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俊燕
摘 要:隨著新課程理念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受,現行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精彩之處不斷閃現。新課改的要求注定了老師們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學行為的改變,以及教學品位的提升。追求卓越和尋求最美的課堂教學效果成了當今教學工作者嘗試實踐和,總結提高的目標。
關鍵詞:新課堂;問題;對策
打造新課堂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新課標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學到知識和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能力是老師們比較容易做到的,而在課堂中能夠讓學生對枯燥無味的知識和繁瑣的學習勞動不產生厭煩情緒,并且能夠學得有情有趣,這應該是我們每位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所追求的較高的教學境界??鞓氛n堂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也解決了學生厭學的問題。這個目標的實施對老師的方方面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打造新課堂的瓶頸
目前,我們教師隊伍良莠不齊,整體教學水平偏低。具體表現是:
1.部分教師的基本功不過關
一個優秀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具備多種教學基本技能。訓導技能、表達技能、操作技能、調控技能、管理技能、書寫技能等都是教師必備的基本功。(試想一個連粉筆字都不能寫的正確規范的老師如何去給學生帶來知識的美感?一個講課羅里啰嗦,思維不清。語言表達沒有抑揚頓挫的老師如何能讓學生聽的有味,學得有趣?可見教師的基本功是打造新課堂的基礎。)只有具備扎實基本功的教師,他的課堂教學才會有鮮活的生命力,才能給學生送去知識,使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
2.部分教師研究教材不過關
教材是教與學的媒介。教師對教材研究的程度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有的小學老師認為小學的教材內容很簡單,尤其是一些老教師以為自己教了多少遍,課備不備一樣上課。殊不知一個優秀的老師是不能停留在教材熟的層面上的。老師要想真正地提高教學效果準確地完成教學目標,不僅要熟悉每課的知識內容及重難點,更要具有整體把握教材的能力,嚴格地說教師必須依據課程標準,明確學科教材各階段性的任務與要求,弄清課、單元、教材之間的關系;同時教師還要對學科課型進行研究,如語文可分為看圖學文、閱讀、訓練、作文等課型。只有強化教材研究,提高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課堂才會講透講活講精彩,只有這樣的老師才能把學生帶入知識的殿堂,從而讓學生感受知識的美妙,享受課堂的快樂。
3.老師的教科研意識淡薄,教學改革的步子緩慢
老師的課堂教學隨意性強,缺乏問題意識,教學方法比較陳舊,多數老師沒有研究形成自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風格。開展課題研究是解決課堂教學實際問題的有效途徑。是教師迅速提理論水平的主渠道。只有積極投入到課堂改革的大潮中,才可使我們的課堂具有科學性、知識性、規律性、高效性和趣味性。只有在問題研究中我們才可以探索出適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能力。教師的課后問題反思就是實用實效的小課題研究,它是教師成長的階梯,是我們的教學走進較高的境界——成為一種藝術享受。
4.部分教師忽視課堂教學中學法指導的重要性
“教是為了不教”。要使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就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我們在注重教法研究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如:教給學生如何預習、課文的朗讀方法、數學試題的解題技巧等。常言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就是這個道理。如果說讓學生學會知識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個層面,那么,讓學生會學知識是一個更高的層面。學會學習是學生的能力形成的標志,只有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成為課堂的主人,我們要打造的快樂課堂才是真實的、高效的。
5.課堂教學評價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優化
為了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落實新課改的要求,我們實踐中要建立和優化課堂評估標準。所謂標準,就是衡量事物的準則和尺度,按理講它是客觀的、固定的、同一的。但是,教育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教學效果的優劣,質量的高低,其標準與科學技術領域的標準相比,具有相對的主觀性、模糊性、動態性和伸縮性。從當前的課程發展來看,課堂教學開始由傳統的知識性教學向現代化的發展性教學轉化;從目標上看,它追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結合;從過程上看,教學被定為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所以,我們認為,學生是多樣的,教師是充滿個性的,教學內容是開放的,教學過程是變動不定的,不同的學科,不同的教學內容其性質、目的、任務不同,那么評估的標準也是不同的。
但是,我們要在靈活開放的評價思想體系下,按照新課程的要求抓好三個轉變。一是從目標上說由“單一”轉變為“多元”;二是從主體上說由“重教”轉變為“重學”;三是從重點上說由“形式”轉變為“效果”。
評估標準是課堂改革的指揮棒,也是課堂改革順利進行的有效保證。
二、打造新課堂的策略
(1)大力倡導教師做終身學習者。學政策、學理論、學教材、學習一切能為教學服務的知識內容。制定學習計劃,督查學習效果。
(2)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愛是打造快樂教學的永恒主題。親其師,信其道。教學中做到面向全體,尤其關注問題學生,開展師生結對子活動。讓課堂成為學生的樂園,把愛教愛生活動落到實處。
(3)開展校校有課題,人人有研究活動。選擇的課題一定要來自課堂,就是要在教學實踐中發現、改正和提高。我們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從寫好課堂教學反思著手;二是要找科研帶頭人;三是請專家指導引路;四是走出去學習先進經驗;五是要完善教科研保障機制。
(4)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改革模式。在課堂教學改革中,我們要模式但不能模式化。要把雙自主教學思想帶進課堂。
(5)加大教學過程科學管理的力度,把備課上課說課評課以及教師課后備課上課的過程抓牢抓好,提升教師教學能力。
(6)研究制定新課堂評價辦法和標準和教師課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