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蓮花 白瑞平


【摘要】目的 總結護理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工作中的實施價值和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住院治療的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采取護理風險管理的實驗組以及未采取護理風險管理的對照組,各100例。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不良事件發生率、護理人員風險意識評分。
結果 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護士風險意識各項指標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護理管理中采取護理風險管理,能夠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并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綜合提高護理人員風險意識,具有臨床護理推廣價值。
【關鍵詞】護理管理;風險管理;不良事件;風險意識;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2..02
當前,隨著人們生活質量以及維權意識的提高,對于醫院工作的要求也開始變高。護理工作是從患者入院開始就貫穿于整個就醫治療期間的,護理工作為了滿足患者的需求以及醫療護理工作的不斷發展也發生了護理理念上的改變[1]。護理管理工作中的風險管理涉及到對患者、設備、醫療環境以及藥物、護理人員本身的多方面風險因素進行護理,目的在于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保證患者生存質量,降低護理工作中的風險問題[2]。另外,對護理人員進行風險管理意識培養,也能夠提高其護理工作質量。基于此,本文就我院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總結護理風險管理實施價值、對患者的影響以及護理人員自身的影響。內容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住院治療的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100例。其中,實驗組男59例,女41例;年齡28~70歲,平均年齡(35.0±4.2)歲。對照組男62例,女38例;年齡26~72歲,平均年齡(36.0±4.3)歲。兩組手術治療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管理。即患者人員宣教以及醫囑宣教、衛生指導等。
實驗組采取護理風險管理。首先,成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護士長任風險管理小組組長,小組成員將隨時掌握到的信息通過召開會議的形式進行詳細說明,組內成員找出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風險漏洞,并進行措施防范。其次,強化風險意識教育。對相關護理工作人員進行法律知識、風險教育工作,組織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并邀請醫學法律專業人員進行現場指導。另外。針對既往風險病例進行討論,讓護理人員加深對風險事件的了解并強化法律、風險意識。再次,制定風險應急預案。綜合科室工作特點以及既往工作中的風險因素建立應急預案,預案內容涉及到輸血風險管理以及藥物管理、設備管理、意外跌倒以及墜床等內容,要求護理人員定期演練并能夠熟練掌握,在突發事件中可以從容應對。最后,樹立“以人為本”護理理念。對護理人員溝通技巧、護理態度等方面進行培訓指導,說明護理技巧對護理工作執行效果以及對患者疾病治療的影響,要求護理人員從被動護理服務轉變為主動服務,并做好患者以及家屬心理情緒疏導工作,規范護理文書書寫質量[3]。
1.3 評價方法
1.3.1 護理滿意度[4]
對患者進行滿意度問卷調查(百分制),問卷全部收回,分為滿意(80分以上)、基本滿意(60~79分)、不滿意三個等級。
1.3.2 護士風險意識評分[5]
風險意識評分,包括風險因素、風險管理、風險管理態度、風險管理意向以及應急能力五個方面,每項指標總分20分,分數越高表示護士風險意識越高。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以及護士風險意識評分。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組間護理滿意度對比
對兩組實驗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經對比,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3%高于對照組7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組間護理不良事件對比
對兩組實驗患者進行護理不良事件調查,經對比,實驗組患者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為5%低于對照組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組間護理人員風險意識評分對比
對兩組實驗患者進行護理人員風險意識評分對比,結經對比,實驗組護理人員風險意識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 論
醫療護理工作有風險性高、專科性性、患者個體差異大以及病情復雜多變等特點,所以護理風險貫穿于醫療護理工作的全過程以及每一個護理工作的細節中。如何成功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患者的滿意度、降低護理工作風險一直都是臨床護理管理工作中研究的特點問題。護理風險管理是在綜合護理行為中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并通過強化護理人員護理工作風險意識以及法律、責任意識,來最大可能上降低護理風險、護患糾紛,保證護理工作的質量。有研究指出,通過風險管理可以發現護理工作中潛在的風險,并提高護理人員應對風險的能力[6]。
本文研究結果,對我院200例實驗對象進行了分組,實驗組采取護理風險管理,對照組則未采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3%,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為5%;對照組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70%,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5%;組間護理人員各項風險意識評分對比,實驗組均高于對照組。兩組實驗對象三項指標對比,實驗組均有明顯優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護理風險管理的實施可以助于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意識、風險意識、工作能力、工作質量,滿足患者護理需求,建議推廣實施。
參考文獻
[1] 陳花棉.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風險管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3):1203-1204.
[2] 蘇麗杰,于奎花.護理風險管理在產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2013,27(31):3553-3554.
[3] 李建榮,馬志敏.護理風險管理在產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8):1105-1107.
[4] 余新穎,馬琳.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2):89-90.
[5] 雷秀梅.護理風險管理在普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飲食保健,2016,3(17):166.
[6] 楊立鴻.護理風險管理在產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心理醫生,2016,22(8):165-166.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