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山王新亮陳 帥
當代大學生價值目標偏離的具體體現研究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
高 山1王新亮2陳 帥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要求相契合,是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的重要綱領,內涵豐富,應當成為當代大學生的價值遵循和行為準則。把當代大學生的價值目標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坐標”體系下考量,發現當代大學生的價值目標不同程度的存在偏離的現象,具體體現在國家層面的缺失,社會層面的扭曲和個人層面的失范。通過系統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的當代大學生價值目標偏離的具體因素,為重塑大學生價值目標提供了現實依據。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價值目標 偏離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居于主導地位,統領著國家和個人價值追求。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與個人目標是統一的,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應當也必須是每一個人的價值追求。

表1 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價值目標差異性
表1源自西安工業大學和西安美院等其他普通高校的大學生問卷調查。從表中能夠看出在不同的階段,大學生的價值目標有所差異,但是“為祖國添磚加瓦”這樣的國家情懷、崇高理想所占的比例非常小。另據調查,在對“你認為個人理想中最主要的是什么”的回答中,“生活理想”占 36.2% ,“職業理想”占 31.1% ,而“道德理想”為24.5% ,“其它”是 7.7%[1]。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是社會意識形態領域深層次的價值體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集中體現,也是當代大學生價值追求與價值取向。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加劇,社會價值日益多元化。當代大學生在享受信息技術所帶來的便捷的同時,也受到來自各方的價值觀念沖擊,部分大學生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價值取向的扭曲。大學生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接受各種新鮮事物,尤其是西方文化的侵擾,給大學生帶來了難以解決的困惑。大學生階段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階段,對于各種事物有自己的價值評判標準,但是由于缺乏實踐經驗和足夠的理論儲備,使得大學生在價值評判時帶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出現了價值取向的扭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文)指出“大學生面臨著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沖擊,某些腐朽沒落的生活方式對大學生的影響不可低估[2]。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傳承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集中表達著在每一位中國公民都應該遵循的價值準則。
當代大學生承擔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責任巨大。然而在現實實踐中,大學生的價值準則卻出現不同程度的失范現象。一是愛國漠視與非理性愛國并存。愛國是人的天職,每一個人都應該熱愛自己的國家,并且要轉化為愛國的具體行動,為建設好發展好自己的國家盡一份力。然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部分學生對于國家正在發生的大事毫不關注。二是敬業精神缺失與態度不端正并存。每一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職業懷揣敬畏之心,并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學生的根本任務就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走向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然而部分大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認為讀書無用。大學的課堂上出現了逃課、睡覺、玩手機等現象。部分同學不學無術,專營投機取巧,把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帶進校園,忽視了學習是作為學生的首要任務。三是誠信缺失與道德滑坡并存。誠信是立人之本,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規范,然而部分大學生出現了誠信缺失的現象。考試作弊現象屢禁不止,雖然國家和學校對作弊的處罰越來越重,但仍有學生鋌而走險,而且作弊的手段越來越先進,甚至出現職業槍手。四是人際冷漠與感恩缺失并存。部分大學生對人冷漠,只關注對自己利益相關的人,對社會上的弱勢群體缺乏仁愛之心,不會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傳統文化中尊師敬長的優秀品質不再明顯,甚至認為父母、老師給予他們的幫助與關愛,理所應當,缺乏感恩之心。
[1]成長春.適應與超越——關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狀況的調查[J].當代青年研究,2000(4).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文).
(作者單位:1.山東科技大學礦業與安全工程學院;2.山東科技大學泰安校區學生處)
本文系山東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思想政治教育專項)“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坐標’的當代大學生價值目標矯正研究”,項目編號:J16YB12。
高山(1990-),男,山東濰坊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生兼職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