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蘭
暮春的窗外陽光分外明艷,辦公桌上,書頁在風中輕舞,一上午的緊張與忙碌氣氛此時歸于平寂……胡智強對此卻毫無感知,午飯后他一路小跑回到辦公室,目不斜視,直接走到文件柜前開始整理收拾案卷和公文包、檢查筆記本電腦并充電、穿制服打領帶……半小時之后,他準時站在了浦江法庭的公訴席上。“基本上,每天下午我都是這種臨戰節奏。”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檢察院公訴處案子多,人員少,司法改革之后,身為公訴科科長、主任檢察官的胡智強更是身負重任。
職業能力:“根植于內心的修養”
“司改不能僅依靠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還需要在崗的每一位檢察人員用實際行動踐行司法改革的具體措施,做好司法改革的試金石和磨刀石。”2015年,閔行區人民檢察作為司法改革的試點時,胡智強就很明確地意識到了這點。
事實上,他的行動比說這句話早得多。對于新的法律法規、新的業務動向、有指導意義的新案例等等,他一直保持著密切的關注、及時學習吸收并迅速應用到工作中。2006年,胡智強接到了一起案件:在閔行區七寶鎮星東路拓寬工程打工的葉某,無證操作挖土機,致使路邊電線桿被撞斷,并壓死一名騎車路過的女子。案件最初定性為“過失致人死亡”。當時,刑法修正案(六)剛頒布實施,對重大責任事故罪的主體擴大了。憑著對新法律的高度敏感,胡智強認為,該案定性應適用新規,變“過失致人死亡罪”為“重大責任事故罪”。這一改變,使被告人罪罰相當,刑期從三至七年直接降為三年以下。從這件案子以后,他開始關注重大責任事故類案件,漸漸地,院里該類罪名的案件都歸到他的名下,他成了辦理此類案件的專家。
作為第一批“入員額”的檢察官,胡智強認為這是時代賦予他們的歷史使命,意味著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職業能力,被他視為檢察官的生命力,是根植于內心深處的能力,是生命的本能。“專業化、職業化肯定辛苦,但職業榮譽感和社會認同是最高形式的回報。”胡智強說。
夙夜在公:“無需提醒的自覺”
“早上6點出門,晚上11點回家,與家里人說不上一句話。”家人對胡智強的這種作息早已習以為常;“庭審前,他累得咽喉發炎化膿幾乎說不出話來,是靠大劑量抗生素,才撐過了長達九個小時的庭審。”這是同事對他工作狀態的描述。
2009年6月27日凌晨,上海市閔行區一個在建小區“蓮花河畔景苑”中一棟13層的住宅樓轟然倒塌,直接造成一名工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1900余萬元。事故震驚了國內外。
接手此案后,胡智強翻閱了大量關于建筑行業規章規范以及建筑各方的法律關系的材料,逐一審查了與之相關的大量招投標文件、商業合同、專家報告等文件,并深入走訪調查了相關人員。
辛苦奔波終于有了突破性的成果:從安監部門調閱的《巖土勘察報告》中提及,該樓盤項目下有暗河,會影響土體承載力,參與工程的各方應當知曉;基坑設計圖紙要求對相關地庫和樓房進行水平和垂直檢測,但建設方為減少支出,只進行了垂直檢測;倒樓前,施工現場附近一段83米的防汛墻已經因堆土發生倒塌。而某被調查對象一句隨口感慨“以前二號樓出事時我就提醒過他們”,更是讓胡智強敏銳感到,這又是一個關鍵線索。果然,調查發現,該樓盤二號樓也曾因為堆土不當引起過樁基斷裂的險情,六名被告人顯然均充分知曉。所有調查得來的事實,后來在法庭上都成為證明六名被告人有預見事故發生的能力與義務的有力證據。
從辦案新手到“胡科”、“主訴檢察官”、“主任檢察官”,胡智強面對每一個新案件,始終要求自己像十五年前的新手一樣辦案,這是自我要求,是一種無需提醒的自覺。
維護法律尊嚴:“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
2014年3月21日上午,地處閔行區的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發生了一起暴力襲醫事件,3名醫務人員受傷。此案與外地同期同類事件綜合發酵,引發各方關注。
其時,正值閔行區檢察院作為全市檢察機關主任檢察官辦案機制試點單位剛剛運作起步。辦案審批環節精簡了,對于案件的定性,主任檢察官可以一錘定音無須層層匯報,這為辦案爭取了時間、空間,但責任和壓力都沉甸甸壓在辦案人員的身上。胡智強倒是心無旁騖,他認為案件定性取決于證據,他只對現實與法律負責,既不懼壓力責任,更不受輿論左右。
他在案發現場即對公安偵查工作中的物證固定、現場證據收集等提出意見。案件審查中,又對案發現場的目擊證人、被害人、民警等進行了走訪調查;還從醫院保衛部門的監控錄像中找到了案發當時的錄像資料,還原了被告人蓄意行兇的全過程。
最后,法院采納了檢察機關的公訴意見,以故意殺人罪判處張某有期徒刑六年。
“公正不但要做到,為了令人信服,它必須被人看到。”因此,他并沒有僅僅滿足于判決的公正,他對案件的前因后果做了澄清:該案完全是患者不配合治療,并非醫生沒盡職。被害人蔡醫生是該院為數不多的正高級職稱的醫生,每年要承擔一千余例手術,被砍傷后,受影響的是無數等待治療的病人。張某珍惜自己的生命沒錯,但不能因此忽視別人的生命。沒有約束的自由,是危險的自由。
司改試行后,作為公訴檢察官,胡智強迎難而上,對外溝通案件、對內抓行政工作、指導下屬辦案一肩挑,節約了辦案時間,平均周期縮短八九天。兩年辦理近6000件刑事案件、無一出現錯案及辦案責任案件;其中,他個人辦理案件1000余件,審核案件2000余件,最忙時,可以同時有11件案子在手中。
胡智強還牽頭先后制定了《公訴科檢察官聯席會議暫行規定》、《公訴科聽取辯護律師意見規定(試行)》、《公訴科申請鑒定人、證人出庭工作辦法(試行)》等規定。在他的帶領下,科室干警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也越來越濃厚,該公訴科2013-2014年、2015-2016年兩個考核年度均是全市條線第2名、集體二等功,還曾獲“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先進集體”、“全國優秀公訴團隊”和“上海市青年突擊隊”等榮譽。
枝葉關情:“為他人著想的善良”
“衙齋臥聽蕭蕭雨,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小吏,一枝一葉總關情。”胡智強常以此詩自勉,群眾生活中的細枝末節,總牽動著他敏感的神經,哪怕是一個來電,他都不會掉以輕心。有次,胡智強接到一名叫鄭某的外地村民來電,反映經常被民警盤查他的身份,他找到的多份工作也莫名被辭退。后來才知道,原來是有人冒用了自己的身份犯罪被判了刑。雖經多次向當地公安機關反映,可面對法院的生效判決,公安機關無法建議重審,希望檢察機關能幫幫他。
胡智強調閱判決檔案,發現當時辦理該起案件時,犯罪嫌疑人的戶籍資料上既無頭像也無指紋比對,難以判斷犯罪嫌疑人是否冒用他人身份。在要求公安機關調取犯罪嫌疑人指紋比對后發現,與鄭某的指紋不吻合,反而與多年前一起搶劫案的嫌疑人指紋相吻合。確定了嫌疑人的真實身份后,經胡智強多方聯系犯罪嫌疑人老家的派出所、村委會,及其家人勸說。最終,該男子承認了冒名事實。當胡智強將法院的再審判決書送到鄭某手中時,鄭某激動得熱淚盈眶,連聲感謝。
結局很圓滿,但故事并沒到此結束。胡智強又動員全科舉一反三,果真又排查出三起類似案件,并全部提出抗訴或改判糾正。之后,胡智強以檢察建議形式,敦促公安機關加強身份信息核實,以從源頭上亡羊補牢。
還有一次,他辦理一起開設賭場案件。犯罪嫌疑人是個外來打工的單身母親,為了補貼家用,在賭博游戲機房里看場子,被民警查獲后以開設賭場罪移送審查起訴。審查中,她8歲的兒子突患重病被人送往兒童醫院搶救。胡智強親自去醫院向醫生了解情況后得知,孩子已被轉移到重癥監護室,隨時有生命危險,情況很不樂觀,而這名犯罪嫌疑人是孩子在滬唯一的監護人。鑒于此,胡智強建議對該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審。犯罪嫌疑人從看守所釋放后,胡智強與同事直接開車送她去了兒童醫院。當大家一起離開醫院時,胡智強突然說,我好像有東西忘拿了,回去看看。說著,就回去了一次。當時,誰也沒有注意他短暫的離開。直到這個單身母親來檢察院表示感謝,大家才知道,原來胡智強悄悄回去給了這位母親1千元為孩子看病。處處為人著想,即使是幫助人,也是以最溫婉、迂回的方式出現,這是一個檢察官體現于職業能力之外的教養。
進檢察機關15年來,胡智強先后榮獲個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嘉獎兩次,被評為市級優秀公訴人、閔行區“優秀檢察官”、“閔行區十佳業務標兵”、2015年被評為上海市先進工作者。
“植根于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這是梁曉聲對“文化”的定義,這也是胡智強一直以來所追求的職業素養的內涵。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