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西林+趙亞娟+趙艷+王小龍
摘 要:以C語言課程為基礎,根據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及對其工程能力和素質的要求,通過調查、分析和反饋等方法對當前教學現狀進行全面的分析,深入發掘目前應用型本科電子信息類專業C語言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然后通過C語言這門專業基礎課程,針對性地提出了從其實踐層面帶動學科綜合并有效解決學科交叉點的“模糊地帶”的相應對策,進一步帶動應用型本科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C語言及后續專業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 電子信息類專業 C語言 教學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2(c)-0193-02
應用型大學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的必然產物,應用型大學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直接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應用型人才[1-2]。根據高等教育對于學科的劃分,電子信息類專業一般包括: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C語言是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必修課程,是電子信息類專業后續學習單片機、DSP、通信、自控、Linux操作系統及嵌入式系統等課程的基礎。C課程目的是在使學生掌握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能夠熟練地進行程序設計、調試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在計算機控制、單片機應用、電子技術、通信技術等領域中熟練運用C語言解決實際工程案例的實踐能力[3-5]。
1 C語言當前教學現狀分析
以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現有的電子信息工程、物聯網工程等3個應用型本科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學生為主要調查對象,選擇其中2013—2015級共3個年級11個教學班約400多人次進行了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結果表明,目前在教學中有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C語言與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互相脫節,具體表現為學生既學了C語言,又學了單片機原理、嵌入式、DSP等課程內容,但仍然無法綜合應用解決一些實踐性的工程問題。作為應用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沒有充分發揮為專業課程體系服務的作用,C語言程序設計能否學好關乎到學生后期專業課程學習的效果,但現行的教學目的一般是對其進行計算機基礎語言的普及,授課深度和廣度不足,根本沒有起到其在專業課程體系中應有的作用。
仔細分析之后我們發現,在專業體系中大部分課程的教學都相對獨立,使本應緊密銜接的內容事實上相互脫節,這就形成了學科交叉點的“模糊地帶”。加上這類院校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不能很好地通過自我補充學習解決課程內容之間的過渡與鏈接,如何很好地解決上述“模糊地帶”問題,正是實踐教學改革的核心。
2 針對教學問題制定對策
2.1 修改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開課計劃和教學大綱,強化實踐教學
在一定的教育規律指導下,分析目前專業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改革影響課程綜合的因素,挖掘C語言與后續專業課程有效銜接的隱性課程,開發綜合創新課程,加大課程體系中實驗實踐環節課時。并從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實踐教學三個方面修訂C語言及其后續主要專業課程的教學大綱,強化實踐教學。以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計算機與電子信息工程系為例,在原有的基礎上修訂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等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開課計劃?,F以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例,該專業原有人才培養方案中各課程模塊理論教學時數占總課時的94.4%,而實驗實踐只占了5.6%,遠遠不能滿足實驗實踐教學的需求;修訂后,各課程模塊理論教學時數占總課時的55.6%,實驗實踐學時達44.4%;另外,加大了專業限選和專業任選課程的總課時比例,用于開設隱性課程和綜合創新課程,如機器人設計、綜合電子系統設計等。
2.2 深入開展多層次工程實踐
2.2.1 開展以C語言課程為基礎的擴展性實踐
以《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為例,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在電子信息類的多個專業中均開設了《C語言程序設計》這門課程。表面上是一門課,但專業不同,教學中要凸顯的特色就有很大差異,這種差異在理論課往往很難去突破,尤其是由同一個教師來講授。所以,只能在實驗實踐環節指導學生把握各自的專業特點。在實踐課題中,設置了基礎應用、初級綜合和高級綜合三個層次供不同基礎的學生選擇,并且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實踐中注重培養學生開發應用系統的綜合能力,引導學生擴展學習C++、MFC等內容;在物聯網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專業的實踐中擴展學習KEIL、PROTUES等工具軟件,注重培養學生在電子方面軟硬件聯調的綜合能力。
2.2.2 開展以學生專業工作室為延伸的擴展性實踐
從課內延展課外,通過有序指導,成立多個學生專業工作室,進一步深化實踐教學。目前,以C語言課程為依托,成立了面向硬件設計的“星期八電子工作室”、面向軟件應用系統設計的“啟行工作室”、面向網絡及手機應用開發的“舞天工作室”,目前已成功完成“車牌識別系統”、“紅外遙控智能窗簾”、“四旋翼空中機器人”等多個工程項目的設計。學生在完成了教學大綱規定的學習內容外,能打破專業限制,自主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探尋未知領域,完善知識體系和結構,極大地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質。
2.2.3 開展以學科專業競賽為契機的擴展性實踐
借助大學生學科專業競賽的契機,如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競賽等,可形成“課程-實踐-競賽-創新”循環促進的可持續發展實踐教學體系,通過賽前的準備和集訓,可有效檢驗和鞏固實踐效果,并在學生中發揮“傳、幫、帶”的作用進行團隊經營,組建多學科交叉的學生創新團隊,為擴展性實踐提供一片沃土。
2.2.4 開展以校企合作為平臺的擴展性實踐
開展校企合作、項目外包等活動,加強實踐教學與社會接軌度,改變封閉教學模式。目前,學院已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甘肅有限公司蘭州分公司、北京水晶石技術培訓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為擴展性實踐創造了實訓和實戰平臺。
2.2.5 開展與教師教研科研能力提升相結合的擴展性實踐
加強教師教研與科研能力,可有效反哺教學。教師通過不斷加強教研與科研能力,逐步形成搭配合理的科研團隊,可有效指導學生的綜合實踐。
3 結語
針對目前C語言教學中突出存在的問題,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出發,基于電子信息類大專業前提和整個課程體系,提出了由課內實踐環節、課外實踐環節和校外實踐環節組成的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對策。不像以往的研究僅僅探討C語言這門課本身的教學現狀和教學改革,而是在看似毫無關系的專業課程之間尋找其內在聯系,尋求一條“能打破課程界限,并通過C語言的實踐作用解決學科交叉點的模糊地帶,并有效地將整個專業課程體系貫穿起來”的教學改革之路,進一步帶動應用型本科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
參考文獻
[1] 邵紅.黃鎮宇.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法[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
[2] 關仲和.關于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中國大學教學[J],2010(6):7-11.
[3] 克勞雷.重新認識工程教育——國際CDIO培養模式與方法[M].顧佩華,沈民奮,陸小華,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2010.
[5] 溫濤.探索構建一體化TOPCARES-CDIO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11(7):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