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海怡
【老師支招】
1.物中求意。本次的寫作話題是“春雨”,乍看起來很容易寫,但若能捕捉到春雨的特點,并加以拓展,由物象轉到意象,相信更能凸顯作文的深度。
如例文《雨中情》中,小作者并沒有明寫春雨的特點,而是通過“我”的內心感受,體會到父愛如春雨的動人之處,賦予了春雨新的含義。
2.以小見大。在行文過程中,你會發現有許多內容可以寫,但又怕主題過于開闊,落不到實處,這時便可采用以小見大法行文,捕捉某個細節,進行重點描寫,突出作文主題。如例文《雨中情》中,小作者對父親的腳如何受傷和“我”送父親去醫院的情節并未展開敘述,而是寥寥幾筆帶過;卻在“看見父親的肩膀被雨打濕”這一部分用了濃厚的筆墨,以小見大地突出主題。
此外,作文要想打動他人,必須要有情感的支撐。因為在行文的過程中,文字是跟隨心里起伏的情感而跳動的。當然,適當地在寫作中加入一些表現手法或修辭手法,也可以使敘述內容變得更加豐富。
初春的雨就像貪玩的小孩,時不時就要來人間玩上一整天,偏偏父親的腳受傷了,要一個多月才能好。母親怕雨天路滑,便任命我為父親的“小拐杖”,在雨天陪父親復診。每到這個時候,我就要與玩伴揮手作別了,心里自然感覺不舍。
今天,父親又要去復診了。我拉開窗簾一瞧——嗨!又下雨了!我不禁在心里大喊:“快別下雨了!”然而,這雨仿佛對人間充滿著好奇,總是流連忘返的。我頓覺心底空落落的,感覺這漫天的雨霧就像一張巨網般籠罩著我。無奈之下,我只得拿上雨傘陪父親出門。剛踏出家門,父親便十分順手地接過雨傘打開了,空中調皮的雨絲卻怎么也沾不到我的衣服。我們倆就這樣慢慢走向了醫院。
一路上,父親牽著我走得很謹慎,我扶著父親走得很出神……前方是一段鵝卵石小路,一顆顆圓潤的石頭被雨水沖刷得更加锃亮了,就像一面面小鏡子,倒映著路旁的翠綠樹叢。我不由得想起了昨天和小伙伴們玩石頭的游戲,突然,腳底一滑,心中一驚,“肯定要摔得‘屁股開花了!”正在這時,我感到有一股力量猛地將我拉了起來,我向前走了幾步,緩沖了一下力道,回過頭,原來是父親拉住了我。那一刻,我發現父親的半個肩膀都已經濕透了,黑色的風衣上凝聚著一些還在轉動的水珠,慢慢滑落,滴在了一顆顆鵝卵石上。
父親不是打傘了嗎?我抬頭一看,卻發現傘的大部分面積都在自己頭頂上,原來,父親的傘一直往我這邊傾斜,傾斜得是那么自然。他自己的肩膀卻被牛毛細雨打得濕漉漉的。猛地,我的眼眶紅了……
繼續漫步前行,聽著雨滴滴落在傘上的聲音,我的眼眶不由得濕潤了。有多少年了?這種聲音維持多少年了?
打我記事開始,父親就喜歡牽著我的手在雨中漫步。那時,我年幼貪玩,總喜歡將手伸出傘外,接幾滴雨珠,父親便笑著將傘移向我這邊,那動作仿佛練了許久的老手般,已將其刻進了潛意識中,做起來是那么自然。不知不覺間,我像小時候一樣伸出手,任雨水慢慢流進我的心田,暖暖的……
雨繼續淅淅瀝瀝地下著,我卻覺得這雨從未如此美過。我兀地想起曾背過的一首詩《春夜喜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父親對我的愛,不正像這春雨一樣,潤物細無聲嗎?
靈犀一點
作文通過敘寫父親撐傘偏護于“我”,自己卻被雨淋到的事情,最終讓“我”感受到了如綿綿春雨般的父愛。文中有好幾處精彩的描寫,如“剛踏出家門,父親便十分順手地接過雨傘打開了”,一個“十分順手”就凸顯出了慈父的形象;又如“父親牽著我走得很謹慎,我扶著父親走得很出神”,這么對稱的寫法,表明了父親對“我”的關懷;再如,文中一開始“我”是不喜歡春雨的,后來竟覺得這春雨是如此溫暖,前后的轉變更凸顯了情感的細雨的美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