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丫
21世紀不僅是歷史的新世紀,也是教育教學的新世紀。面對科技越來越發展的社會,網絡已經走進家家戶戶;傳統的教學模式早已容不下學生坐在講臺下面聽聽、寫寫、讀讀了,而是要讓他們走向講臺說出自己所得的知識,和別人分享成果。因此,這就要求教師要建立以聽、說、讀、寫立體化的語文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語言素質的閱讀教學,進而達到新課改要求的“以人為本”、“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這一教學理念。怎么樣讓中學生在語文課堂上體現自主性,是廣大中學語文教師一直探索的關鍵點。大家都知道語文不僅是語言工具,更是一門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應用工具;它的特殊性決定了它自身的特殊價值。我認為中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自主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教學中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情境教學法使學生學會學習、做事、合作及生存;二是將教學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教學中感受到實踐中存在的事物,從而感受教學內容的內涵。
面對一些電腦技術比我們精通的孩子,有時候會覺得很無力。他們在課堂上可以說是表現得比老師還從容,知識點的講述面面俱到,連深奧的知識也能說出來,但是一讓說出問題所在或是這一知識的重要性在何處時就很困惑的看著我。每當遇到此種情況,我都會告誡道:“能夠在上新課前把手里的參考書預習并整理要點出來是非常正確的行為,但是如果你只能依靠參考書的講解而不能思考出符合自己思維的知識,你不過是一臺復印機!說得粗俗一點,你在吃別人嘴里嚼碎的東西。”學生聽了后當時覺得很惡心,但是當再次遇到上新課還是照搬參考書里的知識;為了確實學生真能從資料書中得到知識,我就從其他方面入手檢查,例如換問題或是我說答案由他們告訴我解決了什么樣的問題。效果還不差,學生也不敢敷衍。唯獨是文言文的學習就難些,知識點不僅是靠資料書也靠我們日常的積累,怎么樣在上文言文的時候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又能不照搬參考書一直是我探索的地方。我認為要讓學生對所上的內容感興趣教師還是要設計一些合理有趣的情景,可是也正是因為這些環節的設計常常導致我們的教學進度在不斷變化,而學生的接受程度也在不斷的變化并通過他的認知在選擇性地消化。
本學期我上七年級的語文,課本做了改編。一些以往八年級的課文拿到了現在來學,一些課外閱讀的作品也放到了閱讀課里,還有一些高中部的課文也編入了本冊書。當拿到課本我翻看目錄時出現了暫時性的迷惑——因為這冊書里所選課文大多是散文。每一篇美文都有它的價值,也都有它觸及人性靈魂深處的地方。這也讓我深深領會了常說的一句話:“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現在就是要教師把意會的地方用語言表達給學生。在上魯迅先生的《阿長與〈山海經〉》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自己板書自己的生字詞注音及解釋,其他同學檢查幫忙修改,雖然時間花了很長但是凡是錯的學生都一一糾正了;同時在一些學生做板書的時候我檢查其他方面的預習作業。如課文題目的介紹、作者介紹、文中人物的介紹、修辭句子的尋找、描寫句子的尋找等等都由學生自己完成了。當然,為了讓學生能夠第一時間判斷出這篇課文的體裁,我提醒學生看課文下的第一個注釋并回憶上學期學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也是選自《朝花夕拾》。大多學生都能馬上想起當時我曾說過《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后來我再問:“百草園里有一處是文中的‘我不敢去的還知道原因嗎?”所有的人張著嘴說:“那里面有美女蛇,是長媽媽的說的……”當時聽到那答案的時候我很開心,因為他們記得精彩的地方;于是我再次問:“那長媽媽是不是在‘我兒時只講了美女蛇的故事?”有人按耐不住邊舉手邊大聲說:“不是,還有長毛的故事!是說……”學生激動而想把自己知道的告訴別人那種熱烈的氣氛一下子被他們自己調動起來,這對我接下去上課實在是一個精彩的開頭。當下課鈴響的時候,許多學生都意猶未盡地說:“下課了?好快啊。”這樣的情景教學不是每一篇課文都可以出現。在上歐陽修的《賣油翁》時我讓學生把課文的大體意思做了簡單的概述,然后引導學生去猜測陳康肅和賣油翁的身份、社會地位、語言、神態、語氣以及行為,當他們都有了一定的認知時就讓他們去演繹故事。當兩組同學表演完以后我覺得整個故事是支離破碎的,可以說慘不忍睹;于是我邀請了一位同學和我表演,帶領他怎樣把省略的情節補充出來,當演出結束的時候教室里響起了陣陣掌聲。“同學們,每一個動人的故事都來源于生活;只有我們把自己當成故事中的人物才會知道該說什么該做什么;如果我們把自己當成讀者或是觀眾我們永遠不會體會主人公的喜怒哀樂!為什么會喜歡電影或是電視劇里的人物?那是演員把他們的角色演活了。為什么你會跟著那些人物傷心、高興?那是因為你們懂得他們的心情。無論是學人物還是寫人物都要記住一點——讓自己的心跟著他(她或它)去體會。”
我始終相信教學來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其實每個人都缺少了發現美的眼睛,甚至有的是捂住雙眼的。而老師則要教會學生打開雙眼去凝視每一個角落,去感受生活中的點滴;這樣的話他們就可以在課堂上起到主導的位置,學習的舞臺上才會大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