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學斌+田寅乾+姚紅偉
摘要:自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來,全國各大高校在發展在過程中都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積極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探索過程中第二課堂體系的形成不僅為素質教育的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也成為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針對目前高校如火如荼開展第二課堂的現狀,本文對第二課堂體系的構建及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詳細闡述,對第二課堂更好的開展提供指導性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第二課堂 素質教育 建設 發展
目前,全國各大高校都在進行第二課堂建設,就發展形勢來看,各高校第二課堂的開展取得效果不僅有優劣之分,而且在發展過程中,部分高校第二課堂逐漸成了課外活動的代名詞,成了一個統稱的名詞,缺乏了其應有的內涵。針對這種現狀,教育的實施者就應該思考第二課堂應有的地位和價值,并在發展過程中賦予其更多的內涵。
一、正確認識第二課堂
(一)第二課堂和第一課堂的關系。在各高校第一課堂的開設依據就是各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但是理論課堂的教學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生空有理論基礎,缺乏實踐經驗支撐。但第二課堂的開展能夠很好地對這一實踐空白進行補充,讓學生在實踐中對理論進行思考,激發創新思維。所以,第二課堂可以作為第一課堂的延伸、補充和發展。但是,第二課堂的建設卻不能脫離第一課堂這個基礎,沒有第一課堂的理論奠基,第二課堂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二)開展第二課堂的意義。開展第二課堂,受益者不僅只是學生,而且也能使教師、院校從中獲益。首先學生在參與第二課堂的過程中能夠將課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激活思維進行實際問題的解決和科技創新。并且在活動的組織實施過程中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協作意識、豐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發展、知識面得到拓寬、動手能力得到提高,從而達到全面提升綜合素質的目的。其次對于教師而言,教師可以在活動的開展和總結過程中發現更好的教學方法使實際和課堂實現更好的有機銜接,提升教學水平和質量。最后在學校層面上,較好的開展第二課堂活動能夠營造富有活力的校園氛圍,打造校園文化品牌,促進高校內涵式發展。
(三)第二課堂的形式與分類。第二課堂的理論支撐源于第一課堂,理論課堂講授的內容以及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想法都可以用實踐去支撐。主要分類可以包括立德修身、社會實踐、學術研究、創新創業、文化體育等多個方面。形式也可以豐富多樣,主要包含比賽競技、主題會議、志愿服務、文藝表演、經驗交流等。
二、第二課堂建設的基本構架
(一)隊伍建設。目前組織實施第二課堂活動的人員主要是學生干部和相關教師,學生干部發揮主體作用,教師發揮指導作用。目的主要是鍛煉學生組織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在整個隊伍建設過程中,人員的配備上也必須建立人員選拔、培訓、更新機制。增強隊伍的活力和可持續性。首先在人員選拔上,學生骨干必須選拔有一定綜合素質,對相關專業知識有一定掌握的學生,能夠初步的對活動進行策劃。指導教師也必須專業素質過硬,能夠較好的指導活動開展。其次在培訓上要下大工夫,因為當前的第二課堂活動僅僅限于活動舉辦,但效果卻很少有人關注,培訓就是讓相關負責人明白第二課堂活動的真正意義,有目標的去策劃活動,目的在于達到活動效果。
(二)平臺建設。活動正規、有序的開展,少不了很多人力、物力、技術、理論的相互支持。但有的院校在開展第二課堂時,有的完全依靠學院或教研室,有的完全依靠學生團體,比如俱樂部、學生會等。這樣的平臺搬移有先天不足,因為教研室有理論沒精力,學生團體有精力卻找不準第二課堂開展的著力點。因此最理想的平臺就是二者的相結合,學院指導,學生組織實施,兩者優勢互補,相得益彰。
(三)制度建設。制度建設是第二課堂體系建設中的重中之重。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制度就沒有規范和效率。目前來看,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需要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所以院校要指定相關部門負責,建立第二課堂活動的審批、監督、考核、評比、創優制度,抓好計劃、實施和總結三個環節。形成機關方向把控,學院內容充實,學生組織實施的三級結構體制。
三、當前第二課堂要取得效益最大化所面臨的問題
(一)保障機制不完善。開展第二課堂目前在保障機制方面主要面臨三座大山:時間保障、場地保障、經費保障。在時間上院校首先要在認清第二課堂教育意義的前提下將第二課堂活動計劃列入課程表或者指定專門時間來進行第二課堂探索,讓學生組織第二課堂不再見縫插針,而是有時間和精力去真正參與第二課堂。在場地保障方面,一是學生團體、學生會、俱樂部應該給予相應的辦公場地用于活動籌劃組織,二是活動場地審批應當給予政策性傾斜。在經費保障上要建立彈性經費機制,有的高校在經費上基本完全依靠學員拉贊助,這樣會很大影響活動的總體效果。院校應當合理評估每個活動的經費預算,在給學生留下一定鍛煉空間前提下,進行一定經費投入。
(二)第二課堂行政化趨勢嚴重。第二課堂應當是學員自由發揮,沒有硬性指標要求的實踐活動,但有的高校仍然向抓理論課堂建設那樣抓第二課堂,將第二課堂的開展與相關的學院、教研室利益掛鉤并且每年有新的目標。這樣容易導致主辦方將第二課堂目的行政化,上級要求第二課堂有多少,達到什么要求,下級就絞盡腦汁設計活動,搞出很多重復、形式主義的第二課堂,不僅影響第二課堂的開展效果,還導致學生錯誤的理解第二課堂。而真正的第二課堂要還權于民間,思路從群眾中來,效果到群眾中去。
(三)走出去不暢,引進來不通,學習交流的氛圍不濃厚。沒有碰撞和交流就沒有新的思維,第二課堂的建設要積極走出去和引進來,探索適應社會需求的實踐目標。首先院校要積極鼓勵第二課堂組織學生參加高校聯合或國家主辦的各項競賽活動,積極與其他院校交流溝通人才培養模式,尋找開展第二課堂有效模式。其次要多與其他院校社團交流溝通,借鑒相關經驗,促進第二課堂建設向更好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作者單位:火箭軍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