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組
“最方便的空間給群眾辦事”
蒲江組
歡聲笑語、人頭攢動,有人跳舞,有人坐在一起擺龍門陣,好不熱鬧。這一切,是蒲江縣長秋鄉黨群活動服務中心投入使用后所帶來的景象。這里既是村里商議大事小事的地方,也是老百姓休閑娛樂的場所。這樣的景象,已經成為蒲江全縣各村(社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近年來,為解決全縣村(社區)活動場所建了不用、使用效率不高、管理不善等問題,蒲江縣通過強化黨群活動服務中心“三個突出”的功能定位,確保村級活動場所真正建起來、用起來、活起來。
統一的標牌標識,清晰的辦事流程,各司其職的辦事窗口,干凈整潔的服務環境……光明鄉韓橋村黨員楊梅到辦事大廳辦事時感嘆道:“現在到居委會辦事,整體環境感覺更‘高大上’了,辦事也更方便了。”這一切,在居委會婦女主任胡錦霞看來,以前是從來不敢想象的。
為打通群眾服務“最后一公里”,蒲江縣制定出臺《蒲江縣村(社區)活動場所功能布局規范》,科學設置功能分區,公開公示服務事項、操作細則、責任人、辦結時限等,讓每個前來辦事的黨員和群眾一目了然。同時,該縣以黨建帶工建、帶團建、帶婦建,有效整合民政、國土、工會等資源,把黨和政府服務觸角延伸到基層,為黨員和群眾提供快速、便捷、更有質效的服務。
朝陽社區書畫室
走進鶴山街道朝陽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股濃厚的墨香味兒撲面而來,一個個制作精美的硯臺被整齊地擺放在櫥窗中。朝陽社區以弘揚“蒲硯文化”為主線,以展示、培訓、體驗為抓手,引進了非遺項目蒲硯制作技藝傳承人賴慶良和“何元威手工茶”制作人何元威,營造出了底蘊深厚、燦爛多彩的社區文化。“不僅可以參觀學習蒲硯文化,還可以現場體驗手工茶制作,大家的業余生活真是太有文化氣息了。”社區群眾紛紛表示。
“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是蒲江縣提檔升級村(社區)活動場所的根本原則。結合各村(社區)實際,該縣突出打造“一村一品”,通過黨群活動服務中心展現豐富多彩的基層文化魅力。
在大塘鎮爐坪村黨群活動服務中心,“李家鈺將軍陳列室”的牌匾格外引人注目。李家鈺是爐坪村人引以為傲的抗戰名將,為紀念這位英勇無畏的英雄,爐坪村在黨群活動服務中心專門列出一個100平方米的房間作為陳列室,讓全村黨員群眾銘記歷史、不忘初心,傳承和弘揚革命精神。
“通過黨群服務中心大廳擺放的觸摸顯示屏,就可以進入電商網店,產品名稱、銷售價格、柑橘簡介等內容應有盡有。”在以柑橘產業發展為支撐的西來鎮兩河村黨支部書記姚慶英看來,“只有主動融入信息化建設,才能夠為黨群服務中心注入新的活力,助推服務提檔升級。”
“最方便的空間給群眾辦事、最大的空間給群眾活動。”蒲江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霍忠生說道。為管理好使用好村級活動陣地,蒲江縣原則上堅持不單獨設立個人辦公室,始終把最方便、最大的空間留給黨員和群眾。
管理好才能盡其所用。為此,蒲江縣各鄉鎮(街道)指導各村(社區)制定了黨群服務中心管理手冊,明確每個房間的用途和使用責任人,采取輪班的方式每天開展安全衛生檢查,并且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不準”事項,為黨群服務中心規范管理和高效使用提供制度保障。(供稿單位:蒲江縣委組織部) (責編:劉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