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曉芳
摘 要: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開展社會生活最基本的要求,只有掌握了一定數量的字詞,才能順利地進行閱讀和寫作。重視識字教學,研究識字規律,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提高學生識字質量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關鍵詞:識字;語音;字形;字義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開展社會生活最基本的要求,只有掌握了一定數量的字詞,才能順利地進行閱讀和寫作。識字教學的過程是學生認識、理解、掌握漢字的過程,要依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漢字特點和教學本身的特點,注意漢字教學的音形義相結合,與聽說讀寫相結合。重視識字教學,研究識字規律,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提高學生識字質量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注重字音教學,為識字做好基礎
字音是語言的基本物質單位,而拼音又是指導學生讀準字音的前提條件,是學生自覺熟練的語音分析能力和綜合判斷能力的基礎。做好拼音教學對學生的當前學習以及未來的發展都具有深遠的影響意義。
首先,要處理好普通話語音與方言、“本地普通話”的關系,糾正不規范的“本地普通話”。南方的“普通話”主要存在,平翹舌不分,前后鼻不分,h、f不分,l、n不分等問題,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普通話語音的構成規律,運用簡單的記憶方法進行教學,糾正方言對普通話的影響。
其次,從漢語拼音的規律入手,區別字音。比如,“j、q、x”不與“u”相拼,聲母是“j、q、x”的拼音,其韻母都是讀“ü”,“t、l”不能與“en”相拼,只能與“eng”相拼,所以“疼、騰”和“冷、愣”都是后鼻音,“d、t”不和“in”相拼,只能和“ing”相拼等。
第三,注意標調和變調的處理。在拼音標調的教學中,小學生非常容易標錯聲調,怎么辦呢?教師可以把標調的規則用順口溜的形式加強學生的記憶。如,標調規則要記牢:先標ɑ、o、e,再標i、u、ü。i、u并排標在后,i上標調把點掉,輕聲不標調。還有就是“一、不”變調和詞語上聲變調。“一、不”歌:四聲前面變二聲,其余都讀第四聲。兩個三聲連在一起,第一要變為二聲。通過這么簡單的幾句順口溜就可以讓小學生把復雜的規律牢記于心。
二、落實字形教學,把握書好寫規則
中國的漢字是方塊字,筆畫較多,結構復雜,多一筆,少一筆,長一點,短一點,就是不同的字了,好多字在字形上看上去非常的相似,小學生很容易混淆。因為小學生認識的能力有限,很難發現其中的訣竅,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充分的引導教育,根據漢字的造字特點來分析字形,幫助小學生掌握漢字的結構及其寫法,發現漢字的造字規律,培養學生綜合識字的能力。
小學生剛剛開始學習漢字,都是從獨體字開始的,而獨體字中很多是象形字,如,日月水火,山石耳目,可以利用動畫,以動感的畫面、形象的解說、艷麗的色彩吸引著學生把畫面與相關聯的漢字聯系在一起。從古代造字逐漸過渡到現在的漢字,明白象形字的由來,在形象記憶中加深對漢字的認識。在對會意字的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兒歌的形式,記憶會意字是由哪些部件組成,如“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塵,雙木林……”教師還可以在比較中注意字的細微差別,比如“士”和“土”,區別在兩橫的長與短;“處和外”注意捺的寫法;“己和已”看是否有出頭……
三、加強字義教學,發展學生思維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再教給學生再多的知識也不如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技巧,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于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識字的方法教給學生,而不是簡單地教學漢字。
字義的教學實際上是詞義的教學,正確理解字義是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培養學生讀寫能力的出發點。在教學時要做到字不離詞的教學原則,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字義、詞義,因為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的見識少,剛開始學,采用直觀的圖或者是動畫,對于理解字義、詞義是最有效的手段。圖文結合,用具體的事物幫助學生理解字義、詞義,比如,教學“書、刀、尺”的時候,小學生看著圖,讀漢字,學生就明白了字義所指的具體含義;又“長、短”的時候,比較猴子的尾巴和兔子的尾巴,就知道長與短所代表的意義了。另外,漢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聲字,可利用聲旁表音,形旁表義的特點進行記憶漢字,比如“清晴蜻請情”這幾個字,聲母和韻母都是相同的,區別一點在聲調,可以用不同的偏旁區分并且記憶,“清”的偏旁是“三點水”,說明與水有關系,可以組詞“清水”;“蜻”的偏旁是“蟲字旁”,與昆蟲有關系,可以組詞蜻蜓;而情詩豎心旁,表示與情緒、感情有關系。這樣學生在記憶字義的時候就很容易了。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運用偏旁部首進行識字,就能很快地提升小學生對漢字的綜合感知能力,提升他們的學習技能了。
四、遣詞造句,學以致用
俗話說“學以致用”,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發現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之間聯系,拉近距離,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比如在一年級的小學生學習完拼音后才能去學習漢字,如果簡單地叫他們去默寫拼音,他們會感覺到枯燥無味,而且容易出錯,效果也不明顯。倘若讓他們把自己的名字,父母等家人的名字,還有家里的鍋碗瓢盆等生活用品都用拼音拼寫出來,并且配上圖、花邊等,他們的興致一定很高,肯定保質保量完成“任務”。學習漢語拼音是為了更好的學習漢字,為識字做好準備。漢字是我們的母語,生活中到處是漢字的影子。識字的場所、機會無處不在,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漢字,不僅能拓展學生的識字范圍,還可以讓學生的識字效果得到體現,提升學生學習的成就感。教師可以布置家長和孩子一起完成的周末作業,要求家長在帶孩子上街的時候,把看到的廣告牌子、店鋪名稱、衣服牌子、單位名稱等記錄在小本子上,會寫的字用漢字寫出來,不會寫的,家長幫助拼讀出來,孩子用拼音寫在本子上,這樣既進行識字的訓練,又鞏固了漢語拼音。回家之后,把今天的所見所聞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對學生又進行了寫話的訓練。
識字教學方法各種各樣,而通過實踐不難發現更多有效的識字方法。識字教學決不能將識字成為學生的負擔,應該利用不同的、有效的方法對不同的字進行科學有趣地教學。若能如此,學生怎么不喜歡呢?
參考文獻:
[1]許書明.當代名師智慧課堂教學藝術(小學語文卷).科學出版社,2014.
[2]余映潮.余映潮語文教學設計技法80講.廣東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