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沙沙
【摘 要】素描。廣義上的素描,涵指一切單色的繪畫,起源于西洋造型能力的培養;狹義上的素描,專指用于學習美術技巧、探索造型規律、培養專業習慣的繪畫訓練過程。簡而言之就是單色畫。當今美術院校各專業都把它作為基礎課,雖然各專業的側重點不同,油畫重體積、調子,國畫重線條,版畫、設計重結構等;但素描的共性是差不多的。本文對素描教學進行探析。
【關鍵詞】中職美術;素描教學
19世紀俄國著名藝術教育家契斯卡柯夫曾說過“素描是一切事物的基礎,誰要是不懂得或者不認同這一點,誰在藝術界就沒有立足之地”。素描一方面作為基礎性學科,另一方面也單獨作為一種繪畫方式獨自承載著它獨特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內涵。在美術教學中,素描因為它的基礎作用而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素描是需要學生經過長期的訓練才能養成的一種技能,它主要是用黑、白、灰三種層次變化和線條感來表現客觀的事物,通過層次變化來表明事物的明暗、立體感、空間感、質感和量感。中職學校學生的美術功底參差不齊,如何在有限的素描教學周期里面培養學生的素描構型能力,使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一、培養學生的素描整體感
在素描作品中,形成事物的整體感是產生美感的首要條件,它是將各種有機關系連接起來的關鍵,因此在進行素描教學時,學生的整體感的培養是相當重要的,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事物,還要引導學生將整體感運用到素描繪畫中來。法國著名畫家德加曾說過“素描畫的不是具體的實物,而是繪畫者對實物的觀察”。教師在素描教學中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繪畫者首先要看事物的全貌,然后看各個組成部分,其次才是觀察事物的局部細節問題,觀察細節時始終不能脫離事物的整體。在進行整體觀察時,觀察者的視線不能始終定在一個地方,要在省略掉事物細節的基礎上觀察事物前后的大小比例,學生只有通過整體性觀察才能將看到的事物以一個有機的整體展現在畫紙上。教學時,教師可以運用由簡入繁的方式,從石膏幾何體、靜物的寫生開始,逐漸過渡到石膏頭像、真人頭像、真人半身的繪畫,以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構建成一個科學的教學體系。在教學前期,教師要著重進行比例、結構、明暗、剖析、透視、運動等基本規律的教學,培養學生對事物整體的基本認知力;在素描寫生的教學中,靜止不動的石膏像或者靜物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好工具;在學生動筆前,教師需要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觀察事物的表象特征,使學生能夠做到心中有數。觀察能力的培養需要經過長久的過程,學生需要多看、多分析,將理論知識消化得更加透徹。
二、素描工具的種類及其運用
素描的工具種類很多,如石筆、炭筆、鐵筆、粉筆、毛筆、鉛筆和鋼筆等;也有用鉆子和金鋼石作畫的。工具的不同關系著素描的性質和構圖,工具也能影響畫家的情緒和技巧。工具的選用取決于畫家所想要達到的藝術效果。
一般認為,鉛筆是最簡單而方便的工具,初學者素描常從鉛筆開始,主要原因是鉛筆在用線造型中可以十分精確而肯定,能較隨意地修改,又能較為深入細致地刻劃細部,有得于嚴謹的形體要求和深入反復地研究。同時鉛筆的種類較多,有硬有軟,有深有淺,比較俱全,可以畫出較多的調子,鉛筆的色澤又便于表現調子中的許多銀灰色層次,對于石膏等基礎訓練作業效果較好,初學者比較容易把握,因此,較適合于基礎訓練開始時應用。現有的國產鉛筆分兩種類型,以HB為中界線,向軟性與深色變化是B至6B,為了更適應繪畫需要又有了7B-8B,我們稱為繪畫鉛筆。HB向硬性發展有H至6H,大多數用于精密的設計等專業使用。由于種類較多,因此,鉛筆能很好地表現出層次豐富的明暗調子;炭筆以不脆不硬為度,炭條以燒透、松軟筆黑色為佳,炭精棒以軟而無砂稱上品;干筆適宜作清晰的線條,水筆宜于表現平面;精美的筆觸可用毛筆揮灑,而廣闊的田野則可用鉛筆或粉筆去勾勒。以作品尺寸而言,大幅素描作品適宜用木炭來畫,對于輪廓、照應等可經長久的時間細細研究、分析。至于鉛筆適合較小尺寸,很少大張的鉛筆畫,而鋼筆畫則更小了,往往在插畫上用得較多。素描的單色表達使工具變得十分隨意,而且常常可以綜合使用幾種工具造成多種畫面效果,所以是一個極廣闊的天地。
三、提高學生綜合表現力
與高中學生比較而言,中職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具針對性。他們往往將學習目標與就業緊密聯系起來。因此,一個好的工作,通常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綜合競爭力。美術素描教學作為專業課程的輔助科目,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表現力。因此,美術教育從業者在素描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不同專業學生的不同需求,針對他們可能的就業方向,結合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在學生的練習過程中時刻觀察和不斷指導,讓學生做到腦、眼、手結合,逐步培養學生敏銳的感受、認識和分析能力,使學生的多種能力能共同協作,創造出具有自己個性的、有時代特征的優秀作品。
總之,素描是一切藝術的起點,離開了素描就談不上美術。中職素描教學需要以知識為主、以設計為目的、以能力為核心,提高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