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孟
仙港大道為經濟軸 臨港重鎮成主戰場
——仙游縣全力打造產城融合示范帶
陳國孟
縣領導深入項目現場協調元生智慧廠房建設
近日,總投資2.48億元、總工期15個月的仙游縣楓亭鎮海濱、海安填海造地項目正式開工,標志著仙游縣產城融合示范帶先行打造的楓亭濱海新城已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將助推實現融入莆田一體化的引擎潛力地區。據悉,該工程位于楓亭鎮南部,計劃通過利用、加固、擴建現狀圍堰工程和新建圍堰工程、陸域填海兩個區塊工程,以及配套防洪排澇工程的建設,形成陸域面積132.7萬平方米,為楓亭園區及招商引資企業提供充足的建設用地。
作為莆田市、仙游縣“南大門”的楓亭是千年古鎮、文化名鎮、商貿重鎮,位于閩東南沿海中部,莆田市荔城區、仙游縣、泉州市泉港區三地交界處、福廈公路及福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一直是該縣建設臨港工貿文化旅游城市的主戰場,成為百萬人口的仙游縣城次中心、省定小城鎮建設示范鎮之一。推動仙游城市依港向東發展是仙游縣實施“富民強縣,跨越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而在城市東進的新征程中,作為仙游縣城東拓的橋頭堡、“產城聯接走廊”,楓亭產城融合示范帶就是一顆耀眼的明珠。為了實現仙游縣東南部產業集聚區的跨越式發展,尋找城市化與產業化平衡發展的支點,仙游縣在轉型升級發展中確定了打造“產業集聚、產城融合發展”的新型工業園區發展策略,推動建設臨港工貿旅游文化城市快速崛起。
產城融合要靠大道連接,方可形成仙游全域一體化發展。莆田市五條疏港公路之一的仙港大道,是仙游縣為建設產城融合示范帶的“希望之路”。這條疏港公路全長26公里,途徑鯉城、鯉南、蓋尾、郊尾、楓亭5個鄉鎮18個村,可引領仙游縣18個鄉鎮全面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和湄洲灣港口城市,實現中心集鎮區、工業集中區與旅游休閑的互動良性發展。據此,今年來,該縣上下卯足勁致力將仙港大道創建成激活縣域城鎮產業發展和開展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的軸線,充分發揮區域生態資源優勢,通過產業發展、體制創新,全力打造中心城區、產城融合的富美鄉村。
據介紹,位于楓亭鎮的濱海新城產城融合示范帶,作為仙游縣打造產城融合示范帶的先行區,堅持高端定位,堅持完善大配套、引入大資本、實施大項目,全力推進楓慈溪沿溪整治和楓笏路提升改造的“一溪一路”工程,重點打造“一東一西”兩個產業平臺及一個特色主題公園,“一東”即位于東部的楓亭工業園,開建海濱海安填海造地工程,填方造地約2000畝;“一西”即楓亭工業園慈岳片區,主要依托楓秀路向西延伸,連接至郊園路,加強楓亭與園莊之間交通聯系的同時,利用楓秀路兩側腹地再造一個工業平臺,可開發工業用地約3000多畝,承載該縣未來發展的希望,產業定位為機械裝備、電子信息、汽車配件等低污染、低耗能產業類項目。
元生智慧項目廠房建設現場
跨越發展,基礎為先。在產城融合示范帶建設中,仙游縣堅持基礎先行,用功能定制的思路完善基礎配套。該示范帶先行工程項目的楓笏路楓亭段的擴寬改造工程快速推進,總長2.95公里,總投資超2億元,已全部完成沿線涉及村的丈量、初核和大部簽約及荷珠中橋段率先動工,確保項目建設按序時全速推進,屆時將大大改善道路通行條件,而此次動建的楓亭鎮填海造地工程預計今年5月完成海濱圍墾地塊造地40%工程量,10月底開工建設海安圍墾地塊填海造地工程,12月完成海濱圍墾地塊填海造地工程,明年7月完成海安圍墾地塊填海造地工程。同時,該縣已啟動對2014年5月1日全線通車的仙港大道實施整治提升,分為居住段、工業段和生態段,主要通過兩側綠化的改造,兩側建筑立面的管控以及環境的提升,打造成仙游的迎賓大道、生態廊道以及城市快速通道。同時加強沿路廣告整治力度,在視野開闊及需要重點標識的區域,設置五處大型立柱式戶外廣告牌,在商業氛圍較重的區域,設置LED廣告及戶外燈桿廣告烘托商業繁華的氣氛。
楓亭填填海造地項目的建設開辟了新的產業平臺,拓寬了聯動發展的工業腹地,將為全縣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與此同時,該縣對楓亭等片區項目進行策劃包裝,通過創新融資模式和運營方式,解決融資保障與持續開發等問題,促使楓笏路提升改造工程、楓秀西路、塔斗山公園、楓慈溪綜合整治和景觀帶建設、慈岳工業平臺等一大批項目在楓亭鎮如火如荼的強勁實施,將助推楓亭這座沉寂已久的千年古鎮、臨港重鎮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帶動千年古邑的仙游縣全域完美駛入轉型發展的“快車道”,演繹仙游楓亭模式的“春天的故事”。
(作者單位:仙游縣委報道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