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國,胡學東,李山虎
(中鹽吉蘭泰鹽化集團有限公司氯堿廠,內蒙古阿拉善750336)
熱水型吸式溴化鋰機組常見故障分析處理
姚志國,胡學東,李山虎
(中鹽吉蘭泰鹽化集團有限公司氯堿廠,內蒙古阿拉善750336)
介紹了熱水型吸式溴化鋰機組常見故障的分析及處理方法。
熱水型吸式溴化鋰機組;原理和構造;常見故障
冷劑(純水)通過冷劑泵向蒸發器的傳熱管噴淋,冷劑吸收了傳熱管里流動的熱量后蒸發(冷劑在4℃時就會蒸發)冷水的溫度不斷下降。同時噴淋在吸收器傳熱管上的溶液吸收了蒸發器中產生的冷劑蒸汽。溶液釋放出的熱量被傳熱管內的冷卻水帶走,由于吸收了冷劑溴化鋰溶液濃度降低,稀溶液被溶液泵經熱交換器輸送至發生器,發生器內的熱水加熱稀溶液,使溴化鋰溶液濃度升高,此時濃溶液依靠壓力差和液位差經熱交換器返回到吸收器,稀溶液中產生的水蒸氣由冷卻水吸收,使之凝結成冷劑水返回蒸發器,再次噴淋到蒸發器傳熱管(如此反復,制冷凍水)。
機組開啟后(機組開機時,必須進行開機前檢查工作),機組溶液泵5 s后啟動,溶液開始從吸收器經過板式換熱器換熱輸送到發生器,5 min后熱水容量調節閥開啟,開度為15%,濃溶液開始蒸發。熱水容量開啟后機組就開始制冷,15 min后冷劑泵啟動。隨后熱水容量調節閥的開度隨7℃水目標值(設定值為7℃)變化,直至熱水容量調節閥開到最大,機組進入運行狀態。
機組包括蒸發器、吸收器、冷凝器、發生器、熱交換器、冷劑泵和溶液泵等,見圖1。

圖1 溴化鋰工藝構造簡圖
3.1 機組冷凍水溫差小,機組制冷效果差原因分析
(1)機組內部列管泄露,導致機組真空度高。(2)機組外漏,由于機組長時間運轉,機組外部防銹漆脫落后,機組殼體裸露與腐蝕性氣體接觸導致腐蝕泄露。(3)機組長時間運行內部產生不凝性氣體(一般情況可能含少量氫氣,如果氫氣富集的可能引起爆炸),導致機組內部真空度高。(4)機組內部結垢或脹堵,引起列管換熱效果差。(5)溴化鋰機組內部表面活性劑(辛醇)少,機組內部溴化鋰溶液表面蒸汽分壓高。(6)機組長時間運轉內部溴化鋰溶液變質導致機組內部產生不凝性氣體(一般情況是氫氣)。
處理方法:(1)停機,斷電,氮氣打壓0.02MPa。一側用橡膠塞塞好,另一側用肥皂水試漏。查漏完后,泄壓,抽真空后,調試機組。(2)機組外部漆脫落后,及時對上漆。(3)摸索規律,及時觀察真空變化情況,定期抽真空。(4)及時觀察機組溫差,定期清理溴化鋰機組。(5)抽真空時,定期檢測辛醇,發現缺少及時添加。(6)定期檢測溴化鋰溶液pH值,觀察溴化鋰溶液顏色。
3.2 機組結晶原因分析
(1)機組添加溶液過量,機組濃溶液溢流。(2)冷劑液位頻繁波動,冷劑液位高,吸收器溶液濃度高時,冷劑水不向溶液側流動。冷劑水不平衡。(3)循環冷卻水溫度低,機組冷凝量大,蒸發溫度低。冷劑水不平衡。
處理方法:(1)減少溶液添加量,保持液位平衡。(2)冷劑液位計損壞,需檢修冷劑液位計。(3)調節循環水溫度,保證循環水溫度在控制范圍內,冷劑蒸發溫度不得低于2℃。
(1)機組運行正常后,溶液泵、冷劑泵不得有吸空現象,7℃水出口溫度控制在7~10℃,7℃水進出口溫差控制在3~5℃;
(2)熱水進口溫度控制在85~100℃,熱水進出口溫差控制在10℃左右,不得低于10℃;
(3)熔晶管溫度控制溫度為室溫,不得高于65℃,從溴化鋰機組發生器到吸收器旁通管不得溢流;
(4)循環水進口溫度18~30℃;
(5)冷劑水溫度不得于4.3℃,蒸發溫度不得低于2℃。
針對夏季溫度高、冬季溫度低的特點,在溴化鋰循環冷卻水出口加裝電動調節閥,電動調節閥為PID控制。根據機組運行狀況實時調節循環冷卻水量穩定機組性能且降低循環冷卻水的負荷滿足其他需求。
溴化鋰機組熱量平衡與水平衡不是人為可以控制的,一旦失去平衡整個機組就容易出現故障,小則凍裂銅管,大則整個機組報廢。因此,儀表自動投用關系著機組水平衡及熱量平衡,是整個系統的核心。
Analysis and treatment of common troubles of hot water suction type lithium bromide unit
YAO Zhi-guo,HU Xue-dong,LI Shan-hu
(Jilantai Salt Chemical(Group)Co.,Ltd.,Alashan 750336,China)
The treatment of common troubles of hot water suction type lithium bromide unit were introduced.
hot water suction type lithium bromide unit;principle and construction;common faults
TQ051.5
:B
:1009-1785(2017)05-0027-02
2016-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