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錦瑞


摘 要:溫州發展通航產業具有先天優勢和經濟基礎。除面對城市間的競爭壓力之外,溫州發展通航產業還面臨通航飛機制造業基礎薄弱、空有規劃沒有落實、通航專業人才稀缺、投資周期長,見效慢等問題。該文通過分析制約通航發展主要因素,探討通航產業發展路徑,并建議在政府支持護航下,以通航教育為突破口,整合各方資源,引領通航產業加快發展。
關鍵詞:通用航空 通航教育 溫州
中圖分類號:F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2(c)-0015-04
通用航空(General Aviation),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從事公共航空運輸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動,包括從事工業、農業、林業、漁業和建筑業的作業飛行以及醫療衛生、搶險救災、氣象探測、海洋監測、科學實驗、教育訓練、文化體育以及短途運輸等方面的飛行活動[1]。通用航空產業是相關其他產業,涵蓋通用航空器研發、制造、維修、市場運營、綜合保障等延伸服務,參見圖1。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民航運輸大國。根據國家民航局“民航強國”的發展戰略性目標,我國平均每年近10個新運輸機場建設投入使用,5~7個機場改擴建,平均每年增加4個千萬級旅客吞吐量機場。同時,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加快推動通用航空產業發展。201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頒發了《關于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近期推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重點任務》,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指導意見》中的重要決策部署。通用航空已被列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該文基于對溫州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現狀,分析探討通航教育在通用航空產業發展中的作用。
1 溫州地區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概況
溫州作為“一帶一路”的節點城市,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向北融入長三角經濟區,向南對接海西經濟區??沼蜉椛涿娣e達5萬平方公里,中低空航線較少,擁有難得的良好通航飛行空域。
1.1 科學規劃,前瞻布局
2014年12月,溫州市印發《通用航空產業發展規劃(2014—2030年)》,圍繞通航飛行和制造突破兩條產業鏈。溫州市發展通航產業的總體布局可概況為“一區兩園多點”。“一區”指龍灣國際機場通用航空區;“兩園”指龍灣通用航空產業園和蒼南龍港通用航空產業園;“多點”指分布在溫州市域內的眾多的工業園區和產業集聚區。而溫州市通用機場的布局可以概括為“1245 N”,如表1所示[2]。
根據溫州通用航空產業發展進程,規劃至2030年分批次、有重點、有目的地進行機場建設。建設時序如表2所示[3]。
1.2 穩扎穩打,循序推進
1.2.1 招商引資
2015年5月,溫州市通用航空產業發展“五個一”活動啟動,十大通航項目正式簽約,總投資共計260億元,一期投資約25億元。項目涉及通航領域廣泛,包括應急救援、商務飛行、旅游觀光等。
1.2.2 建立應急救援系統
東海第一救助飛行隊(簡稱東一飛)正式入駐溫州,打造溫州飛行救助基地。溫州市應急辦編制《溫州市航空應急救援綜合體系規劃》,提出2016年開建28個應急起降點,保障30 min內100%覆蓋中心城區,救援輻射人口300萬,而溫州也是全國第一個制定航空應急救援綜合體系規劃的地級城市。
1.2.3 開展空中旅游
溫州自然資源豐富,有3個國家級風景區,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5個國家級森林公園,非常適合開展空中旅游。目前,溫州市興龍航空投資有限公司已牽手溫州市洞頭區及永嘉書院開展低空飛行項目。上海啟德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開展空中看雁蕩項目。
1.2.4 全市普及航空文化
溫州市通用航空飛行學院(籌)針對不同的社會人士,推出了中美航空管理專業1+4本科教育、國際飛行駕駛培訓和美國飛行體驗營三個項目,涵蓋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并舉辦了十多場有關航空文化的沙龍及活動。
1.2.5 打造通航服務集聚區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2年為止,溫州擁有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匯集有2 000多家企業,涉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多個行業,又以北航溫州研究院為首的通航高科單位坐落在文昌路,打造通用航空服務集聚區。
2 溫州通航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
基于國家大力支持和發展通用航空產業,全國各地都在爭先發展通航產業,招商引資,搶占“先機”。通航產業作為改革開放30多年來唯一剛開放的新興產業,剛剛起步,面臨許多挑戰。溫州通航產業面臨的主要挑戰有以下幾方面。
2.1 通航制造業基礎薄弱
我國的航空制造業,一直是由政府主持,實行傳統的軍工體制。由于歷史原因,航空制造業也一直是我國的薄弱項目,通航制造業基礎也十分孱弱。雖然近幾年隨著我國世界大國地位的提升,國產大飛機研發成功,但飛機核心部件技術仍需依靠進口,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當前,各省市發展通航產業,多為依靠引進國外先進通航制造商。目前,溫州通航飛機主要依靠進口,因此通航飛機維修成本將難以控制。
2.2 通航服務產業發展乏力
據有關數據顯示,全國現已有116個縣級及以上城市正在建設或計劃建設通用航空產業園。這兩年隨著國家政策的大力鼓勵,國內不少地區紛紛規劃建設通航產業園。例如,銀川航空產業園的大環境綠化工程一期基本完成;寧海聯手國內相關企業,創建一個飛行主題小鎮;浙江安吉出臺規劃,傾力打造A類通航產業園;通州灣示范區與美國中部實業有限公司簽訂投資協議打造通美通用航空產業園;四川金堂與喬治海茵茨(中國)飛機制造集團有限公司將在金堂縣建喬治海茵茨通用航空產業園等。
縱觀全國在建或將建通航產業園,大多數是以“圈地”建通航機場或建通航飛機制造企業為主,不少通航機場在“曬太陽”,通航飛機整天“趴窩”。這些現象的根源在于通航服務產業發展遲滯,未形成良好的通航生存“空間”。其后果將是通航產能過剩,通航服務市場發展缺位,不能使通航產業健康發展。
2.3 通航專業人才稀缺
目前,我國通航發展停滯不前,陷入發展瓶頸,缺乏飛行人員、通航服務市場營銷人才和通航服務經營與管理人才等。國內現有的14所CCAR-141航校每年僅能培養運輸航空公司所需飛行員的1/3,另外部分的飛行學員需要送往國外培訓。當下,每年經過培訓并符合要求的飛行員僅在1 000人左右,遠遠不能滿足我國民航未來需要15 000名飛行人才的大缺口。如果加上航務、機場管理、航空器材保障、維修等相關領域,需求人數將達5萬人,而中國目前總從業人員只有13 000人[4]。
2015年上半年,我國通用航空直接從業人員數量已達1.3萬人;飛行、機務等專業人員近7 300人,占比為56.7%。飛行時數方面:2015年,全行業完成通用航空生產飛行77.93萬小時,比上年增長15.5%。其中:工業航空作業完成8.55萬小時,比上年增長1.4%;農林業航空作業完成4.21萬小時,比上年增長10.1%;其他通用航空飛行65.18萬小時,比上年增長18.0%[5]。
據有關數據顯示,在工程技術人員中,本科學歷者占5.3%,??茖W歷者占14.6%,中專(含高中)學歷者占35%,其他均是高中以下學歷。50歲以上者占20%,40歲以上者占45%,30歲以上者占20%,30歲以下者只占15%[6]。通用航空從業人員年齡和知識結構都遠遠不能達到通用航空事業發展的需求,呈現出人才斷層、年齡老化的狀態。
就全國而言,通航教育目前主要集中在飛行員的培養,通航服務專業人才的教育幾乎是空白。溫州本地的通航專業人才十分稀缺,除溫州大學培養幾名FAA高級地面教官之外,其他相關人員均依賴引進。
3 加快發展通航教育為突破口,培養通航緊缺人才
通航教育貫穿整個通航產業鏈,涉及領域廣泛(可參見圖1),單是機型、用途的不同,配套設施及服務便不一樣,公務機、私人飛機、體育運動、直升機、水上飛機等,擔任機務維修、飛機銷售、航空食品、飛機租賃、空中旅游、應急救援、通勤、機場運營等工作的人才需求也不同。根據國際上通用航空產業1∶12的間接就業帶動系數計算,我國通用航空產業未來提供的全部就業崗位將在300萬個左右。
作為專業性的通航教育,除了飛行員之外,還要重點培養通航主導產業相關的專業人員,如,通用航空公司經營管理人員、通航機場運行管理人員、通航飛機銷售人員和通用飛機租賃人員等。
通航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遵循一定的培養規律和準則,不同的通航活動或作業項目都有不同的技術標準和要求[7]。例如,飛行員的培養需要經過嚴格的飛行理論和上機實操,然后依次考取學生駕駛員執照、私用駕駛員執照、商用駕駛員執照和航線運輸駕駛員執照等四個執照。飛行員的培養是從零開始積累,慢慢積累飛行時數和經驗。目前每年經過培訓并符合要求的飛行員人數,遠遠不能滿足航空領域的大缺口。
許多通航企業靠引進國外的飛行員或是航空專業人才,但一時的引進,只能解燃眉之急,從業人員的流動性過大,不穩定因素過多,治標不治本,并非長久之計。為了徹底改善溫州通航產業發展不均衡,速度緩慢的現狀,必須以通航教育為突破口,致力于培養一批熟悉國際通航規則、能夠參與國際競爭的復合型人才。重點加強通航人才的能力建設,提升其專業知識水平和綜合素養,以期提高通航各個產業鏈的人才輸出量。人才的本土培養,才能保證通航產業可持續健康地發展。
3.1 教育先行,引領產業
通航教育是通航生態系統的突破口,也是整個通航產業鏈的奠基石。通航人才的緊缺,是發展通航產業的巨大瓶頸。人才是第一資源,是行業的核心競爭力。通航產業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它將匯聚起高新科技產業、金融服務業等產業,并帶動周邊產業的規?;l展,使通航與當地經濟、就業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全產業鏈均衡發展。溫州發展通航產業,有利于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順應國家及地區產業發展趨勢,對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轉型升級和提高城市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3.2 整合資源,激發產業活力
鑒于通航產業鏈涉及面廣泛,起步階段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各省市之間可以互相溝通,根據自身城市的現有優勢,科學規劃,大力發展通航產業鏈中的某一方面,結合各方資源來使通航產業鏈完整起來。以浙江省為例,寧波作為長江經濟帶的龍眼城市,有先進的制造業基地和國際級的大港口,適合重點發展通航制造業和飛機進出口貿易;溫州大學是全國首家舉辦工商管理(航空管理)本科專業的地方高校,并且是全國第一家以通用航空作為辦學特色舉辦此類專業的本科院校,已有堅實的通航教育基礎;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國際及地區通航點39個,覆蓋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航空網絡發達,發展公務機業務再適合不過。針對盲目跟風,各地興建建設通航產業園、通航小鎮的現象,溫州可以根據自身城市的區位優勢和發展軌跡,創新規劃出適合自己的通航產業之路,以通航教育為突破口,整合其他城市的資源,共同發展,共享共贏。
3.3 政府護航,加大要素投入
通用航空產業是集技術、服務和資金于一體的新興產業。政府是通航產業的直接推動者、政策制定者和支持者。發展通航產業是一項艱難且長期的任務,溫州發展通航,只有通過市政府的鼎力支持,才能有效整合各方人才、資金、物力,保障通航產業的起步工作。
4 結語
通航產業,作為下一個黃金增長點,正處于行業的歷史機遇期。需要以通航教育為凝聚點,帶領通航全產業鏈共同成長,繼而匯聚起各類高新科技產業、金融服務產業以及帶動城市周邊產業的規?;l展,使通用航空與城市經濟、就業等社會經濟活動有機結合,有步驟地形成立體的產業結構,有效地促進通航產業的良性循環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央軍委和國務院.通用航空飛行管制條例[Z].
[2] 通用航空產業發展規劃(2014—2030年)[Z].
[3] 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航空培訓論壇2013年論壇數據[Z].
[4] 中國民用航空局.2015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Z].
[5] 顏影,尚永鋒.通用航空維修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西部科技,2014,13(7):92-93.
[6] 王霄寧.我國通用航空產業創新發展路徑研究[J].福建質量管理,2016(1):101-102.
[7] 寧波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研究[J].三江論壇,2016(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