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鳳
(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江蘇 常州 213161)
·現代教育技術·
物理仿真軟件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探討
——以“變壓器”教學為例
黃愛鳳
(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江蘇 常州 213161)
本文以Comsol Mutiphysics軟件在“變壓器”教學中的應用為例,探討物理仿真軟件在物理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供廣大一線教師參考.
仿真軟件;物理教學;電磁感應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逐漸被大家所重視,物理教學對培養創新型人才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各種因素的限制,有些物理原理及其應用等不能從課堂實驗的現象或結果中呈現,導致學生對于物理原理理解上出現偏差.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更新發展,虛擬仿真技術作為軟件技術與物理教學整合的途徑之一,為物理教學改革提供了一條思路.近年來幾何畫板、Matlab等軟件逐漸受到廣大物理教師的認可,而調查發現,以物理方程為內核,解決多重物理耦合的軟件Comsol Mutiphysics還未得到一線物理教師的廣泛認知.本文以Comsol Multiphysics中變壓器模型為例,介紹物理仿真軟件在物理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



圖1
2.1 模型建立
Comsol Mutiphysics的基本建模流程為:確定物理模塊→建立幾何模型→設定計算條件→物理模型設定→結果設定.在確定物理模塊環節中,至少需選擇軟件中已經設定好的力、熱、電、磁、光等模塊中的一個,亦可根據實際問題需要多選.如變壓器模型,可選擇電學模塊中的AC/DC模塊,也需要選擇磁場模塊.考慮到渦流及發熱情況的話,仍需選擇電場模塊及熱分布模塊,且物理量是隨時間變化的,需要選擇在隨時變化環境下進行建模.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只選擇了磁場、電路這兩個模塊下的時間求解環節,其他的未做考慮.
幾何模型是建立實際求解問題的計算空間、初始條件設置的載體及結果展現的設定,根據需要,建立從實際問題上抽象出來的幾何模型.以變壓器為例,可建立作為磁場分布區域的鐵芯為三維的矩形結構;建立初、次級線圈作為電流分布載體的圓柱形分布結構;為了簡化問題,本文將初、次級線圈以同心圓柱體模型作為電流分布結構,結構的整體模型及線圈和鐵芯建模后的結構分別如圖2(a)、(b)、(c)所示.

圖2
在完成幾何模型結構后,需要將基本的初始條件進行設置,如圖1中的線圈匝數Ns、Np,外電源電動勢最大值Uac、頻率f、電阻Rp、Rs.

這樣的偏微分方程及邊界條件是該軟件的核心內容,同樣也是軟件使用初期較難上手的一個主要問題,因此軟件當中自帶了較多的應用范例及物理學偏微分方程說明文檔,方便使用者的自學與練習.
結果設定部分則是計算結果的輸出及展示,也就是期望看到哪些結果,呈現方式是什么.以變壓器為例,我們希望能得到鐵芯當中的磁場分布,初、次級線圈中電壓、電流隨時間的變化關系等.
2.2 計算結果與討論
為了能讓學生獲得準確、清晰、生動的知識展示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三維圖形或者三維視頻作為教學中的素材應該是當前技術下的首選,特別是在電磁場部分的教學當中,電場或者磁場的分布在其大小及方向隨時間變化的情況下,非常難以用語言進行闡述,給學生以生動的三維圖像展示能在教學中事半功倍.如圖3所示為變壓器鐵芯中磁場分布及線圈當中電流走向的三維結果,用不同顏色標示了鐵芯中各個部位磁感應強度的大小,顏色偏紅表示磁感應強度較大,偏藍則較小,從中可以看出磁場整體在鐵芯中的環形分布.在拐角處鐵芯中的磁感線受到擠壓而在局部變大,從細節處印證了軟件計算結果的正確性.圖3中圍繞線圈的黑、藍色箭頭分別代表了t=0.05s時刻初、次級線圈中的電流方向,這也可以從楞次定律中得到驗證.在三維模型中可以自由旋轉進行展示計算結果的各個細節,也可以選擇特定的點、線、面讀取對應的磁場的大小及分布,如圖4所示為圖3中立體模型的中截面,各點上的磁感應強度分布用黑色箭頭表示.

圖3

圖4
由于在模型設置時選擇了隨時求解的模塊,軟件仿真結果能以視頻流的形式,展現不同時刻磁場的分布變化、電流的大小及方向的隨時間變化等等,這是“變壓器”教學中極為形象生動的教學素材.
本文以“變壓器”教學為例,簡述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可通過現有的物理仿真軟件進行教學素材的制作,并適當應用到教學過程中去.Comsol Multiphysics作為一個物理學耦合軟件,包含了各類物理學問題的模型仿真,上手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所包含的一些應用范例可作為物理教學的案例,供基礎扎實的一線物理教師參考.
[1] 張祥軍.電磁仿真軟件在“電磁場與電磁波”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電力教育,2010,(4).
[2] 王淑娟.基于OSG與3DMAX的中學物理實驗仿真實現[J].電子設計工程,2014,(22).
[3] 田其垣.虛擬仿真技術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才智,20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