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頒獎大會在 京 舉 行

2017年4月14日下午,第十四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頒獎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
來自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鐵路總公司(原鐵道部)、國家科技獎勵工作辦公室、北京市民政局等單位有關負責人,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等央企代表,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北京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有關行業學協會、香港工程師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各專業分會和各省市土建學會代表,第十四屆詹天佑獎獲獎單位代表,以及來自全國的土木建筑科技工作者近400人參加了大會。
頒獎大會由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劉士杰主持。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易軍,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理事長、住房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郭允沖分別在大會上發表講話。
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易軍對獲獎的工程項目和獲得表彰的工程建設單位和個人表示祝賀。易軍指出,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自設立以來,在建設、鐵道、交通、水利等行業科技工作者的共同支持和參與下,在社會各界產生了廣泛影響,特別是對引導和加強我國工程建設自主創新和新技術應用發揮了重要作用。經過長期努力,我國土木工程建設科技創新取得了顯著成就,在土木工程領域的較多專業方面的研究開發能力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這次獲得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的29項工程都是我國土木工程中的精品工程,也是廣大土木工程技術人員和參建單位勇于創新、不懈努力的結晶。易軍指出,土木工程領域要緊緊圍繞國家發展戰略,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為主線,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要通過創新推動我國由土木工程大國向土木工程強國邁進;要完善管理體制,大力促進創新成果的轉化和應用;要加強后備人才建設,培養高素質的工程創新人才隊伍。易軍希望,作為貫徹創新戰略、促進工程建設領域科技創新的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要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進一步激發工程建設行業的創新熱情,促進行業科技發展水平的不斷進步。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理事長、住房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郭允沖對獲獎的工程項目表示熱烈祝賀。郭理事長指出,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注重發揮科技獎勵激勵、導向、促進作用,堅持弘揚科技創新精神,鼓勵自主創新與新技術應用,致力于引領、促進土木工程行業科技進步。獎項的評選始終堅持“數量少、質量高、程序規范”的評選原則和“公開、公正、公平”的設獎原則,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獲獎工程反映了我國當前土木工程在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等方面的最高水平和最新科技創新與應用。郭理事長希望詹天佑獎的評獎活動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按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科技創新方針,努力促進土木工程事業科學發展與科技創新,促進工程建設質量和安全水平的整體提升。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副校長袁駟宣布了第十四屆詹天佑獎獲獎工程名單。第十四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總共有29項工程項目獲獎,其中建筑工程9項,橋梁工程4項,鐵道和隧道工程各2項,公路工程3項,水利水電和水運工程各1項,軌道交通工程3項,市政工程、燃氣工程、住宅小區和國防工程各1項。
隨后,與會領導向榮獲第十四屆詹天佑獎的29項工程及獲獎單位代表頒發了詹天佑獎榮譽獎杯。
第十四屆詹天佑獎評選,堅持“數量少、質量高、程序規范”和“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及嚴格的評選程序,從128個申報的優秀項目中,評選出了29個獲獎項目。這些項目在工程建設技術、建設理念、節能環保等方面都具有較大的創新。如項目中的首創民用建筑中高大空間消防排煙控煙技術的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項目研發了超大面積預應力梁板結構“遞推流水施工技術”,施工中不設后澆帶,解決了超長混凝土梁板結構施工難題,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九江長江公路大橋研發了長大跨度橋梁結構狀態評估關鍵技術,從設計、施工、管養等多方面提高大跨度混合斜拉橋耐久性,創建了包括耐久性風險評估和易損構件力學性能分析的耐久性理論體系;新建鐵路哈爾濱至大連鐵路客運專線通過科技創新,形成了一整套嚴寒地區高速鐵路修建技術,創新形成了高寒地區高速鐵路設備可靠運行成套技術;廣深港高鐵獅子洋隧道項目建立了復合式盾構掘進技術體系,攻克了大直徑盾構長距離連續穿越軟土、砂層、軟硬不均地層、巖石風化層、破碎帶和硬巖地層的技術難題,實現了我國水下盾構隧道修建長度的大幅突破,其“大型及復雜水下隧道結構分析理論與設計關鍵技術”課題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湖南省邵陽至懷化高速公路項目攻克了“雪峰山隧道群、膨脹土路基、長大縱坡、陡坡路段橋梁、高陡邊坡、自然與再造景觀和諧之美”六大難題,研發了膨脹土地區公路建設成套技術、南方山區特殊土公路路基處治關鍵技術;獲得兩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際大壩委員會堆石壩里程碑工程獎的四川大渡河瀑布溝水電站工程解決了寬級配礫石土作防滲體的世界性難題,針對深厚覆蓋層上建高心墻堆石壩重大難題,創新提出了新型壩體結構體系,為我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技術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上海市軌道交通16號線工程研制了速度等級120km/h的接觸軌供電的A型車,并首次采用快慢車組合及靈活編組運營組織模式,研發了軌道交通地下區間單洞雙線大盾構隧道的成套設計施工技術;鄭州市天然氣利用工程堅持建設運營統籌、技術管理并重的原則,在設計、施工、運營和工程管理方面形成了多項國內領先的科技創新成果。
其他的獲獎項目也都有技術上的重大突破,還有許多的優秀參評項目也都采用了很多創新技術。可以看出,我國的土木工程技術人員發揮了無窮的創新智慧,進行了大量的創新實踐,為我國土木工程技術創新和科技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是經住房城鄉建設部認定、并經科技部首批核準登記,由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和北京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于1999年聯合設立,在土木工程建設領域組織開展的以表彰獎勵科技創新與新技術應用成績顯著的工程項目為宗旨的重要獎項。
(本刊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