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波,王麗莎,鄧凱娜
(鄭州百匯農業投資有限公司 鄭州 450000)
葡萄灰霉病的防控與幾種藥劑的篩選試驗
劉永波,王麗莎,鄧凱娜
(鄭州百匯農業投資有限公司 鄭州 450000)
葡萄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引起的生產中主要病害之一(圖1~圖3)。長江以南避雨栽培區域和北方設施栽培葡萄灰霉病發生都比較普遍。灰霉病在花期造成花穗腐爛,發病的花穗,傷口部位濕度大時會密生鼠灰色霉層。從品種上看,紅地球、玫瑰香、紅寶石等常見鮮食品種都易感灰霉病。灰霉病是一個典型的喜涼爽高濕氣候的病害,溫度21℃、濕度97%是最適宜發病的條件。在持續陰雨天氣,易發且難防治。為此,我們進行了本項試驗。

圖1 花期灰霉病造成花絮腐爛

圖2 花期灰霉病造成的小穗干枯
1.1 供試藥劑
38%開特施水分散粒劑,2.5%匯葡懸浮劑、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25%吡唑醚菌酯乳油,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

圖3 產量過高造成果穗擠裂易發灰霉病
1.2 供試園區及作物
試驗安排在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撈刀河鎮大明村,品種為紅地球、紅寶石、夏黑,樹齡4年。試驗園區土質疏松,肥力中等,株行距1.5米×3米,試驗田常規管理,露天栽培,果實不套袋,V架結構,地面無雜草覆蓋。
1.3 試驗方法
(1)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7個處理,分別為38%開特施1000倍液、1500倍液、2000倍液,2.5%匯葡懸浮劑300倍液,50%腐霉利1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2000倍液,50%啶酰菌胺1200倍液,以清水為對照。每個處理3次重復,共24個小區,每小區定點10株,隨機區組排列。
于葡萄花前及果實臨近成熟期兩個階段灰霉病發病初期用工農16型背負式手動壓縮噴霧器按處理濃度噴霧,噴水量900千克/公頃。連續用藥兩次,中間間隔7天,各小區管理措施一致。
(2)調查方法
末次用藥后3天進行病情調查,每小區調查5株,每株分上、中、下部隨機取樣,每點調查10個花序(果穗),記錄總花序(果穗)、各級病花序(果穗)數。
花序(果穗)發病的分級標準如下:
0級:無病斑;
1級:病部占整個花序(果穗)的6%以下;
3級:病部占整個花序(果穗)的6%~15%;
5級:病部占整個花序(果穗)的16%~25%;
7級:病部占整個花序(果穗)的26%~50%;
9級:病部占整個花序(果穗)的50%以上。
數據分析

試驗中,各處理均未發生藥害現象,說明各藥劑使用劑量均在安全用量范圍內,安全性較好。
由表1、2可知,7個處理對紅地球、紅寶石、夏黑花序和果穗上灰霉病均有一定防效。在三個品種花序和果穗上灰霉病防治中,38%開特施1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在87.31%以上;其次為2.5%匯葡300倍液,防效在84.50以上;50%啶酰菌胺1200倍液防效也很好,在80%以上。

表1 幾種藥劑對葡萄花序灰霉病防治效果

表2 幾種藥劑對葡萄果穗灰霉病防治效果
灰霉病的防控應以健康栽培為基礎,搞好田間管理是有效防控葡萄灰霉病的重要手段,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核心防治理念,做好花前花后套袋前等幾個關鍵期的藥劑預防,化學防控時注意藥劑的科學應用,延緩抗性的產生。從田間藥效試驗來看,38%開特施、2.5%匯葡均對灰霉病表現出很好的防治效果,對解決目前甲基硫菌靈、嘧霉胺、異菌脲等常規藥劑因為抗性而防控效果不佳的問題會起到很好的補充作用。從田間的使用來看開特施對大部分葡萄品種安全,但在持續低溫陰雨條件下對藤稔、京亞等極個別歐美種葡萄有使用風險,有關發生機理目前還沒有被證實,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