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剛

【摘要】目的 探討床旁支氣管鏡應用喜炎平聯合敏感抗生素沖洗吸痰治療肺不張肺部感染的臨床療效。方法 收集2015年2月~2016年1月來我科128例胸科術后及胸外傷患者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并按數據隨機方法分為研究組64例和對照組64例,研究組患者給予床旁支氣管鏡應用喜炎平聯合敏感抗生素沖洗吸痰治療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治療,并觀察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結果顯示,研究組達96.00%的總有效率,而對照組達85%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明顯P<0.05。結論 床旁支氣管鏡應用喜炎平聯合敏感抗生素沖洗吸痰治療肺不張肺部感染的療效明顯,值得推廣。
【關鍵詞】床旁支氣管鏡;喜炎平聯合敏感抗生素沖洗;肺部感染、肺不張
【中圖分類號】R56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2.0.01
肺不張肺部感染是胸外科常見并發癥。多由術后疼痛,活動少導致。支氣管鏡治療是最有價值的診斷手段之一。在鏡下直接看到阻塞的痰栓并取出行細菌培養加藥敏,而局部給予敏感抗生素及喜炎平可以直接作用于患處。我們對128例胸科術后及胸外傷后患者采用纖維支氣管吸痰灌洗治療,取得較好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科治療患者128例,男80例,女48例。年鈴最小20歲,最大72歲,平均49.5歲。將128例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各64例,所有患者均開胸術后及外傷后肺不張及肺部感染患者,無支氣管鏡治療禁忌癥。對比兩組患者資料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以下常規臨床治療措施:常規吸痰,抗感染,化痰等治療研究組采用以下方法:患者無支氣管鏡吸痰灌洗禁忌癥,患者術前禁食水12 h,環甲膜穿刺注5 mL 2%利多卡因麻醉,術中清除阻塞的痰栓留取標本行二次細菌培養加藥敏檢查(此次痰液污染較輕)。于肺部感染部位及肺不張部位(生理鹽水100 mL+喜炎平125 mg+敏感抗生素(依據常規痰培養結果))沖洗,洗凈。患者術中如出現心
率>120次/分,或血氧飽和度<80%,停止操作,吸氧,待指標正常后再次操作,患者耐受性較差患者給予輔助基礎麻醉。
1.3 評價標準
效果良好:治療1周后各項指標(體溫、血氧飽和度、白細胞計數等)正常,10天后復查胸片無肺不張。
效果一般:治療后各項指標(體溫、血氧飽和度、白細胞計數等)好轉,10天后復查胸片無肺不張。
效果較差:治療后各項指標(體溫、血氧飽和度、白細胞計數等)不變或加重,10天后復查胸片肺不張。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經過治療,128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復,其中:研究組患者的痊愈54例,有效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6%;對照組患者42例痊愈,12例有效,10例無效,85%的總有效率;可見兩組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
3 討 論
肺部感染及肺不張是胸外科常見并發癥,肺不張多由氣道內粘稠分泌物、粘液栓、積血引起,通常術后病人及外傷病人疼痛,咳嗽排痰障礙,導致氣道堵塞,而一般的吸痰只能吸出口腔及咽部痰液,不能很好地取出氣管及支氣管內痰栓。我們在臨床上觀察可以發現,現在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基礎病,身體素質差,對疼痛耐受性差,長期肺不張可導致肺部感染,對術后和胸外傷后的恢復影響較大,而盲目應用廣譜抗生素可導致體內微環境的改變,嚴重者可能導致多重耐藥菌感染。而喜炎平為中藥制劑,不易發生藥物反應,同時有對包括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明顯殺菌抑菌作用。它還有舒張氣管、緩解平滑肌痙攣、抑制漿液分泌作用,他能增強白細胞和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提高免疫力。
床旁支氣管鏡應用喜炎平聯合敏感抗生素沖洗吸痰治療肺不張肺部感染是以抗生素、中成藥、生理鹽水反復灌洗、回收的一項技術,它既能解除肺部阻塞的痰栓,又能直接將敏感抗生素及喜炎平作用于氣管上,減少全身抗生素用量,既解決的本次肺不張阻塞因素,又能緩解平滑肌痙攣,減少再次發生肺不張幾率,該方法可達到比傳統方法更好的臨床效果。本次研究中,研究組達96.00%的總有效率,而對照組達85%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明顯P<0.05。表明床旁支氣管鏡應用喜炎平聯合敏感抗生素沖洗吸痰治療肺部感染有較好的療效,使患者的死亡率和疼痛都能有效的降低。
綜上,床旁支氣管鏡應用喜炎平聯合敏感抗生素沖洗吸痰治療肺部感染預防肺不張的療效明顯,且明顯改善臨床癥狀,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余化平,汪大雄.支氣管肺泡灌洗局部應用抗生素治療難治性肺部感染的臨床研究[J].醫學研究雜志,2015,0(8):23-24.
[2] 姚雪華,黃豐華.纖支鏡吸痰聯合抗生素灌洗在重癥肺部感染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7):169-170.
本文編輯:劉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