生活習慣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表現在吉祥圖案上,便呈現出各自的特質。從表現手法和構圖元素來說,二者各有特點,又有相通之處。
對吉祥圖案的定義,藏漢兩族基本相同。吉祥圖案,在漢族又稱瑞應圖或吉祥圖,是中國傳統裝飾紋樣的一種。它通過寓意、諧音等手法,把自然物象組合成具有一定吉祥寓意的圖案,來表達人們的愿望、理想。其主要流行于民間,內容反映了我國民眾的風俗習慣、文化風貌、吉祥愿望以及審美情趣。
在藏語里,吉祥圖案稱作“扎西達杰”,在藏族圖案藝術中,它是最豐富內容之一,也是藏族吉祥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長期的社會發展和歷史演變進程中,藏漢兩族的吉祥圖案,都與當地地域環境、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相糅合,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固定的表現手法。一般來講,吉祥圖案有以下構成方法:諧音法、象征法、寓意法、雙關法、比附法、聯想法、表號及文字等。實際上,在藏漢吉祥圖案中,這幾種表現手法是互為運用,相互支撐的。
比如:藏族的“八吉祥徽”、“八瑞物”、“七政寶”均是用不同的事物,象征不同的吉祥含義。“和諧四瑞”則是用寓意的手法,表達祥和安寧團結的美好祈愿。“六字真言”音譯為:噸、嘛、尼、叭、咪、眸,為藏傳佛教咒語,后被民眾用做吉祥字符,它是藏族文字里表現最多、最突出的一種文字裝飾。人們反復念誦,可消災積德、欲求圓滿和吉祥。
在漢族吉祥圖案中,諧音構圖的方式最為之多,如“一路連科”、“喜上眉梢”。另外,象征的表現手法如:圖騰龍,古代是帝王的象征,在現代象征杰出人物,也含威猛之象。人們喜歡把龍作為祥瑞之物,放在家里驅鬼辟邪,可以保佑家人平安,萬事如意。又如:“四君子”梅蘭竹菊,用寓意的手法,襯托高雅脫俗的道德品格。此外,人們耳熟能詳的“福祿壽喜財吉和”,是漢族吉祥圖案中以文字為表現手法的最佳代表。
對藏漢吉祥圖案構圖元素的分類,尚無既定的明確標準。經過綜合整理,筆者認為可分為以下9大類別,分別是:動物、植物、器物、幾何符號紋、文字、自然天象紋、佛教圖案、民俗圖案、人物神祗,詳見表1。

表1 藏漢吉祥圖案構圖元素分類(作者自制)
吉祥圖案的包容性特別強,只要其構圖元素的內涵有祈福納祥之意,都可被人們采納呈現。從上圖表格可以直截了當地看出,藏漢吉祥圖案所使用的構圖元素紛繁多雜,數量達百余種,其中,以動物、植物、器物、幾何符號紋、文字為應用最多。另外,由于藏漢兩族各自的文化信仰不同,藏族吉祥圖案中多佛教圖案、民俗圖案,而在漢族吉祥圖案中,還有以人物神邸為構圖元素的圖案。以蓮為例。在藏族吉祥圖案中,它常見于“吉祥八寶”的“妙蓮”中,或作為活佛的寶座,它象征著心靈的純潔或純潔與神圣的起源。而在漢族吉祥圖案中,“蓮”被多崇吉祥義,諧音“連”、“戀”、“廉”以及“和”,代表圖案有:“連生貴子”、“一品清廉”、“百年好合”等。
[1]劉魁立,張旭.吉祥圖案[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1:4~13.
[2]趙杏根,陸湘懷.實用中國民俗學[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75~76.
[3]扎雅…羅丹西饒.藏族文化中的佛教象征符號[M].丁濤,拉巴次旦,譯.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8:74.
[4]李燁.淺論民間美術——五毒圖案的意義與應用[D].西安:西安美術學院,2010:16.
(作者單位:西藏民族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本文系2016年度西藏民族大學研究生實踐與科研創新課題“漢藏吉祥圖案對比研究及數字化實踐”(項目編號:2016mdyjs037)階段性研究成果。
段發華(1986-),女,山西晉中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西藏民族文化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