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禮香
(陜西省水土保持勘測規劃研究所,陜西 西安 710100)
商洛市坡耕地水土流失現狀及治理對策
柳禮香
(陜西省水土保持勘測規劃研究所,陜西 西安 710100)
坡耕地治理;水土保持;商洛市
通過對商洛市坡耕地現狀、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特點和危害、坡耕地治理情況等方面的分析,發現商洛市的坡耕地面積大,水土流失十分嚴重,加快坡耕地綜合治理具有重要意義。針對目前商洛市坡耕地治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治理的建議。
商洛市地處秦嶺東段南麓,陜西東南部、鄂豫陜三省結合部,轄商州區、洛南縣、丹鳳縣、商南縣、山陽縣、鎮安縣、柞水縣等1區6縣,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總面積19 292 km2,其中:黃河流域面積2 701 km2,占總面積的14%;長江流域面積16 591 km2,占總面積86%。全市共有5條較大河流,其中丹江、金錢河、旬河、乾佑河屬長江流域,洛河屬黃河流域。地貌類型以中低山為主,屬土石山區。地勢西北高且峽谷峻嶺密集,東南漸低且低山和川原丘陵較多。商洛市水土流失嚴重,據2015年陜西省水土保持公告,全市水土流失面積10 499.88 km2,占總面積的54.4%;丹江出省斷面年均輸沙量344.33萬t。
坡耕地是商洛市農民最主要的農、林、牧生產基地,同時也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商洛市土地利用現狀見表1。
商洛市現有耕地總面積200 217 hm2,其中:≤5°的基本農田為79 734 hm2,占耕地總面積的39.8%;>5°的坡耕地面積為120 484 hm2,占60.2%(其中>25°的陡坡耕地面積為36 440 hm2,占耕地總面積的18.2%)。各縣(區)的坡耕地面積極大,特別是25°以上急需退耕的陡坡耕地面積大。坡耕地最多且所占比例最大的是洛南縣,為38 421 hm2,占耕地總面積的83.5%;>25°的陡坡耕地最多且比例最大的是丹鳳縣,為9 160 hm2,占耕地總面積的38.7%。詳見表2。

表1 商洛市土地利用現狀 hm2
2015年全市總人口251.7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11.24萬人,農業人均耕地0.095 hm2(1.42畝),農業人均基本農田0.038 hm2(0.57畝),遠未達到國家要求陜南人均達到0.067 hm2(1畝)基本農田的目標。

表2 商洛市坡耕地分布現狀
商洛市屬于典型的土石山區,地形破碎,耕地分散,坡耕地面積大,再加上順坡耕作、濫墾濫伐、開發建設項目增多,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并產生各種危害。
3.1 破壞土地資源,威脅生態安全
由于山高坡陡土層薄,降雨強度大,高強度的降水可很快沖光表土,因此耕地逐年減少。商洛市有900 km2裸露石山寸草不生,僅20世紀80年代因土層流失損失耕地就達200 km2。
BIM技術的出現豐富了項目質量檢查和管理方式,將質量信息掛接到BIM模型上,這種方式相比傳統的文檔記錄,可以擺脫文字的抽象,促進質量問題協調工作的開展(見圖29)。
3.2 淤毀水利設施,動搖農業和經濟社會發展基礎
水土流失造成的淤積和毀壞,使農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利基礎日顯薄弱,影響防洪安全和水資源利用,對水庫的長期有效運行構成潛在威脅。商州區的南秦水庫1974年建成,到1981年就淤積了106萬m3泥沙,占總庫容的17.4%;庫區內有池塘5座,已淤滿報廢4座。鎮安縣米糧鎮十字河水庫建成后僅6年就由于泥沙淤積而報廢。
3.3 加劇洪澇災害,威脅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嚴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水利工程毀壞和淤積報廢,河床不斷抬高,大大降低了防洪抗旱能力,暴雨引起的突發性水土流失甚至造成滑坡、泥石流等毀滅性災害。2010年7月中旬,受大范圍持續降雨影響,商洛市大部分縣(區)普遍遭遇50~100年一遇暴雨洪水及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和社會經濟發展造成了巨大危害。丹鳳縣竹林關鎮在“7·24”洪災期間遭遇了百年不遇洪水和泥石流襲擊,全鎮大街小巷堆積土石達110萬m3。
3.4 降低土壤肥力,加重面源污染
隨著化肥和農藥的大量使用,土壤中殘存的有害物質也隨之增加,水土流失不僅降低土壤肥力,而且攜帶大量可溶性化學物質進入江河和水庫,污染水質。2002年“陜西省漢丹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調查”結果顯示,流域內坡耕地平均每年流失表土約180 t/hm2,相當于每年每公頃損失氮磷鉀肥270 kg,致使土壤肥力不斷降低,迫使農民不斷增加化肥使用量。根據2011年陜西省水土保持局與西安理工大學聯合開展的“陜西省漢丹江流域水土流失非點源污染過程與控制研究”初步研究成果,水源區面源污染量占到水體污染總量的60%。
在坡耕地治理中,山、水、田、林、路統一規劃,一座山、一面坡、一條溝綜合治理,以坡改梯為主,配套必要的生產道路和蓄排水工程,營造水保林草,形成綜合防護體系,可大大減少坡面水土流失和出溝泥沙,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夯實農業生產基礎。2010年實施國家坡改梯試點工程的洛南縣,在2011年春夏連旱的情況下,城關鎮王塬村有灌溉條件的梯田比無灌溉條件的梯田多產50%~80%。2011年9月,石門鎮花廟村、古城寨子的烤煙田因排水不良發生內澇,導致烤煙減產20%~30%。
4.2 坡耕地治理是增加基本農田、促進糧食增產的有效途徑
坡改梯后,地平、墑好、土肥,易于耕作,耕地生產力和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明顯提升,成為高產穩產的基本農田。2009年對“丹治”一期工程商南縣城關項目區黑漆河小流域的調查結果表明,項目所在地富水鎮沐河村坡改梯前有基本農田4.95 hm2,人均0.027 hm2,坡改梯后有基本農田8.88 hm2,人均0.047 hm2,坡改梯前平均單產5 730 kg/hm2,坡改梯后平均單產9 030 kg/hm2,提高了57.6%。
4.3 坡耕地治理是增收致富、發展農村經濟的有效途徑
坡改梯后,增加了基本農田,提高了耕地綜合生產能力,為發展特色產業、農業現代化奠定了基礎,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使過去單一生產糧食的農業結構轉變為農林牧副漁業并舉,增加了農民收入,發展了農村經濟。洛南縣通過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烤煙、蠶桑、蔬菜、薯類、藥材等高效農業,經濟效益比糧食作物提高2~4倍,退耕的坡耕地栽植核桃、板栗等經濟林或以油松、刺槐為主的用材林,不僅增加了植被覆蓋,而且經濟效益明顯,實現了經濟、生態效益雙贏。山陽縣結合新農村建設和“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設,大力培育“果、畜、藥、茶、特色農產品”五大種養業,使項目區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7年的1 615元增加到了2013年的4 505元。
4.4 坡耕地治理是保障江河湖庫防洪安全的有效途徑
坡耕地治理增加了降雨就地入滲,調控了坡面徑流,削減了洪峰流量,減少了入河入庫泥沙,保障了江河湖庫的防洪安全,減少了面源污染物入河量。監測結果表明,商洛市通過“丹治”一、二期工程建設,項目區植被覆蓋率平均提高10百分點,70%以上的泥沙得到有效攔蓄,每年減少土壤侵蝕量382萬t,減少向下游輸送泥沙190多萬t,治理區降水入滲率增加10%以上。昔日10年一遇暴雨即可成災的山溝,同標準降水條件下已免于成災,基本達到小雨清水長流、中雨泥沙很少、暴雨沙石減少的良性治理目標,丹江出境斷面水質穩定在Ⅱ類水平。
2010年“7·24”洪災和泥石流主要受災地丹鳳縣竹林關鎮, 街道后山相隔不足1 km的2條支溝匯流面積都在3 km2左右,地形地貌條件極為相似。其中一條支溝是“丹治”工程已治理的窯溝小流域,災前溝道內溝臺地、田間道路、排洪渠、蓄水池、谷坊、護地堤等工程措施布設到位;另一條是未列入項目開展重點治理的大柴溝流域,農田、道路和排洪渠道均為群眾自發修建,防御能力較低。在相同暴雨條件下,盡管2條支溝都遭受嚴重災害,但危害程度卻大不相同。大柴溝內洪水攜帶大量泥石傾瀉而下,直接沖向下游鎮政府大院,致使多間房屋倒塌、4人死亡,溝內農田、渠道和道路被泥石流埋壓。而窯溝流域大量沙石被層層石坎梯田攔截,大部分泥石淤積在溝臺地內,排洪渠依然暢通,沒有發生房屋倒塌和人員傷亡現象。
1994年以來,商洛市各縣(區)實施了三、五、六、七期“長治”工程,一、二期“丹治”工程,坡耕地綜合治理工程等,累計實施坡改梯18 660.22 hm2,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 060.97 km2,取得了顯著的效益。
20世紀90年代以來,商洛市實施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的范圍逐漸擴大,項目區范圍逐步由丹江口水庫庫區的商南、山陽、丹鳳3縣擴大到全市丹江流域,由長江流域擴大到黃河流域;項目縣的數量由商南1個縣逐步增加到全市6縣1區;中央投資的比例由“長治”三期工程的4.4%分別提高到“丹治”二期工程和坡耕地綜合治理工程的80%。詳見表3。

表3 商洛市重點水保工程的坡耕地治理措施完成情況
6.1 存在的問題
(1)現有坡耕地面積大,治理任務艱巨。近20年來,雖然商洛市積極爭取國家投資,治理了大量坡耕地,但由于坡耕地面積大,因此仍有大量坡耕地急需治理。
(2)缺乏管護費用,損毀工程維修難。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屬于基本建設項目,沒有后期管護費用,致使已建坡改梯和配套水系工程損毀后得不到及時維修。
(3)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的退耕還林還草沒有錢糧補貼,群眾積極性不高。
6.2 建 議
(1)深入貫徹落實水土保持法,強化政府在坡耕地治理中的作用,坡耕地綜合治理等水土保持工程的實施離不開政府的推動和各業務部門的配合。
(2)搞好重點水土保持工程建設。目前,商洛市僅有商州區正在實施坡耕地綜合治理工程,應積極做好《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三五”規劃》編制,盡快啟動“丹治”三期工程,并爭取擴大工程實施范圍。
(3)加強坡耕地治理工程的管護,鞏固治理成果。各項目縣(區)要積極爭取地方配套資金,落實生態補償財政轉移資金,用于已建坡耕地綜合治理工程的管護,確保工程效益的持續發揮。
(責任編輯 張培虎)
S157.2
C
1000-0941(2017)06-0006-03
柳禮香(1982—),女,陜西山陽縣人,工程師,學士,主要從事水利水保勘測設計工作。
2017-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