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旭平
不讓謠言分散脫貧攻堅的專注力
向旭平
前段時間,一篇題為《四川最窮的地方有多窮?孩子十年沒吃過肉》的網帖被廣泛轉載,引發不小波瀾。文中稱,四川大涼山的孩子十年都沒吃過肉,有孩子7歲了還沒洗過一次澡。
針對這一情況,涼山州教育局隨即發布官方回應,稱這是一篇東拼西湊的假消息,故意抹黑涼山,歪曲事實,內容純屬造謠。隨后,專門有媒體記者到涼山進行了深入采訪,也證實了該帖文是一篇假消息、偽消息。
客觀地說,隨著互聯網管理和執法力度不斷加強,以前十分囂張的網絡造謠亂象已基本得到了控制。但令人不解的是,針對大涼山地區貧困和脫貧工作的謠言,始終都沒有間斷過。大涼山之所以屢屢躺著“中槍”,原因就在于大涼山脫貧攻堅事關全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完成,加之,大涼山地理位置偏遠,很多人并不了解那里的真實生活情況。因此,大涼山便成為了抹黑脫貧攻堅工作的“靶子”。
眾所周知,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第一步的一項硬指標、硬任務。黨中央承諾,到2020年要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近一年時間,我們看到各個貧困地區都出臺了很多脫貧攻堅的硬措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貧困地區的面貌正在不斷改變,貧困群眾的生活正在逐步好轉,脫貧攻堅的目標也正在逐步實現。
圖/東方IC
實際上,作為全黨、全國的一項重要工程,脫貧攻堅工作成效是歡迎媒體和社會監督的。去年以來,包括四川在內的很多還有貧困地區的省份,都制定了邀請第三方進行評估的脫貧攻堅考核機制。但是,媒體和社會的監督要真實、客觀,發布的消息和內容應該實事求是、經得起檢驗,類似這種未經實地采訪、僅憑網上東拼西湊發布出來的假消息,其目的可能就不僅僅是為了扯眼球、引關注,而是對脫貧攻堅工作的不懷好意。
針對貧困地區和脫貧攻堅工作屢屢滋生網絡謠言的情況,一方面,應該加大對謠言制造者的打擊力度,讓造謠者付出沉重的代價;另一方面,也應加大對脫貧攻堅成效的報道,讓全社會知道最貧困地區群眾現在的生活到底怎么樣;同時,各級媒體也應該增強責任意識,不跟風炒作,審慎對待未經證實的消息,不讓謠言動搖脫貧攻堅的“軍心”,分散脫貧攻堅的專注力。(責編:陳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