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月
【摘要】目的 旨在探討對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使用中醫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 選擇2012年1月~2016年5月時間段內至我院血管外科就診并明確診斷的“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為研究對象,總計18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90例,兩組患者均接受一致的藥物治療,其中對照組根據醫囑和護理常規進行一般護理,觀察組研究對象則在同樣的基礎上給予中醫護理方式進行干預;評估的指標包括患者患側肢體的疼痛、腫脹等癥狀的緩解程度,發生肺栓塞的病例數及出院時患者的滿意程度。結果 藥物治療1周后兩組研究對象的臨床癥狀都得到一定程度的環節,觀察者所有研究對象的患側肢體無腫脹及疼痛,皮膚顏色及足背動脈搏動等無明顯異常,觀察組內8例患者肢體仍存在腫脹,5例患者仍主訴疼痛,皮膚顏色及足背動脈搏動無異常;觀察組內無肺栓塞事件發生,對照組內2例患者發生肺栓塞,經及時搶救后患者脫離危險;出院時觀察組患者的滿意評價滿意度100%,對照組患者滿意度為86.7%,顯著低于觀察組(P<0.05)。結論 對于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給予中醫護理干預能夠明顯加速緩解患者患側肢體的疼痛及腫脹程度,降低肺栓塞的發生風險及提高患者的滿意程度,因此日常診療護理過程中應予以重視和應用。
【關鍵詞】中醫護理;下肢深靜脈血栓
【中圖分類號】R2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2..01
下肢深靜脈血栓常見于長期臥床的患者,由于下肢活動減少,血液循環速度減慢,若合并血液粘稠度增加,則局部血液瘀滯并逐漸形成血栓,也可因靜脈曲張,靜脈回流瓣功能的異常及靜脈本身的炎癥病變等形成,因此也可見于非長期臥床的普通人群[1]。由于靜脈回流受阻,患者的臨床表現通常包括患肢的腫脹及疼痛,皮膚呈淤血顏色,由于組織水腫足背動脈的搏動有時感覺減弱,受血流沖擊及腹內壓的變化,部分血栓穩定性較差,易發生脫離而回流至肺內形成肺動脈栓塞,此為臨床診療過程中的急癥,處理不當死亡率較高,因此應予以重視[2]。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深靜脈血栓形成屬于體內的血脈經絡受濕熱之氣侵犯,從而產生的瘀血阻滯,治療的重點在于“祛瘀通絡”,因此本研究中我們通過比較分析的方法,比較對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患者治療過程中使用中醫護理干預對臨床治療的相關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6年5月時間段內至我院血管外科就診并經下肢血管彩色超聲檢查明確診斷為“深靜脈血栓”的患者為研究對象,總計18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90例,觀察組患者平均年齡為(55.2±11.5)歲(48~79歲),對照組患者平均年齡為(60.4±10.8)歲(48~84歲),兩組研究對象的平均病程均為1周至4周,整體左側下肢血栓98例,右側下肢血栓65例,雙側下肢血栓17例,經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兩組患者均接受一致的藥物治療,遵從醫囑給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及靜脈滴注纖溶酶治療,療程為1周。
1.2 護理方式
對照組患者按照診療常規進行日常的檢查和治療,所有的操作均遵照醫囑執行,及時將患者的問題和不適主訴反饋給床位醫師,護理者本身不做任何主觀上的操作和處理。觀察組研究對象自入院時首先進行詳細的入院宣教,在執行醫囑的同時使用中藥(活血通絡化瘀方)進行每日2次的泡腳及外洗患側下肢,結束后給予雙側下肢的推拿及按摩,主要肌肉及部位為雙側的腓腸肌、股四頭肌及股二頭肌,還包括雙側的足踝及足底,輔助患者首先進行被動的下肢屈曲及伸展運動,之后指導患者每日進行適宜的下肢功能鍛煉;飲食上注意禁忌高熱量或辛辣飲食,囑咐患者多食易消化的蔬菜水果及清淡飲食,定時排便,保持排便通暢,若存在排便困難則及時給予開塞露等藥物,防止排便不暢腹壓增加使血栓脫落;同時部分患者長期臥床或患病,心理存在抑郁、焦慮等問題,應注意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必要時請心內科醫師進行會診,使患者保持心情舒暢。
1.3 數據統計與分析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本研究的所有數據統計與分析,數據表示為平均值±標準差的形式,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進行組間分析,P<0.05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藥物治療1周后兩組研究對象的臨床癥狀都得到一定程度的環節,觀察者所有研究對象的患側肢體無腫脹及疼痛,皮膚顏色及足背動脈搏動等無明顯異常,觀察組內8例患者肢體仍存在腫脹,5例患者仍主訴疼痛,皮膚顏色及足背動脈搏動無異常;觀察組內無肺栓塞事件發生,對照組內2例患者發生肺栓塞,經及時搶救后患者脫離危險;出院時觀察組患者的滿意評價滿意度100%,對照組患者滿意度為86.7%(78例評價為“滿意”以上),顯著低于觀察組(P<0.05)。
3 結 論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系統性疾病的表征,雖然西醫藥物的治療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但患者自身仍存在致病的危險因素及心理上的障礙,中醫從系統出發的辯證觀一定程度上對“脈痹”有更好地認識,通過對患側肢體使用中藥外洗和泡腳,同時使用中醫推拿按摩的手法促進肢體的血液循環,我們發現能夠在西醫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更加快速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癥狀,同時減少了肺栓塞等不良事件的發生風險,提高了患者的滿意程度,值得臨床中的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鄭海燕,申鉉三.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護理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0).
[2] 朱 娟,盧向莉,陳玉霞,等.骨科病房建立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護理模式的探索[J].護理研究,2015(21):2614-2616.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