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盡管洋務運動最終以失敗收場,但在推行洋務這一時間段內,國人產生了強烈的對外觀念及對外思維,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的現代化發展。
關鍵詞:洋務運動;國人;對外觀念;轉變;意義
洋務運動時期創辦了軍事工業如江南制造總局、天津機器制造軍等,創辦了民用工業如輪船招商局、湖北織布局等,創辦了北洋、南洋及福建三只海軍,創辦了新式學堂,派出了留學生,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翻譯團隊、軍事團隊、科技團隊。雖然洋務運動最終未能使中國富強,但洋務運動吸收了西方大量的高科技,對中國邁入國際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現實意義巨大。
一、洋務運動時期國人對外觀念的轉變
1.構建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雖然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屬于具有買辦性質的行政管理機構,但在對外關系上,該衙門的形成有效促進了我國近代外交思維方式的轉變,并且為中國政府提供了專業化程度高的外交機構,這在中國對外關系領域中頗具意義,進一步抵制了中國藩屬體制,帶來了新的外交格局,各國在遵循平等觀念下共同發展。
2.提出了南、北通商大臣
通過設置南北通商大臣,為清政府提供了針對性強的負責對外經濟交涉的國家機構,這對中國與其他國家良好貿易關系的形成提供了有力保障。國人的宗藩關系思維潛移默化中轉變,各國基于平等的原則開展貿易活動。所以設置專業化的對外經濟交涉機構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國人對外思維的轉變速率。
3.構建了同文館
清政府在構建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過程中還提出了構建同文館的要求,以培養更多的國人熟練掌握外國語言文字及先進的科技。同文館成立后,為中國增添了一批優秀的翻譯團隊、外交團隊、科技團隊,并有效推進了中西方文化的實時分享與交流,進一步拓寬了國人對外視野,逐步形成了積極主動吸收和借鑒西方國家文化精髓的開放式思維觀念。不難看出,同文館是推動中國對外開放的關鍵因素。
上述所述的機構形成原因都是出于應付西方侵略者而構建的,這些機構的產生賦予了晚清政府一定的近代化意義,同時摒棄了過去以閉關自守、故步自封的不合理觀念,這種情況下,國人的心態越來越開放,以一種平等觀念逐步朝著現代化社會發展。除此之外,這些機構的形成還極大地促進了現代國人的對外觀念的巨大轉變。
二、洋務運動時期國人對外思維轉變的意義
1.“夷夏”觀念瓦解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中國存在十分強烈的“夷夏”觀念,隨著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打響,清政府慘敗,這時其才清楚看到了自己的眾多不足之處,充分認識到借鑒與吸收西方國家的先進文化十分有必要,為此,才形成了“師夷”觀念。洋務運動雖然只是簡單的吸收西方運動精髓,在以中國的綱常名教作為決定國家社會命運的根本以及采用西方國家先進科技的情況下,沒有觸及中國政治制度的根基,但從對外思維角度上看,洋務運動預示著過去陳舊的“夷夏”觀念徹底瓦解,賦予了中國濃烈的現代化觀念。
2.對外交涉機構轉變了國人的管理思維
摒棄了過去以“衙門”為主的管理思維,逐步朝著西方近代管理思維方向發展。譬如洋務運動中構建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相較于舊部院的管理方式,其借鑒了西方國家的部分管理理念,如獎罰分明、精簡機構、職責權限清晰劃分、強化考核、激勵勤勉、杜絕奢靡等理念,盡管有部分理念并未真正落實到實處,但卻是國人轉變對外思維的前提條件,使國人充分看到西方管理理念側重于效率,要優于晚清以“衙門”為主的管理方式,進而抵制過去的藩邦觀念,對中國向世界體系邁進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3.洋務運動為中國帶來首批官費留學生
洋務運動過程中為中國培養了首批官費留學生,這對加快中國教育近代化發展進程具有現實意義,同時也促進了中國未來的政治發展。因為留學生回國后會將西方國家的民主共和思想帶到中國,轉變國人的封建專制思想,逐步樹立起民主共和思想。實踐證明,中國留學生回國后使得當時的洋務運動有了更多的人才支柱,并且部分留學生后來成為了在中國享譽盛名的名人,如詹天佑、唐紹儀等。因此培養留學生對中國實現民主共和的政治發展意義重大。
4.洋務運動中形成了現代化通訊、出版、鐵路等事業
由于洋務運動中形成了現代化通訊、出版、鐵路等事業,為信息的及時有效傳遞提供了重要幫助,讓更多的國人了解到西方大量的現代化信息,不僅拓寬了國人的視野,而且還促成了國人的現代化意識與風氣。洋務運動還轉變了國人傳統的閉關鎖國的思維,推動中國開放化發展。需要注意的是,洋務運動或多或少會受到封建官僚體制的影響,致使其改革目標難以順利有序的完成。隨著甲午海戰宣告失敗,洋務運動也就此結束。我們從這一事件中深深的體會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共同構成了現代化,相互之間具有一定的聯系性,如果只是簡單的借鑒與吸收西方國家的先進技術來強化中國的軍事裝備科技含量,那么還無法使中國真正實現現代化發展。所以即便洋務運動改變了國人的對外觀念,但在強烈的封建勢力影響下,對外觀念的轉變及意義并不是全面的。
綜上所述可知,洋務運動在我國經歷了三十年之久,其不僅吸收了西方先進高效的技術,而且該調動了國人了解西方思想文化的積極性,轉變了國人的對外觀念。同時洋務運動還將西方科學、唯物的思想傳入到中國。盡管這項運動促進了國人對外觀念與對外思維的轉變,但當時的封建勢力使得這種轉變及轉變意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參考文獻:
[1]李愛民.淺談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化的影響[J].寧夏理工學院,2010.
[2]徐漢濱.淺析洋務運動時期國人對外觀念的轉變及意義[J].學理論,2014(33):105-106.
[3]李正旭.從洋務運動審視中國近代化特點[J].凱里學院學報,2016,34(4).
[4]云雅清.淺析洋務運動對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影響[J].法制與經濟旬刊,2012.
[5]陳欣.淺析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化的影響[J].新課程論壇,2012(10).
作者簡介:
楊雅涵(1998-),女,漢族,山東青島人,山東科技大學2016級學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