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都
生于1986年8月,彝族,本科,蒙自市公安局巡邏警察大隊民警,紅河團州委推薦。
獲得個人三等功、蒙自市“最美人民警察”等榮譽稱號。在工作中,結合工作性質,利用新媒體微信平臺,創建4個“警民互動微信群”,推出警民聯手打擊街面犯罪的工作模式,抓獲各類違法嫌疑人1280余人,用無限的群眾基礎彌補了有限的警力資源。該微信群被云南警方、春城晚報、紅河日報等20多家新聞媒體報道。參加工作至今,出警 1800余起,調解各類矛盾糾紛300余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2000余人,破獲刑事案件100余起,查獲收購被盜電動車、摩托車窩點20余個,打掉盜竊摩托車團伙25個。抓獲搶奪現行嫌疑人20人、抓獲扒竊嫌疑人900余人,吸毒人員400余人,追回被盜電動車200余輛、被盜手機60余部。
路麗
生于1986年4月,漢族,本科,貢山縣國稅局稅務分局局長,怒江團州委推薦。
獲得云南省國家稅務局首屆“最美國稅人”稱號。自2009年只身從寧夏來到怒江已有七年之余,如今她是妻子,也是母親,更是女兒、兒媳,由于丈夫工作忙碌,經營好家庭的重擔更多的傾向路麗身上。她不辭辛勞的照顧老人、家庭和孩子,打理家庭瑣事,支持丈夫的工作,讓丈夫沒有后顧之憂。工作再忙,事情再多,她都會擠出時間來陪伴父母,陪伴孩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她總能帶給周圍一絲溫暖。時光流轉,但卻不忘初心,工作和家庭兩不誤,辛勤的付出獲得了大家的肯定。堅定地理想信念,7年的艱辛與努力,她用理解與擔當詮釋出無怨無悔的燦爛人生,她用寬容與善良續寫了家庭和睦的快樂篇章。
康慧敏
生于1982年4月,漢族,本科,五華區蓮華小學少先隊大隊輔導員,團省委少年部推薦。
云南省和昆明市“優秀少先隊輔導員”,五華區蓮華小學教師,同時擔任學校少先隊大隊輔導員。在工作上能夠創新,在教學中首創“紅領巾音樂會”,將學生的興趣和教學融合在一起,寓教于樂,使學生們既能學習又得到鍛煉。在教學之余,帶領大隊委重新開播紅領巾廣播站,開展了“蓮華好聲音”“蓮華達人秀”等活動。創辦了“少先隊微型隊會”展示活動,公開展示少先隊活動。作為五華區少先隊專職總輔導員,帶領五華區輔導員們從少先隊陣地建設開始,積極創建云南省少先隊工作綜合示范區。
楊鵬杰
生于1985年8月,漢族,本科,昆明供電局變電管理二所繼電保護一班班長,團省委城青部推薦。
云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一級助理技術專家,先后獲得過云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第三屆“十大杰出青年”、云南省繼電保護能手、先進生產工作者、南方電網公司職工技術創新獎等多項榮譽及獎項。在工作中,他不斷提升技術技能同時,還積極開展技術攻關,立足崗位進行了多項專業技術上的創新,為單位節約成本,提升效率。截至目前,個人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3項、南網職工技術創新獎三等獎1項、云南電網公司職工技術創新獎二等獎1項、云南電網公司職工技術創新獎三等獎2項。
朱紅青
生于1976年1月,漢族,高中,祥云泰興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大理團州委推薦。
全國農村科普帶頭人,大理州優秀示范戶。他于2012年2月成立了祥云泰興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2016年安置就業360人,被認定為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于2015年創建了泰興特色農業科技創業園,入駐企業36戶,入駐企業共招用返鄉農民工、大學生及就地就近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442人,2016年被云南省人社廳認定為省級創業園。還獲得自動定位株間距的條播等實用新型專利8項,直接用于公司生產效率的提高。近年來他為公益事業共捐款20余萬元,還帶領公司主動掛鉤東甸貧困村助力脫貧攻堅,平時若有所知就堅持為家鄉捐款捐物,積極支持公益事業,感恩回報社會。
楊磊
生于1992年1月,漢族,碩士研究生,大理城堡文化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團省委學校部推薦。
大理州旅游發展管理委員會“微博義務宣傳員”,云南民族大學學生。2015在校學習期間,創辦大理城堡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帶動了5名云南民族大學在校大學生創業,創造了33個工作崗位,業務涉及文化項目投資、微電影制作、旅游商品開發等領域。在校期間積極支持學校團學工作活動,贊助學校開展多項活動,累計現金、物質捐贈超過10萬元,是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典范。
丁福建
生于1994年8月,漢族,本科,云南師范大學學生,團省委學校部推薦。
2016年全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先進個人獲得者,獲得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提名獎、云南省大學生年度人物獎、中國大學生百煉之星提名獎等榮譽。曾是魯甸“8·03”地震搶險救災、災區重建志愿者,事跡入選《大愛無疆:魯甸地震抗震救災100個感人故事》,人民網、新華網等三十余家媒體有過報道。校暑期社會實踐公益支教唯一重點團隊隊長;自主創業至今經營著6家公司,投入2萬用于魯甸救災,累計社會捐贈達4萬余元。在校任過校學生會主席、新媒體中心主任等14個學生干部職務。獲得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提名獎、校十佳大學生等榮譽80余項。
蔣紅梅
生于1980年10月,漢族,碩士研究生,施甸縣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保山團市委推薦。
第十一屆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個人。她利用微信平臺成立“施甸愛心聯盟”,目前已有志愿者204人,多次開展志愿活動,組織志愿者探望貧困殘疾兒童、衣服募捐、看望貧困學生等,利用微信等網絡平臺傳播人道救助的典型事例;還設立施甸縣白血病捐贈資金,開展定向募捐,共救助資金26萬元;同時還救助先天性心臟病、脊柱側彎患兒;并且組織部分醫務人員志愿者前往全縣兩個敬老院開展免費義診;與縣人民醫院協調,為特殊教育學校24名學生開展免費體檢;通過與縣內外的愛心人士多次溝通,共聯系到定向捐贈救助貧困學生10人,按每人每年2000元的標準進行救助,年資助學費共2萬元。
劉吉輝
生于1983年9月,漢族,大專,普洱市志愿服務聯合會會長、思茅區紅十字會辦公室主任,團省委志工部推薦。
全國優秀志愿者,云南省優秀志愿者,2016年“四個一百”入圍“候選人”。從2007年4至今,先后參加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在瀾滄縣富東鄉林業站、思茅區云仙鄉人民政府、思茅區紅十字會工作,2008年創建了思茅區中國茶城志愿者服務大隊并任大隊長。2013年3月創建了思茅區茶城志愿者協會并任副秘書長。2015年9月創建了普洱市志愿服務聯合會并任會長。從2007年至今利用業余時間組織3萬多名志愿者在全社會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服務他人做貢獻,服務社會創和諧,組織志愿參加服務小時數達50萬多小時。建立了志愿服務陣地,分別是社區志愿服務站16個、3個志愿服務亭、2個關愛農民工子女志愿服務站,廣泛開展了關愛空巢老人、關愛留守兒童、法律維權、文明交通、救災和應急救護等項目的志愿服務。
夏曉艷
生于1999年10月,彝族,大姚一中高二學生,楚雄團州委推薦。
2015年度全國“最美中學生”。自小家庭貧困的她,在父母離異之后,生活的重擔壓在母親一人肩上,不堪重負的母親患了精神分裂癥,家里唯一的依靠倒下了,可就在夏曉艷初一那年,患有精神分裂癥的母親離家出走,至今不知去向。上學、勞動還要照顧妹妹和年老的爺爺奶奶,14歲的女孩扛起4口之家。因為家庭貧苦,她放學就回家干勞動為爺爺奶奶分擔家務,照顧他們飲食起居;妹妹年幼,她便充當母親的角色,無微不至的照顧妹妹。這樣艱苦的人生并沒有讓夏曉艷絕望,她不向命運低頭,自立自強,從小便學習優秀,表現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