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陶瓷裝飾行業發展速度加快。陶瓷裝飾,是指人們站在裝飾藝術的角度上,結合人們對于藝術以及文化方面的需求,通過合理運用多樣化的陶瓷裝飾材料,加以必要的工藝技術,進行系統化的藝術處理的過程。陶瓷裝飾不僅是物質產品的美化過程,還是精神產品的美化形式,不僅能代表當代社會的主流文化,還能代表時代散發的藝術性。因此,陶瓷裝飾具有較強的文化性與藝術性。
關鍵詞:陶瓷裝飾;文化性;藝術性
在我國,陶瓷裝飾屬于一種珍貴而特殊的精神文化。陶瓷裝飾往往是和繪畫等視覺藝術同時存在和發展的。我國書法與繪畫等視覺藝術,是由具體的文字和圖像構成的,屬于一種完整的美的形象,但文字往往是來源于形象的,通過實現多個象形字的有效結合,往往就能組成完整的圖畫[1]。發揮視覺藝術作用的過程,其實就是概括與優化客觀事物的過程,通過將這些美好景物運用在陶瓷作品當中,不僅能美化陶瓷外觀,還能渲染陶瓷文化。因此,深入探討陶瓷裝飾的文化性與藝術性十分必要。
一、陶瓷裝飾的文化性
(一)浪漫型文化元素在陶瓷裝飾中的運用
在我國的現代化陶瓷裝飾當中,浪漫型文化因素應用頻繁,主要是以文字書法應用為主。陶瓷裝飾和書法藝術是相互獨立的,都屬于藝術形式,且兩者都有著豐富的可以相互交流的藝術底蘊,且有著無比深厚的文化淵源。
專業的陶瓷裝飾家往往會把書法當作典型的裝飾元素,通過合理運用到陶瓷裝飾當中,能夠美化和充實陶瓷裝飾形式,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時代的發展,這種陶瓷裝飾文化不斷發展,已經形成獨特而美好的風格。從各個朝代所發展的陶瓷書法文化因素的裝飾運用中可知,多元文化因素在陶瓷裝飾過程中的運用方式多樣化,運用方法巧妙,且書法手段多,字體風格也很特別和多元,能夠給人以美的浪漫的文化享受。
對于這種融合了浪漫性文化因素的陶瓷裝飾來說,實際上屬于浪漫型文化因素和陶瓷裝飾實際過程的有效結合與完美體現。在古代,陶瓷器皿上面所運用的書法文化,往往都結合與融入了器物的價值元素與功能元素,涉及了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與環境條件,甚至通過結合詩詞佳句,充分彰顯了針對性的陶瓷浪漫型文化裝飾功能[2]。
(二)吉祥圖案文化元素在陶瓷裝飾中的應用
吉祥的核心意義是歌頌,通過多種物體象征,科學組合而成的圖案,就是一種吉祥圖案。多年來,吉祥圖案文化被頻繁運用到中國傳統陶瓷裝飾當中,發揮了強大的生命力,不僅和民族文化結構體系與淵源密切相關,還和民族情感表達密切相關[3]。在陶瓷裝飾中,吉祥圖案文化元素的種類很多,名目也很多,是傳統民族在經過多年的造物活動之后,融入專業人才智慧與創作設計而形成的文化形式。吉祥圖案文化還融入了我國道教、政治倫理以及民情風俗,最終形成的陶瓷裝飾造型設計體系也極具民族文化色彩,有著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蘊。
意蘊,是通過展示一種藝術形態,而表達出的生活意義與當時的社會意義,且屬于人們思維的內化結果。我國古代陶瓷裝飾中吉祥圖案文化的運用與形成,與以往我國美學注重的主體與客體相一致的整體意識密切相關,且融入了追求完美的美學觀念。
吉祥圖案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原因主要是其有避邪和驅邪功能,可以充分發揮祈求與祝賀的內涵與價值。與此同時,吉祥圖案還具備一種“象征”意味的本質特點,通過合理象征方法彰顯價值與表達情感,比直接通過語言表達更加有效,且能加耐人尋味[4]。在吉祥圖案文化運用于陶瓷裝飾的過程中,通過具像物品表達抽象思想是主要特點。陶瓷實際上屬于一種工藝美術,更深層地說屬于一種生活美術。我國古代陶瓷裝飾工藝,蘊含了深厚的民俗意蘊,而通過合理地運用吉祥圖案,就能將該意蘊充分地表現出來。民俗其實就是一種民風世俗,也可以理解成一種人類的生活習俗,其具備特定價值與意義。因此,傳統陶瓷裝飾吉祥圖案是融合類人文景觀的,更是一個形象而具體的世界。
(三)詩詞文化在陶瓷裝飾中的應用
通過實現陶瓷裝飾和文學詩詞的有效結合,不僅典雅、正式,還具有較強的可視性,能給人們留出寬闊的想象時間,往往能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且那些能達到畫面相宜效果的詩詞文化,往往還能產生深化與明確主題、激發人們思維的效果,十分巧妙,文雅可掬。當詩詞融入到陶瓷裝飾的具體畫面之中,就能形成一種奇特的畫面,發揮一種迷離的效果,且能彰顯詩詞文化主題,表現出畫面中主體的象征品格。
在畫與題書詩詞的有效結合過程中,不但運用到了其本身的表達技法,而且運用到兩種表現方式:在內容意境中合理運用詩詞文化,在畫面中凸顯出詩意,且能以具體的文化形象表達詩意,通過想象形成畫面;直接在畫中構成圖里運用詩詞,不但能起到圖文并茂抒情效果,還能拓寬與深化畫面寓意。
二、陶瓷裝飾的藝術性
(一)造型藝術在陶瓷裝飾中的應用
在陶瓷裝飾過程中,美化陶瓷造型很重要,其主要是指對陶瓷外觀形態的美化,具體有陶瓷裝飾品的外形及其結構等等。我國最早出現的陶瓷裝飾造型,是結合功能需求,創新和制作出的陶器造型,該造型的出現也標志著人類陶瓷造型藝術發展的開始。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陶瓷裝飾家開始注重陶器造型的美好,并主動將可以表現藝術特征與個性的語言運用到陶瓷裝飾中。比如借鑒貓頭鷹的形態,制造陶壺,使其呈現出坐立姿勢,這種造型是比較罕見和獨特的,且極富匠心[5]。陶瓷裝飾家的最核心的技能是對陶瓷造型藝術的充分運用,這也是形成成功的陶瓷裝飾作用的基礎技能,是對陶瓷裝飾作品最主要的評判標準。通過改變陶瓷裝飾的造型,不但能改變陶瓷作品的物態,還能彰顯出陶瓷物品的藝術意蘊和精神價值,并通過彰顯這種藝術價值,帶給人們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如今,陶瓷裝飾藝術已經應用到了各家各戶、各行各業。人們開始強調陶瓷裝飾過程中造型的藝術意蘊體現,且開始通過觀察陶瓷造型來作出鑒賞。無法否定的是,在陶瓷裝飾藝術審美、創新以及表現等方面,我國相關人員不但分析了自然客觀物象,還創新出了更多的現代化的陶瓷造型方法。從這里可以看出我國陶瓷裝飾藝術家們的藝術水平和思維創新能力有多高。endprint
(二)紋樣藝術在陶瓷裝飾中的應用
在我國,人們通過長期的陶瓷制作,結合實際生產過程和日常生活,依賴于民族信仰和藝術發展需求,意識到了陶瓷紋樣藝術的運用作用與價值,開始在陶瓷器皿上融入和運用陶瓷紋樣藝術。陶瓷紋樣藝術實際上屬于一種符號,不僅體現出自然事物的發展和人們生活的進步,而且往往通過植物以及傳統圖形來體現。比如在元代,著名的青花瓷的紋樣十分精致,相應的線條運用非常靈動,也非常豪放,能夠充分展現出陶瓷裝飾藝術家們獨特的藝術個性。通過青花紋樣的不斷完善和發展,不僅改變了傳統式的陶瓷紋樣裝飾模式,還成為之后我國青花瓷紋樣中的核心裝飾手法。
在較長的時間里,我國祖先為了實現創造美好家園,獲取自由和幸福的目的,在物品制作中運用了很多有寓意的圖案紋樣,最主要的就是上面提到過的吉祥圖案紋樣,將人物、花鳥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充滿藝術意味的紋樣形式[6]。
如今,陶瓷裝飾藝術家們應該關注紋樣藝術的科學運用,實現當代藝術和當代人審美要求的有效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富有當代特點和民族特點,活力滿滿的陶瓷裝飾品,使得人們通過感受陶瓷裝飾作品的紋樣藝術,了解民族文化底蘊。
(三)色彩藝術在陶瓷裝飾中的應用
我國陶瓷裝飾藝術已經經過了長期發展,在這個過程中,色彩藝術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從一開始的陶瓷單色色釉裝飾,轉變為“南青北白”的極具地域特點的裝飾,最終隨著“唐三彩”的產生,一系列高溫色釉及低溫色釉品種被創新出來,并成功地完成了燒造,此時陶瓷裝飾色彩藝術發展到了頂點[7]。如今,我國色彩藝術在陶瓷裝飾中的應用變得越來越頻繁,甚至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大繁榮,陶瓷裝飾品也融合了青花瓷、新彩瓷、彩瓷、色釉瓷等多種裝飾元素。
總結來說的話,陶瓷裝飾色彩主要有三大要素,即人們經常說的色相、明度、純度。具體來說,色相,指的是色彩的相貌和真實名稱。在相同的陶瓷裝飾當中,不一樣的色相也可產生鮮明的對比效果。
在唐代,比較典型的彩陶工藝品是唐三彩,其的造型獨特,不僅靈活逼真,而且色澤艷麗,極富日常生活氣息。在唐三彩作品當中,最主要的代表物是馬。自信研究大部分的唐三彩,能夠發現主要的色彩有三種,第一種是黃色,第二種是褐色,第三種是綠色。不同的色彩對應不同的色相。唐三彩的形成過程:在陶坯上涂抹適量的彩釉,通過燒制形成作品。色釉之間是互相浸潤的,因此會實現不同的色彩的交融與協調,花紋比較流暢。觀察“唐三彩”,能夠感受到激揚與慷慨,且能感受到那種奇特的藝術格調散發出來的魅力。這其實就是對時代之音的藝術再現。
在陶瓷裝飾過程中,藝術家通過運用色彩藝術,發揮個人才能和想象力,能夠優化和完善陶瓷裝飾藝術結構體系。因此,色彩藝術在陶瓷裝飾當中的應用十分必要。若可以將陶瓷裝飾過程中的線條比喻為人們的骨骼,那么色彩就是人們骨骼上層的肌膚。
(四)肌理藝術在陶瓷裝飾中的應用
在藝術發展過程中,肌理效果比較常見,具體指的是藝術創造過程中獨有的形象化語言,不僅可指繪畫當中的筆觸,還可以大自然留下的痕跡等等[8]。“肌理”藝術在陶瓷裝飾過程中的合理運用,指的是藝術家以個人認知經驗和能力,形成的層出不窮的藝術創新創作行為。實際上,肌理屬于偶然性的藝術形式之一,但是透過這種偶然可以看出,陶瓷裝飾藝術家們只有具備豐富的藝術特質和創作經驗,才能巧妙地運用這種肌理藝術,有效控制一系列陶瓷裝飾材料。
通常來說,陶瓷裝飾中所用的肌理藝術主要包括兩大類,第一類是自然性肌理藝術,第二類是制作性肌理藝術[9]。前者是指專業陶瓷裝飾藝術家精心選用的自然肌理材料。比如石紋與風化等等。該類肌理藝術具有較強的偶然性與隨機性。與自然性肌理藝術一樣,制作性肌理藝術也是專業藝術家合理運用多樣化的裝飾材料,并結合材料的自身特性,最終產生的特殊藝術效果。對于自然性肌理藝術來說,其是藝術家運用材料色彩以及光澤等要素,優化材質,從而使得人們形成的一種深刻的審美心理感受。結合上述陶瓷裝飾作品分析可知,在陶瓷裝飾藝術當中,肌理藝術能產生明顯觸感。因此,陶瓷裝飾藝術的最主要特征是可觸可摸。
制作性肌理藝術,從表面上來說,其在一些方面和自然性肌理藝術不同,因此制作性肌理藝術注重燒制流程,從這里就能看出陶瓷肌理具有的較強制作性。在運用肌理藝術進修陶瓷裝飾的過程中,裝飾藝術家主要有兩種創作思維,第一,結合材料本身性質,并融合陶瓷裝飾藝術家的創作意圖,進修陶瓷裝飾藝術創作;第二,結合陶瓷裝飾藝術家之前產生的感受,形成和創新出新的形象。在這兩大陶瓷裝飾藝術創作的思維當中,不管是運用材料罕見質感,還是臨摹具體材料,都必須適當地介入認知材料肌理。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社會發展中,陶瓷裝飾藝術發展很重要。本文從陶瓷裝飾的文化性體現方式入手,實現文化元素和藝術元素的有效結合,并通過對比古今陶瓷裝飾的文化與藝術元素應用形式與內容,表明當代我國陶瓷裝飾藝術發展離不開文化的熏陶。我們必須意識到當代陶瓷裝飾藝術的經濟價值與人文價值,繼續創新與完善陶瓷裝飾藝術形式,并不斷地吸收陶瓷裝飾文化養料,促進我國陶瓷裝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10]。
參考文獻:
[1]杜娟.現代陶瓷裝飾的發展及應用[J].大眾文藝,2017(1):115.
[2]張俏梅,徐小凡.陶瓷裝飾在室內設計中運用的新趨勢[J].藝術百家,2014(1):112-113,198.
[3]杜.潮州《清明上河圖》在陶瓷裝飾藝術中的輝煌史及文化意義[J].佛山陶瓷,2014(6):44-46,49.
[4]黃璐.淺談書法在陶瓷裝飾中的技法表現[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5(3):22-23.
[5]朱彬.論以陶瓷裝飾為媒介的佛教題材的表現技巧[J].科教文匯,2013(7):203-203,207.
[6]王志遠.書法藝術對陶瓷裝飾的影響[J].美與時代(中旬刊)·美術學刊,2014(5):86-87.
[7]楊冰,張芳.淺析陶瓷裝飾與中國傳統藝術的關系[J].景德鎮陶瓷,2014(6):35-36.
[8]付林飛.淺談剪紙藝術表現在現代陶瓷裝飾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16(2):152-153,167.
[9]汪芳莉,吳俊芳,倪艷翔等.景德鎮現代陶瓷裝飾語言中的傳統文化內涵[J].藝術時尚(下旬刊),2014(3):190-190.
[10]朱泓.談傳統裝飾藝術在現代陶瓷裝飾中的體現[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5(12):41-42.
作者簡介:
黃南男(1989.02—),廣西浦北,漢族,碩士研究生,助理講師,美術創作與陶瓷設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