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陳吉瓊


【摘要】 目的:探討連續性血液透析和間歇性血液透析治療急性腎衰竭(ARF)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院自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96例ARF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成兩組,對照組48例采用間歇性血液透析治療,觀察組48例采用連續性血液透析治療,分別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變化,觀察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低血壓和心律失常)發生情況。結果:治療后兩組患者BUN、Scr和健康狀況評分均明顯改善,且觀察組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中觀察組患者低血壓平均發生(1.62±0.44)次,心律失常(1.22±0.33)次,對照組分別為(3.90±1.25)次、(3.68±1.60)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ARF患者臨床治療時采用連續性血液透析方式患者的腎臟功能改善效果更好,健康狀況歸轉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 急性腎衰竭; 連續性血液透析; 間歇性血液透析; 健康狀況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3.020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3-0042-02
急性腎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指腎小球濾過功能短時間內迅速降低而引起的以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失調及含氮廢物蓄積為主要特征的一組臨床綜合征,主要包括腎前/后性衰竭、腎實質衰竭三大類。其常見病因包括急性腎小球腎炎及小血管炎、腎血管病變、急性間質性腎炎、急性腎小管壞死等,由于致病原因呈多樣化促使臨床對因治療難度較大,加上該類病癥發病快、進展迅速、病情危重等特點,患者的死亡率較高。臨床上在治療ARF患者時多采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等腎臟替代療法以維持體液、電解質、酸堿平衡,有效清除毒素,防止在治療中引起腎臟進一步損害,從而促進腎功能恢復提升治療有效率[1]。透析治療的原理是將體內血液引流至體外,經血濾機的空心纖維通過擴散/對流方式清除體內的代謝毒素及多余液體,再將凈化后的血液輸入患者體內的方法[2]。本文則主要分析連續性血液透析和間接性血液透析在ARF患者治療中的應用,現做以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均是筆者所在醫院自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ARF患者,病例數共計96例,隨機將其分成兩組,對照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齡52~74歲,平均(65.3±2.0)歲;觀察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齡51~76歲,平均(65.0±2.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經腎功能檢測、血常規檢查、B超檢測確診為ARF的患者;符合《內科學》第7版中ARF診斷標準的患者[3];對本研究知情且授權臨床研究的患者;排除標準:合并精神障礙患者;伴有先天性心臟病、癡呆癥患者等。
1.3 方法
兩組患者在入院后依據原發疾病進行對因治療、抗感染治療,透析前飲食以低鈉鹽、優質蛋白為主,密切觀察患者的體征、癥狀變化。對照組則使用間歇性透析治療,使用由瑞典金寶公司生產的型號為Prismafles M 150Set的血濾機,透析置換成分:Na+ 140 mmol/L、Cl- 102 mmol/L、HCO3- 35 mmol/L、K+ 2.0 mmol/L、Ca2+ 1.5 mmol/L,選擇前置換方式,置換流量500 ml/h,血流量180~200 ml/min,透析量為2000~2500 ml/次,透析頻率為1次/d,2~3 h/次,3次后頻率調整為3次/周,4 h/次,療程共1周[4]。
觀察組使用連續性透析治療,置換液流速、置換成分、置換方式、血濾機型號均與對照組保持一致,血流量120~180 ml/min,透析量為800~1250 ml,8~12 h/d,7 d后頻率調整為2次/d。兩組患者均使用低分子肝素進行抗凝治療,劑量為60~80 U/kg,均透析治療14 d,療程共1周,觀察治療效果。
1.4 觀察指標
采用脲酶-Berthelot比色法測定治療前后BUN指標,采用苦味酸速率法測定Scr指標;觀察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情況,做好記錄。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UN、Scr變化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BUN、Scr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行透析治療后兩組患者指標均有所改善,且觀察組各項指標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241、7.676,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連續治療2周,期間內觀察組患者低血壓發生次數、心律失常次數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急性腎衰竭是一種以腎臟濾過功能急劇下降的臨床綜合性疾病,其臨床指標為肌酐、尿素及其他代謝廢物及體液的儲留,重要的臨床表現與水鈉儲留、容量超負荷、高血鉀及酸中毒有關。其在臨床上發生率高、涉及臨床學科廣、死亡率高,患者病情往往比較復雜,不同病因患者的表現存在差異,如腎前性衰竭患者會出現電解質紊亂、失血、休克;腎后性衰竭則會出現尿路梗阻(少尿);腎實質損傷者會出現血壓升高、乏力、神志不清、抽搐神志昏迷,常易發展至多器官功能衰竭[5]。
腎臟支持治療的目的是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清除毒素、多余水分及炎癥介質,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其他臟器功能。血液透析治療原則即通過置換血液來快速排除代謝廢物和毒素來維持體內內環境穩定,為患者恢復爭取寶貴時間,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血液透析治療技術和方式不斷趨于完善,連續性透析治療和間歇性透析治療是應用最為廣泛的兩種方式。間歇性透析普及較早,該種方式單次置換的血液較多,因此一次性能夠清除大量的毒素和水分,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但其清除毒素、水分速率較快,內環境波動較大,血流動力學缺乏穩定性,所以更容易誘發不良反應現象[6-7]。連續性血液透析治療吸取了前者不足之處,其置換速率較前者平緩,毒素清除更符合生理特征,對心血管條件要求較小,對血液中的小分子毒素置換的更加徹底,有助于液體、熱卡及其他治療藥物的補充,因此治療的效果更加顯著,故適合于重癥患者尤其是血流動力學不穩定、高分解代謝狀態、需要大量補液及重癥感染、合并多臟器損傷的患者。血液透析是一個連續且緩慢的過程,一般每次透析耗時約3~5 h,連續性透析治療能夠確保集體細胞內外滲透壓的平衡可減少細胞的凋亡,符合人體生理變化[8]。相較使用間歇性透析治療的對照組其安全性更高,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中低血壓平均發生次數、心律失常發生次數均低于對照組,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血肌酐是人體肌肉所產生的代謝廢物,均由腎臟排出體外,因此血肌酐含量能夠清晰的反映腎功能的好壞,若血液中肌酐濃度增加則表示腎臟清除毒素的能力下降,因此可以作為測定腎功能的標記物。尿素氮多用于聯合檢測腎臟疾病中,主要因為其經腎小球過濾后部分被腎小管吸收,同時該指標水平受感染、創傷等外界因素影響較大。本次研究中治療前兩組患者BUN、Scr兩項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經不同透析方式治療后兩組患者該兩項指標均明顯改善,而觀察組改善幅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急性腎衰竭治療時采用連續性血液透析治療臨床效果更顯著,患者腎臟功能恢復更明顯、安全性更高,因此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張麗娜.連續性血液透析和間歇性血液透析治療急性腎衰竭的療效比較[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7):78-79.
[2]董娟,張曉琴.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與間歇性血液透析治療急性腎功能衰竭的效果對比[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2):36-37.
[3]常敏,王晉寧.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與間歇性血液透析治療重癥急性腎功能衰竭的比較分析[J].醫藥前沿,2016,6(26):130-132.
[4]陳洪濤.血液透析加灌流治療蜂蜇傷后急性腎功能衰竭臨床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7):907-908.
[5]潘滔.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與間歇性血液透析治療急性腎功能衰竭的療效比較[J].醫藥衛生:文摘版,2016,4(5):45-46.
[6]祝亮.采用連續性腎臟替代與間歇性血液透析治療重癥急性腎衰竭的臨床效果對比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4,13(6):476-478.
[7]宋綱,劉麗娟.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與間歇性血液透析治療重癥急性腎衰的對照研究[J].四川醫學,2013,34(4):555-556.
[8]黃志勇,鐘家浩,卓建欽.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與間歇性血液透析治療重癥急性腎衰的比較研究[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15):21-22.
(收稿日期:2017-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