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馬強
【摘 要】我國學生體質健康問題已經成為舉國上下關心和重視的問題。學校體育教育擔負著體育運動、健身技能的傳授,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運動興趣和習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煉的前提,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是學校體育工作的落腳點,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是學校體育工作的歸宿。通過文獻資料法、統計分析法和訪問法對上述內容進行研究,本著“為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深入的了解高校學生目前的體質健康現狀,真正關注學生的健康意識、鍛煉習慣和衛生習慣的養成,將增進學生健康貫穿于體育課程實施的全過程,確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實處,使學生健康成長。通過多年的第一線教學經驗歸納、總結,找到相對適合促進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主要措施,從而為實現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取得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高校學生;身體素質;體質健康;有效措施
1大學生體質健康下降的知行沖突現象
繁重的學習任務被認為是造成體質下降的重要因素。為考進大學的“十年寒窗”苦讀,令大部分學子放棄了應有的鍛煉時間,即使進入大學,學習任務重,缺乏時間進行鍛煉也是造成他們體質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競爭日益加劇,大部分學生的課外鍛煉時間被繁重的學習任務所充斥,英語過級、計算機過級、考研、提前考職業證書等一系列考試對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產生巨大沖擊。這一點在高年級學生中更為突出。多數高年級大學生為今后找工作多積累砝碼,寧愿犧牲體育鍛煉時間,壓制自己對體育的激情和欲望。
體育課程問題也是眾多學者反思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還有大學生的體育動機與興趣問題、體育鍛煉參與問題、健康生活方式問題、女生體育特點問題、場地設施問題、體育消費問題等。
上述的問題反映了當今學生體質健康下降共性問題的基本方面,但對于大學生體質健康下降的問題既有共性方面的問題,也有大學生群體所具有的某些特殊致閑。其中,“知行沖突”尤為突出。
2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方法
2.1加強體質健康管理系統的建設。學校要加大投入,建立專門的健康管理部門,針對學生體質的各種數據進行分析和整理,設立專門的機構進行運作和處理,要求每個學生建立個人體質健康檔案,進行數據的錄入。針對不同年級、不同性別的學生制定各種健康調查表,每年定期對學生進行體能上的測試,從整體上掌握學生體質健康的狀況。
2.2引入體能測評功能的軟件。導入學生的各項數據,軟件能自動分析出學生整體的體質狀況。學校針對所得出的結論制定相應的措施,引導學生加強體育鍛煉。保留歷年來學生測試成績及項目評定表格,進行數據分析,以便在今后的管理中借鑒和應用。
3提高我國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措施
3.1注重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多樣化發展。首先,要對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進行調查與研究,依據研究成果確定體育教學改革的總體思路與發展方向。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為“全面育人、健康第一、終身體育”,要實現體育教學的綜合性特征。因此,在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的過程中,要實現多樣化教學模式的構建,從而促進大學身體素質與心理健康的不斷發展,實現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有效提高。其次,按照不同教學內容的功能實現分類教學。依據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現狀對教學內容進行設置,選擇適合高校學術的活動內容,依據不同教學內容的功能進行分類教學,有針對性地促進學生某項體質健康指標的提高。
3.2重科學鍛煉的實用性。大學學習生活豐富多彩,除了學習之外,各種社團活動等余暇休閑活動占用相當的時間,因而也同樣存在對各種活動包括對體育鍛煉的時間分配問題。如果個體認為參加體育鍛煉需要花費許多時間而對鍛煉價值預期不高,這就成為一種鍛煉障礙,其直接后果就是導致參與體育鍛煉的不積極。現代許多鍛煉行為調查也顯示:具有體育鍛煉行為堅持者,與個體知覺障礙和克服障礙高度相關。因此,學校體育教育提供給學生的鍛煉指導,不能僅僅是提供若干種鍛煉方法或信息繁雜的體育鍛煉指導手冊,而應將鍛煉方法與提升健康價值的預期結合起來,將鍛煉所花費并不太多的時間而達到健康價值的收益結合起來。通過強化鍛煉的價值預期使學生感到鍛煉對身心的發展所需要的真實時間具有較高的“性價比”,從而能夠較好地克服參與體育鍛煉的行為障礙。
4參加科學體育鍛煉需注意的事項
4.1因人而異。選擇鍛煉的內容、方法時,應根據性別、年齡及身體狀況等來確定。
4.2持之以恒。人體組織器官是“用進廢退”的,若長期不鍛煉,器官機能會慢慢消退,體質也會衰弱,為了堅持鍛煉,最好在每天的作息表中,固定鍛煉時間,形成習慣。
4.3循序漸進,不要急于求成,應合理地提高
5結論
高校學生的健康水平需要有效管理和制定學校健康管理政策,而且,各項經費要公開透明,資源利用要公平;對于藥品分配要有一定的相關審批程序,否則不得擅自動用;定期做好學生體質健康調查,妥善保管相關資料;對學生所存在的體質狀況進行整體把握,注意其他流行病等疾病的發生;等等。
參考文獻:
[1]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編.2005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0.
注:本論文為滄州市教育科學研究“十二五”規劃課題《滄州市某高校學生體質現狀調查分析研究》,課題編號20151208003,成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