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敏儀 羅健敏
58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潛伏期與妊娠結局的關系分析
梁敏儀 羅健敏
目的探究未足月胎膜早破潛伏期與妊娠結局的關系。方法58例分娩且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 根據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周將其分成24~31+6周組(A組, 19例)、32~33+6周組(B組, 18例)、34~36+6周組(C組, 21例);各個孕周階段患者根據潛伏期的差異, 將其分成兩個組進行潛伏期與妊娠結局的比較。結果A組中≤72 h組與>72 h組在支氣管肺發育異常、早產兒死亡、高膽紅素血癥方面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4、4.54、4.54, P<0.05), 絨毛膜羊膜炎、產前發熱、產后出血、敗血癥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B組和C組中≤72 h組與>72 h組各個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根據不同潛伏期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 應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積極展開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從而更好的保證妊娠結局。
胎膜早破;潛伏期;妊娠結局
胎膜早破是指在臨產前胎膜自然破裂現象, 以37孕周為基準, 超過該孕齡的胎膜早破稱為未足月胎膜早破, 其中胎膜早破潛伏期是指胎膜破裂到分娩的時間[1]。雖然胎膜早破是孕婦圍生期常見的并發癥, 但是直接影響著妊娠結果,甚至會增加早產率與圍生期病死率[2]。為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 臨床對于不同孕周的胎膜早破患者采取了不同措施進行處理, 繼而更好的保證母子生命安全。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本院分娩且孕齡在24~36+6周的58例胎膜早破患者作為觀察對象, 排除臀位患者、多胎妊娠患者以及臨床研究資料不完善患者。58例孕婦年齡19~43歲, 平均年齡(29.51±5.33)歲;初產婦33例, 經產婦例25;孕齡24~36+6周, 平均孕齡(33.1±1.7)+5周。根據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周將患者分成24~31+6周組(A組, 19例)、32~33+6周組(B組, 18例)、34~36+6周組(C組, 21例)。
1.2 方法 對58例患者均行常規檢查, 例如血常規、B超等檢查, 對其進行期待治療, 利用糖皮質激素(葛蘭素史克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10388)促進孕婦胎肺成熟。針對宮縮以及宮頸擴張≤4 cm的患者給予宮縮抑制劑進行治療。針對于破膜>12 h且為分娩的孕婦給予抗生素治療。34~35周時根據情況采取期待治療或縮宮素引產治療, 35周后采用縮宮素引產治療[3]。
1.3 觀察指標 患者絨毛膜羊膜炎診斷標準為孕婦體溫>38℃, 并結合以下任意一項指標進行確診, 即孕婦心率>100次/min、白細胞>15×109/L, 胎兒心率>160次/min、子宮壓痛、羊水異味, 對于絨毛膜羊膜炎不確診的患者, 稱之為產前發熱[4]。三組孕婦潛伏期截斷值分別為72、72、 12 h, 比較各個孕周患者亞組胎膜早破的妊娠結果, 包括絨毛膜羊膜炎、產前發熱、產后出血、敗血癥、早產兒死亡、高膽紅素血癥、支氣管肺發育異常等母嬰結局。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A組中≤72 h組與>72 h組在支氣管肺發育異常、早產兒死亡、高膽紅素血癥方面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4、4.54、4.54, P<0.05), 絨毛膜羊膜炎、產前發熱、產后出血、敗血癥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B組和C組中≤72 h組與>72 h組各個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孕周潛伏期的妊娠結局情況比較[n(%)]
隨著我國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 對于胎膜早破患者的治療效果也逐漸優化, 患者經過支持性、康復治療均能痊愈。在期待治療中的宮縮抑制劑藥物(利托君、硝苯地平、硫酸鎂等)可延長48~72 h的妊娠時間, 有效的提高了新生兒存活率, 但是在使用前要明確掌握患者是否處在藥物禁忌、延長妊娠禁忌等方面的要求[5-8]。
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患者的治療方法也不同, 具體為:①針對于34~36周的患者建議使用B族鏈球菌感染抗生素,同時避免使用糖皮質激素, 延長孕周, 為了孕嬰安全應當適時終止妊娠[9,10];②針對于32~33周的患者, 應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確定是否延遲孕周。采用糖皮質激素促胎肺成熟,待到48 h后終止妊娠, 觀察是否出現無羊膜腔感染情況, 并待到34周后停止妊娠[11-13];③24~31周患者, 為了降低32周前分娩的風險, 需在不存在羊膜腔感染情況下, 盡可能延長至34周后分娩;糖皮質激素治療方法:肌內注射倍他米松12 mg, 1次/d, 2 d為1個療程;肌內注射地塞米松6 mg,間隔12 h注射1次, 2 d為1個療程[14-16]。
綜上所述, 孕齡24~31+6周組患者、>72 h潛伏期, 新生兒的死亡率、支氣管肺發育異常率明顯的下降。另外孕齡組患者在各個潛伏期的母嬰結局并不存在明顯差異, 但是在高膽血紅素血癥率等方面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為了保證母嬰健康, 加強各個指標的監測與控制尤為重要。
[1] 鐘小燕, 崔建玲, 盧麗燕, 等.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生殖道感染對妊娠結局的影響分析.中國婦幼衛生雜志, 2016(5):50-51.
[2] 謝秋紅.補充維生素C對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預防及發生后潛伏期、妊娠結局的影響.健康導報:醫學版, 2015(12):245.
[3] 吳琦, 楊淑莉, 王聃穎, 等.妊娠32~33+6周未足月胎膜早破新生兒結局的影響因素.中國婦幼保健, 2016, 31(20):4196-4199.
[4] 柯文娟.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治療及新生兒結局.社區醫學雜志, 2013, 11(13):57-58.
[5] 余煥章.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治療及妊娠結局分析.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4(16):199.
[6] 王永芹, 李淑紅, 袁新燕.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治療及妊娠結局探討.大家健康旬刊, 2016(2):190-191.
[7] 孫風艷, 連文靜.96例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的臨床分析.中國保健營養, 2013, 23(2):113.
[8] 張迎雪.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治療及妊娠結局.吉林醫學, 2014(16):3479-3480.
[9] 施金云.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病因及妊娠結局的臨床分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15):51-52.
[10] 庫爾班尼沙·阿不力孜.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40例臨床分析.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2, 14(25):129.
[11] 崔小寧, 白婧.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208例臨床分析.今日健康, 2016, 15(3):39.
[12] 胡曉蓉, 楊無恙, 張顯蓉, 等.未足月胎膜早破與妊娠結局相關性分析及臨床治療對策.西部醫學, 2013, 25(9):1352-1354.
[13] 殷艷玲.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208例臨床分析.中國醫藥指南, 2014(24):88-89.
[14] 李毅, 馬潤玫.未足月胎膜早破潛伏期與妊娠結局的關系.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 2014, 8(10):17-21.
[15] 吳京, 莫美陸, 張艷萍.未足月胎膜早破不同孕周及潛伏期對母嬰妊娠結局的影響.海南醫學, 2012, 23(22):46-48.
[16] 馬麗.8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婦的妊娠結局分析.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4(4):25-2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0.098
2017-03-20]
528300 佛山市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