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越

【摘要】目的 研究頸椎退行性病伴高血壓老年患者的治療方法及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頸椎退行性病伴高血壓老年患者84例分兩組,甲組給予單純藥物治療;乙組在甲組基礎上給予頸部整脊推拿。就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頸椎病活動度、睡眠質量、血壓水平和頸椎退行性病伴高血壓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比較。結果 乙組頸椎退行性病伴高血壓治療效果明顯高于甲組,P<0.05。2組不良反應均比較輕微,只有個別出現惡心,P<0.05。治療前頸椎病活動度、睡眠質量、血壓水平相似,P>0.05。乙組患者治療后頸椎病活動度、睡眠質量、血壓水平均明顯優于甲組,P<0.05。結論 頸椎退行性病伴高血壓老年患者給予藥物和頸部整脊推拿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血壓和頸椎病活動度,提高患者睡眠質量,無明顯副作用,值得推廣。
【關鍵詞】頸椎退行性病伴高血壓;老年患者;治療方法
【中圖分類號】R68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2.0.02
頸椎退行性病伴高血壓發病率高,高血壓的出現和頸椎病所致交感神經刺激以及椎基底動脈供血失常相關[1-2]。本研究探討了頸椎退行性病伴高血壓老年患者的治療方法及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頸椎退行性病伴高血壓老年患者84例分兩組,各有42例。甲組男26例,女16例。年齡63~77歲,平均年齡(67.24±2.13)歲。乙組男28例,女14例。年齡62~77歲,平均年齡(67.29±2.83)歲。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
1.2 方法
甲組給予單純藥物治療,硝苯地平緩釋片20 mg/次,2次/d。可根據患者情況調整劑量,治療4周。
乙組在甲組基礎上給予頸部整脊推拿。頸肩部軟組織用彈撥、揉法、四指推等方法放松,并給予旋轉復位,點按風池太陽、太沖、頭維、三陰交1 min,最后搓抖上肢,結束治療,全程30 min。1次/d。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頸椎病活動度(正常的旋轉每側60°~80°)、睡眠質量[3]、血壓水平和頸椎退行性病伴高血壓治療效果(顯效:疼痛緩解,血壓達標,頸椎活動度恢復正常;有效:上述指標有所改善,但未完全恢復;無效:不滿足顯效有效標準)、不良反應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以SPSS 20.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運用x2檢驗。計量數據運用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頸椎病活動度、睡眠質量、血壓水平比較
治療前頸椎病活動度、睡眠質量、血壓水平相似,P>0.05。乙組患者治療后頸椎病活動度、睡眠質量、血壓水平均明顯優于甲組,P<0.05。如表1。
2.2 兩組患者頸椎退行性病伴高血壓治療效果比較
乙組頸椎退行性病伴高血壓治療效果明顯高于甲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均比較輕微,只有個別出現惡心,P<0.05。
3 討 論
頸椎退行性病伴高血壓的發生和頸椎病所致椎基底動脈供血失常等相關,可導致血管舒縮功能紊亂而出現高血壓。采用藥物降壓可一定程度上緩解頭痛和失眠,降低血壓,配合頸部整脊推拿可發揮降壓安神、平肝潛陽之功,可糾正頸椎小關節位置紊亂,促進關節耦合運動的恢復,解除椎動脈和周圍交感神經壓迫和刺激,并配合相關穴位點按,可有效緩解眩暈和頭痛,效果確切[4]。
本研究中,甲組給予單純藥物治療;乙組在甲組基礎上給予頸部整脊推拿。結果顯示,乙組頸椎退行性病伴高血壓治療效果明顯高于甲組,P<0.05。2組不良反應均比較輕微,只有個別出現惡心,P<0.05。治療前頸椎病活動度、睡眠質量、血壓水平相似,P>0.05。乙組患者治療后頸椎病活動度、睡眠質量、血壓水平均明顯優于甲組,P<0.05。
綜上所述,頸椎退行性病伴高血壓老年患者給予藥物和頸部整脊推拿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血壓和頸椎病活動度,提高患者睡眠質量,無明顯副作用,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何宗寶,呂有魁,陳東昌,等.手法整復寰樞關節位移治療頸椎性高血壓60例臨床體會[J].頸腰痛雜志,2011,32(2):156-157.
[2] 李秀玲,杜 磊,李藏芬,等.頸椎定點伸引術結合肌肉起止點療法治療頸源性高血壓[J].中國康復,2010,25(2):112-114.
[3] 劉洪濤.頸椎部位與高血壓相關性的研究進展[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9):1421-1424.
[4] 李國武,羅 建,柳正偉,等.頸椎推拿結合浮針療法治療頸性高血壓的臨床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4,6(35):30-32.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