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奮山,胡進喜,南成虎,張春霞,張天明,任元
(1.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農業部黃土高原作物基因資源與種質創制重點實驗室,山西太原030031;2.岢嵐縣農業委員會,山西岢嵐036300;3.忻州市農業委員會,山西忻州034000;4.岢嵐縣畜牧局,山西岢嵐036300)
岢嵐縣主要經濟作物的演變歷史、現狀與發展對策
胡奮山1,胡進喜2,南成虎1,張春霞3,張天明4,任元1
(1.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農業部黃土高原作物基因資源與種質創制重點實驗室,山西太原030031;2.岢嵐縣農業委員會,山西岢嵐036300;3.忻州市農業委員會,山西忻州034000;4.岢嵐縣畜牧局,山西岢嵐036300)
通過對岢嵐縣主要經濟作物的更替演變歷史、當前岢嵐發展紅蕓豆面臨的技術瓶頸與市場問題的分析研究,認為繼續發展紅蕓豆生產存在嚴重的困難與制約,紅蕓豆較低的附加值與產業關聯度也難以滿足和支撐該縣發展現代農業和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的更高更大的目標要求。在岢嵐縣交通區位、信息等條件極大改善和國內外農產品市場需求發生根本改變的今天,結合岢嵐資源稟賦和發展現代農業中的需要,盡快發展更高效的冷涼蔬菜等經濟作物和苜蓿草、燕麥草或青貯玉米等優質粗飼料產業以替代紅蕓豆種植與加工已是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現代農業;紅蕓豆;替代種植;青貯玉米;苜蓿;燕麥草
岢嵐縣位于晉西北中部,境內新建成的高速公路西通陜甘寧蒙、東達京津冀、貫通南北,鐵路、國道、省道貫穿全境,是晉陜蒙周邊重要的交通樞紐和戰略要道。岢嵐縣屬國務院呂梁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全省扶貧開發重點農業縣,全縣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平均海拔1 443 m,年平均氣溫6.2℃、無霜期120 d、降水量約450 mm,農業人口6.7萬,耕地5.2萬hm2,其中播種面積3.2萬hm2,種植作物以馬鈴薯、地膜玉米、紅蕓豆、燕麥、谷子等為主。
紅蕓豆是岢嵐主要經濟作物,岢嵐是中華紅蕓豆之鄉。英國紅自20世紀90年代初從美國引進,2002年開始全縣大面積推廣,經過20多年培育發展,種植面積穩定在0.867萬hm2左右,年產2萬t,遠銷德國、法國、比利時、荷蘭、意大利、俄羅斯以及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國,出口量約占全國的1/3,是全國重要的紅蕓豆種植生產基地和加工出口基地。
在岢嵐縣社會經濟得到很大發展、交通區位發生根本改善的今天,筆者就岢嵐主要經濟作物的演變歷史、現狀,并結合近年來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的重大變化和岢嵐縣發展現代農業、實現依靠發展產業脫貧增收致富全面小康的目標需要進行了綜合研究分析,以期為岢嵐縣發展現代農業的相關決策提供參考。
岢嵐縣地處高寒區,主要糧食作物有馬鈴薯、玉米、莜麥、谷子等,主要經濟作物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歷了2次更替[1]。
1.1 以胡麻為主的時期
20世紀80年代初期,當地大力發展胡麻種植,面積在0.67萬hm2左右,效益最高,至1986年前后,由于大面積重茬迎茬種植導致病害大發生,產量大幅降低,有部分甚至絕收,胡麻生產遭遇嚴重的技術瓶頸[1]。
1.2 以油葵為主的時期
1990年,忻州市精煉油廠引進德國油葵食用油精煉成套設備建成投產,巨大的消費需求和高效益對油葵原料形成了巨大的需要,同時高產油葵雜交新品種美葵G101在晉西北引種成功,油葵迅速替代胡麻成為岢嵐經濟效益最高的主要經濟作物[1]。1996年前后,由于油葵種植輪作倒茬不足,菌核病嚴重發生[1],油葵嚴重減產甚至絕收,加之忻州市精煉油廠經營管理不善等因素導致岢嵐油葵出現了種植和市場危機,尋求新的經濟作物替代油葵成為必然。
1.3 以紅蕓豆為主的時期
油葵的種植和市場危機為岢嵐縣1992年已小規模引進種植的紅蕓豆的發展創造了必要的前提條件[1]。比油葵更高的經濟效益、政府的扶持引導和歐洲市場的需求,推動了紅蕓豆逐漸替代油葵,迅速成為新的主要經濟作物,2002年以后種植面積多年穩定在0.87萬hm2左右[1-3]。
需注意的是,岢嵐縣主要經濟作物胡麻、油葵、紅蕓豆的演變更替是在當時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的時期完成的,而同期區位條件更有利、生產條件相似的五寨縣和神池縣這2個相鄰縣的紅蕓豆種植雖先于岢嵐縣,但均未成為當地的主要經濟作物[1-4]。
2.1 病害日趨嚴重,產量低、效益變差
岢嵐縣耕地面積有限,而紅蕓豆種植面積連續6 a保持在0.87萬hm2左右,占耕地面積的28.9%,有限的耕地規模難以合理輪作倒茬,致使病害發生日趨嚴重,產量、品質與效益嚴重下降[1-5]。受全球變暖和氣候異常造成的影響,高寒區岢嵐縣也比20 a前更加暖和,加之異常的干旱與降雨,造成岢嵐縣紅蕓豆病害逐年加重,減產甚至絕收[1,5]。2016年6月份岢嵐縣降雨量是常年的2倍以上,導致紅蕓豆根腐病、枯萎病及細菌性疫病嚴重發生,產量在1.5~1.95 t/hm2,減產15%~33%。
2.2 紅蕓豆的加工水平低
當前岢嵐縣紅蕓豆主要通過人工挑選或機械色選與拋光的簡單加工,國內企業至今沒有開發出深加工產品,紅蕓豆的附加值難以有效提升[3-8]。
2.3 國際市場對紅蕓豆的需求變化不大,國際與國內市場失衡
受市場容量、消費習慣的約束和進口公司的要求,國內培育的紅蕓豆品種在食用品質等方面難以替代當前的英國紅品種[3-4]。新品種在抗性、產量和品質等綜合性狀方面無法替代英國紅的情況下,繼續發展以出口為目標的紅蕓豆生產,效益提升比較困難;而紅蕓豆在國內沒有消費習慣,因而與國內市場關聯度不大[1-8],加之國內外其他產地紅蕓豆的競爭與可替代性,在出口貿易中易受制于人。
2.4 種植紅蕓豆的勞動力成本快速增加
紅蕓豆不抗除草劑,難以機械化收獲,田間用工在77.7個/hm2左右,由于農村勞動力普遍短缺、老齡化等造成用工成本上升,影響了紅蕓豆的生產[1-3]。
岢嵐紅蕓豆多年平均產量在1.8 t/hm2左右,收購價6 000元/t左右,產值1.08萬元/hm2,效益不高,且波動較大[4]。
2013年,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在岢嵐縣高家會鄉店坪村進行了玉米新品種先玉38P05的旱地全覆膜栽培新技術模式的示范種植,獲得了11.525 t/hm2的高產[9],除秸稈外,產值在23.05萬元/hm2左右,也顯示了當地發展青貯玉米的潛力巨大。
相鄰的五寨縣大力發展鮮食糯玉米,從2002年的0.133萬hm2發展到2014年的1.233萬hm2,產值為2.8億元,成為五寨縣的特色支柱產業;胡蘿卜、洋蔥也得到了一定規模的發展,產值在1.8萬~7.5萬元/hm2,效益顯著[6]。
相近的神池縣南瓜種植面積僅賀職鄉就超過0.133萬hm2,每公頃產量在5.4t左右,2015年每公頃產值在2.7萬元左右;2016年每公頃產值在1.35萬元左右。
甘肅省榆中縣大力發展花椰菜、娃娃菜、甘藍、西蘭花等高原夏菜,2014年蔬菜種植面積達到2.24萬hm2,總產量80萬t,實現產值12.8億元,平均每公頃產值5.7萬元左右;2015年蔬菜種植面積達2.4萬hm2,總產量86萬t,實現總產值14.49億元,平均每公頃6萬元左右。
寧夏西吉縣近年來創新發展蒜苗種植,于2014年試種蒜苗成功,2015年示范種植越冬蒜苗0.086 7萬hm2,蒜苗平均每公頃產值在21.6萬~27萬元,每公頃純收入在12萬元以上。2016年全縣種植蒜苗0.133萬hm2,按每公頃產量45 t計算,共6萬t,每噸0.4萬元,僅此一項產值可達2.4億元,每公頃產值高達18萬元[10-11]。
分析省內外生態條件類似縣的主要經濟作物,岢嵐縣均有發展的條件與優勢[10-11],而不同的種植結構效益差距巨大,結合當前岢嵐縣已經成為晉陜蒙周邊重要的交通樞紐和戰略要道、區位優勢突出的有利條件,認為岢嵐縣發展出口型紅蕓豆的比較優勢正在加速喪失。
自2009年始,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2 072.7億美元,其中出口總值達到12 016.7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一出口大國;到2015年,我國經常賬戶盈余2 932億美元,其中,貿易盈余5 781億美元。巨額的貿易盈余表明,以創匯為目的的出口時代早已過去。
我國在成為第一大出口國的同時正在成為第一大農產品進口國,農產品進口快速增長,進口結構出現了新的變化(表1~6)。

表1 2015年12月中國糧食進口量統計

表2 2015年1—12月主要糧食品種進口量統計

表3 2016年12月中國糧食進口量統計

表4 2016年1—12月主要糧食品種進口量統計

表5 近年來苜蓿草進口統計

表6 近年來燕麥草進口統計
從2013年開始,大規模進口優質牧草苜蓿草和燕麥草,以滿足國內奶業快速發展的需求,數量和金額持續快速增長,這是國內奶牛日糧結構逐步由“秸稈+精飼料”模式向“優質飼草+低精飼料”模式轉變[12]的結果,既反映了我國國內消費與奶業需求的強勁,又反映了國內生產同類產品研究準備的滯后與生產的嚴重不足。
基于國內對優質農產品的巨大需求和進口結構的新變化,當前以出口創匯為目標的岢嵐紅蕓豆生產與大規模進口優質飼草的國內市場需求存在嚴重的錯位與脫節,已經成為落后的生產模式,有進行重新評估與調整的必要,以利于本縣能在我國農產品進出口供給側結構的巨大變化中獲得先機。
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的目的和結構已發生根本改變,特別是近年來優質飼草的大量進口和快速增長應引起足夠重視[12],并加以研究。岢嵐有燕麥種植傳統和地膜玉米的規模化種植面積,結合國家促進草牧業發展的要求、山西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雁門關農牧交錯帶結構調整的迫切需要,圍繞區域產業的定位和優勢,岢嵐應轉型大力發展燕麥草、苜蓿草和青貯玉米生產,建立為養而種農牧結合的優質粗飼料產業[12-15],為發展規模化牛羊養殖提供低成本、優質的粗飼料[16-19],替代進口飼草,促進岢嵐縣現代農業發展。
從岢嵐縣主要經濟作物發展演變的歷史看,紅蕓豆是岢嵐縣1996年至今的主要經濟作物,為岢嵐縣傳統農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今天繼續依靠紅蕓豆為岢嵐縣發展現代農業、實現全面小康提供支撐的動力明顯不足。紅蕓豆的0.87萬hm2的耕地資源應“騰籠換鳥”調整結構,結合資源稟賦和市場需要,轉型發展冷涼特色蔬菜、瓜類、鮮食甜糯玉米等更高效的經濟作物和青貯玉米、燕麥草、苜蓿等優質粗飼料種植生產與加工,潛力巨大。同時,岢嵐縣紅蕓豆龍頭企業應主動作為,在依靠技術進步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與瓶頸的同時,也應發揮優勢積極走出去,尋求新的發展空間。
[1]龔謹.蕓豆主產區農戶種植行為及效益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3.
[2]姚允民,劉玉發.山西省忻州市雜糧產業調查[J].中國糧食經濟,2014(12):54-57.
[3]孫守恭.忻州市雜糧產業現狀及發展建議[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5(5):8-9.
[4]王煥平,孫守恭.岢嵐縣建設紅蕓豆專業縣的思考與建議[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0(5):17-18.
[5]忻州市植保檢疫站.忻州市2013年主要農作物病蟲發生趨勢長期預報[EB/OL].[2015-11-10].http://www.sxnyt.gov.cn/nytwzq/ sydw/szwbhzwjyzz/bcyb/201301/t20130116_36335.shtml.
[6]山西省農業廳.忻州市特色農產品種植基地初具規模[EB/OL]. [2015-05-10].http://www.sxnyt.gov.cn/sxnyt_xxsb/xxsbnybm/xxsbxz snw/201511/t20151110_72426.shtml.
[7]山西省農業廳.岢嵐縣四項舉措推進農民增收致富[EB/OL]. [2015-05-25].http://www.sxnyt.gov.cn/sndt/snlb/xz/201505/t20150 525_66961.shtml.
[8]山西省農業廳.關于加強農產品品牌打造與市場營銷體系建設實施意見[EB/OL].[2015-03-18].http://www.sxnyt.gov.cn/sndt/snl b/xz/201503/t20150318_64477.shtml.
[9]胡奮山,張志力,郝保平,等.山西高寒區旱地玉米全覆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研究初探[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6(11):163-164.
[10]劉占國.寧夏冷涼地區冬蒜苗喜獲豐收[EB/OL].[2015-06-11]. http://www.nxaas.com.cn/a/keyandongtai/20150826/4041.html?security_verify_data=313238302c383030.
[11]張瑛.西吉蒜苗俏銷區外[EB/OL].[2016-06-07].http://www.nx. xinhuanet.com/2016-06/07/c_1119000933.htm.
[12]李志強,張寶石,李加濤,等.燕麥草在國內牧場中的應用[EB/OL].[2014-03-05].http://www.dairyfarmer.com.cn/dingniu_fo cus/2014-03-05/112473.chtml.
[13]山西省農業廳.2016年農業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實施方案[EB/OL].[2016-04-08].http://xxgk.sxnyt.gov.cn/auto1235/auto124 5/201604/t20160411_283153.html.
[14]農業部.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印發促進草牧業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EB/OL].[2016-05-09].http://www.moa.gov.cn/sjzz/xumusi/ cybhjs/201605/t20160509_5122211.htm.
[15]寧啟文.扎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探索農牧交錯帶結構調整好路子[N].農民日報,2016-05-28.
[16]張曉慶,穆懷彬,侯向陽,等.我國青貯玉米種植及其產量與品質研究進展[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3,34(1):54-57.
[17]平俊愛,張福耀,杜志宏,等.大力推廣青貯玉米種植促進山西畜牧業可持續發展[J].中國種業,2010(10):13-15.
[18]史樞卿.中國青貯玉米品種的產量和品質[EB/OL]. [2015-04-03].http://www.docin.com/p-1115550069.html.
[19]張世煌.反思玉米育種:從普通到青貯[EB/OL].[2017-03-03]. http://chinamaize.blog.sohu.com/323910840.html.
Historic Evolution,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Main Economic Crops in Kelan County
HUFenshan1,HUJinxi2,NANChenghu1,ZHANGChunxia3,ZHANGTianming4,RENYuan1
(1.Institute ofCrop GermplasmResources,Shanxi AcademyofAgricultural Sciences,KeyLaboratoryofCrop Gene Resources and GermplasmEnhancement on Loess Plateau,MinistryofAgriculture,Taiyuan 030031,China;2.Kelan Agriculture Committee,Kelan 036300,China;3.Xinzhou District Agriculture Committee,Xinzhou 034000,China;4.Kelan Bureau ofAnimal Husbandry,Kelan 036300,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evolution history of the main economic crops in Kelan county,and analyzed the technology bottleneck and market issue faced by red kidney bean production at present.The author believed that there were serious difficulties and constraints in red kidney bean production in this area.Its additive value of red kidney beans and low degree of industrial degree of association were alsodifficult tomeet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modern agriculture and the government macro-target ofrealization of well-off society in 2020.As the fundamental change in Kelan county as traffic,location,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and market demand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oday,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d nature resources in this county,it is imperative and urgent to develop more efficient economic crops as cold vegetable,as well as alfalfa,oat grass and corn silage forage industrytoreplace the red kidneybean plantingand processingas soon as possible.
modern agriculture;red kidneybean;substitution planting;silage corn;alfalfa;oat grass
F326.11
:A
:1002-2481(2017)06-1024-04
10.3969/j.issn.1002-2481.2017.06.39
2017-02-15
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攻關項目(YGG17056)
胡奮山(1968-),男,山西忻州人,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作物栽培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