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1年《婚姻法》以及后來的司法解釋,都對夫妻的債務做出了立法規定,也成為了司法實踐操作的法律依據,但伴隨著社會生活的復雜導致的法律關系的復雜性,這些規定本身存在許多的不足之處,我國的夫妻債務制度更多的側重于保護第三人的利益。夫妻之間的債務制度應兼顧夫妻之間的利益與債權人的利益保護。社會生活中數見不鮮的配偶一方無故承擔眾多不屬于自己的債務而導致夫妻一方的利益受損,在某些情形下還涉及可能夫妻一方故意與第三人債權人串通損害另一方配偶的利益,要求撤銷二十四條規定社會呼聲日漸增多,因此,最高院頒布了關于《婚姻法司法解釋二》二十四條的補充法律規定,關于虛構債務及違法債務不予法律保護,來解決家事司法審判中司法不公的問題,但是這并不能完善的保護未舉債夫妻一方得合法權利。
關鍵詞:夫妻債務 夫妻一方所負債務 債務承擔 對債權人的效力
一、夫妻債務及其法律屬性的認定
《最高院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于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的規定的情形的除外”①。在該條文中可以明確的看出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債務視為夫妻的共同債務,夫妻之間連帶清償的法律義務。夫妻個人債務的情形是配偶一方與第三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無過錯方能夠證明屬于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②的約定財產制。從該條規定明確可以看出我國婚姻法注重第三人債權人利益的維護而忽略了對配偶之間利益的維護,這也與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注重了交易安全保護密切相關。但又引發了另外一個層面的法律問題,如實際的司法實踐中,夫妻一方與第三人惡意的串通偽造債務,在離婚時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比比皆是,嚴重損害了夫妻另一方的合法權益。在此之中至關重要的就是對夫妻債務的人認定標準是什么?對夫妻債務及其法律屬性的認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法律意義。
夫妻債務的最終承擔的主體可以分為夫妻共同債務即為夫妻雙方共同承擔,與夫妻個人債務即為夫妻一人承擔。學界關于夫妻共同債務有兩種說法。目的說認為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即為共同債務,即使婚前一方的借貸,用于婚后夫妻的共同生活也是共同債務。時間說婚姻關系的存續期間的標準。我認為夫妻共同債務是指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或婚前為了婚后的生活需要,為履行法定義務以及夫妻的共同生活的的需要而負的債務。實踐中的夫妻共同生活主要有幾種情形:購置家庭生活用品、為治療家庭成員的疾病、以共同財產從事經營、為履行撫養贍養義務。
顧名思義夫妻個人債務就是由夫妻一方所承擔的債務。包括婚前夫妻個人所欠債務且并未用于婚后夫妻的共同生活,以及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所欠的個人債務。夫妻一方所欠的個人債務只能要求夫妻一方償還。我國在夫妻財產制方面實行法定和約定的夫妻財產。夫妻雙方有權對夫妻財產自行約定。如果沒有約定或者約定違反法律的效力而無效時,只能適用法定的夫妻財產制。夫妻一方的個人債務包括夫妻正常生活時一方所負的債務,以及夫妻分居時所欠的個人債務。
二、我國夫妻債務制度的立法現狀分析
我國夫妻債務制度的進程如下:我國50年《婚姻法》中規定“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但的債務,以共同生活時的財產償還”③,2001年《婚姻法》“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④。50年《婚姻法》的共同債務以共同生活時的財產償還,而2001年共同債務發展成共同償還。可以看出無共同生活時所得的限制。而《婚姻法司法解釋二》23條債權人能夠證明婚前所負債務用于婚后共同生活的以及24條債權人可以要求就夫妻一方承擔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連帶清償的的責任。
《婚姻法的司法解釋(二)》24條的規定推定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債務為共同債務,這基本上防止了夫妻雙方竄通損害第三人債權人的利益,但是卻給夫妻的一方的合法利益埋下了潛在的隱患,增加了婚姻的脆弱和不穩定性。增加了夫妻一方利用債務與第三人串通而損害另一方合法利益的行為。盡管婚姻法中有明確的規定對于偽造隱匿夫妻財產的行為的過錯方在分割財產時可以不分或少分。在合同法中的規范以任意性規范為主,合同的解釋也是促使合同成立的方向,在司法實踐中要使一個合同無效是困難的。
《婚姻法司法解釋(二)》23條、24條以及《婚姻法》19條對關于夫妻的債務做出了規定,但是對與什么是夫妻的共同債務的范圍并沒有具體的規定,以及分居期間的債務的性質也沒有明確的規定,我國法律在這方面的的規定尚不完善。這也是我國目前婚姻法的在共同債務方面的模糊與不清晰之處,也給了惡意夫妻的一方以可乘之機。
最為重要的一點也是司法解釋第24條的舉證責任的倒置也存在著嚴重的不合理和不公之處,將舉證責任分配與無過錯的夫妻一方。首先,因為是由于第三人與惡意夫妻一方的竄通,顯然,作為局外人的善意夫妻一方是難以獲得惡意串通雙方的證據的。從舉證的能力的角度來講也是不公平的。會增加無過錯方的的舉證責任也不利于還原案件的真相。
三、完善我國夫妻債務承擔制度的建議
首先:建立日常家事代理權,完善夫妻債務的性質的認定標準。日常的家事代理權是指夫妻一方可以任意的按照自己的意愿處理日常的可能與第三人發生債權的的事物,其法律的后果由夫妻雙方共同承擔。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如果夫妻雙方事事的處理都需要取得對方的同一為前提必然不合理和諸多的不方便。為防范夫妻一方無權代理的情形,和兼顧第三人的利益。確定日常的家事代理制度對于辨別夫妻共同的債務以及夫妻個人的債務的認定有重要的法律意義。極大地減少司法實踐在認定夫妻個人債務與共同債務的復雜性。也對督促第三人在與夫妻一方發生債務關系時辨別債務人的身份,及時的判斷和做出選擇。以防止夫妻個人債務對債權人帶來的救濟困境。
其次:建立財產公示制度,維護家事審判中的倫理精神,保障夫妻的共同財產利益。《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⑤。從條文中可知夫妻可以實行約定財產制度,但這僅僅是一個內部的效力,對第三人有效的前提是第三人知道。在實際的債務關系中一般當事人是不會告知第三人該內部約定,第三人也無從知曉。那么當發生糾紛時,第三人為了增加債務得到清償的可能性,必然要求夫妻的連帶責任。盡管財產的公式可能不利于隱私的保護,但是在兼顧夫妻的財產安全和與第三人的交易安全方面,適當的放棄隱私部分的保護也是必要的。只有公示才能帶來外部對抗第三人的法律效力。這對夫妻雙方與第三人而言都是雙贏的局面。
最后:合理的分配夫妻債務中的舉證責任。司法解釋中的推定舉證責任不符合法律的公平含義,也不符合訴訟法的誰主張誰舉證的規則。為防此夫妻一方惡意舉債,法律應該讓舉債一方來證明其屬于夫妻共同債務,而不是無過錯的夫妻一方來承擔證明責任,以此來減少訴訟過程中無過錯夫妻一方的訴訟壓力,維護司法公正。根據訴訟的證據規定,若舉債方不能證明是屬于夫妻共同債務則視為個人債務,由其一方承擔償還責任。
注釋:
①《最高院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
②《婚姻法》十九條。
③1950年《婚姻法》。
④2001年《婚姻法》。
⑤《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
參考文獻:
[1]《婚姻法》
[2]《最高院的關于婚姻法的司法解釋二》
[3]單賽德.論夫妻債務承擔與債權人利益保護[J].社會科學論壇,2009,(06).
(作者簡介:韓容,學生,法學研究生碩士,單位:四川省成都市西南石油大學法律碩士(法學)專業,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