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淵
朗讀,是通過富有藝術感染力的聲音把作品的內容準確,鮮明,形象地傳達給聽眾。語文教學離不開朗讀,但在現在的語文教學中,尤其高中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忽視朗讀的現象。特別是高三語文復習課,教師忽略了讀的重要性,認為只有做題練習才是根本。學生也不愿讀,認為朗讀費時費力,得不償失。學生們幾乎沒有閱讀的動力和興趣,隨之而來的是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的大幅度下降。這些現象必須引起語文老師們的重視,我們需要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讓學生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讓學生愿意讀喜歡讀,從而引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好的朗讀本身就是對課文極好的理解。高三的語文課堂上,應該讓學生多朗讀,須知,光靠老師講,學生寫,是培養不出學生的理解能力的。高中閱讀理解得分不高就是明證。我們不能忽視朗讀對理解文章的重要作用,而做一些費力不討好的事。
高三語文課上,在講解病句時我們會經常提到“語感”一詞,那么“語感”從何而來?主要從朗讀訓練中獲得。朗讀,對于學生語感的培養以及寫作能力的提高至關重要。大聲朗讀,可以糾正讀音,培養口語表達能力,而且通過反復誦讀,可以逐漸領會語言表達的規律性,進而產生強烈的語感。而不重視朗讀的結果,便是學生語感差,不會讀,不會寫,而反過來這種狀況又會導致學生不想朗讀,形成惡性循環。經過高三復習課上理性的分析,并通過朗讀加強,學生的語感會得到強化,這比單純的傳授解題技巧更有效。高三學生,生活、學習本來就緊張,各種壓力讓他們喘不過氣來。而在課堂上,大聲朗讀可以使他們將心中的壓力放出來,調節課堂沉悶的氣氛,而且可以讓他們從中感受到讀書的樂趣;也可以幫助學生增強自我調適能力。
高三的語文復習課多是精講多練。但慢慢的我發現,時間一長,學生就疲憊了,常常無精打采,課堂上死氣沉沉。所以后來我積極引導學生朗讀。個人朗讀,分組朗讀,讀完再讓學生去評價。慢慢的我發現,只要有心,高三語文復習課堂上朗讀的機會很多,可朗讀的內容也很多;而且,盡管少做了幾道復習題,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的提高,可能要比多做兩道題有用得多。
那么,怎么才能在高三緊張的復習時間中有效的利用好朗讀呢?
抓好早讀很重要。背誦是學生積累語言,獲得語感,學習說話,學習寫作的重要途徑。當前學生作文,語言匱乏,辭不達意,無從下手,歸根到底是腦子里背的東西太少!因此我充分利用早讀的時間,讓學生讀古詩古文,加強識記積累。分階段布置學生朗讀背誦的內容,如必修1-5冊要求背誦默寫的名句名篇、文言散文;指導大聲朗讀復習資料上的成語解釋,作文材料等。通過大聲讀,學生讀音的錯誤會暴露出來,而且也能積累寫作的素材。而且大聲讀,可以強化記憶效果,加強積累,對古詩文默寫有很大幫助。
用好課前朗讀時間。高三復習課,老師指導,學生練習,老師講評幾乎占據了絕大部分課堂,于是課堂上要么是老師滔滔不絕,要么是學生埋頭苦做,而且往往一上課,師生就仿佛進入了臨戰狀態,氣氛很是壓抑。為了改變這種氣氛,我特意讓學生每天課前準備一篇小文章,自己朗讀給同學聽,然后稍作分析點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還積累了一些作文素材。
要主動創造朗讀的機會。高三專項復習時,我們必然會接觸到大量的古典詩詞,這是絕好的朗讀材料。通過朗誦,詩歌的節奏和韻律才能激起學生的情感。因此,在指導詩歌鑒賞時,可以讓學生大聲朗讀,領會詩歌的意境,從整體上形成初步的感知,激發情感,從而提高鑒賞能力。閱讀教學中的文學作品,試卷中的精彩美文也是好的朗讀材料,可以讓學生齊讀,在讀書思考中加強體會,是可以極大的增強語感,提高語文素養的。作文課上,我們也可以讓學生朗讀范文。學生的作文,老師改的再仔細,學生也不一定認真看,很難收到什么效果,而讓其自己讀,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寫作、修改文章的興趣。指導病句辨析與修改時,有些語病比較隱晦的句子,也可以讓學生朗讀這些語句,通過朗讀,能發現默讀中不易發現的問題。
因而我認為朗讀是語文課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哪怕是高三的語文課。只有讀,才能領會文章的神韻,才能陶冶情操,美化心靈。如果不讀我們就品味不出詩歌和諧的韻律,鮮明的節奏,豐富的內涵,體會不出小說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喜怒哀樂,再現不出散文的意境美。如果能夠合理的運用朗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那么高三的語文課一樣也能上的精彩而生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