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慧美
摘 要: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教學目標之一,需要在學生學會地理知識的同時,升華自己對自然的情感,在自然地理知識學習中有所感悟,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高職高專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知識、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和遵循人文精神等人文精神的培養是必要的。
關鍵詞:高職高專;地理教學;人文精神
地理是對大自然客觀現象的研究,人文是對人類社會各種文化現象的研究,兩者的相互聯系可以用中國傳統文化淵源《易經》來解釋。《易經》認為天、地、人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在事物的發展變化中,需要做到天、地、人三者的平衡。這個觀點與構建和諧社會是相一致的,將天地和人類社會發展結合起來,也與馬哲中的普遍聯系的原理是相呼應的。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對自然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各種自然災害頻發。高職高專地理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能夠讓學生在運用地理知識改造自然的時候也尊重自然,這樣就將生態環保教育落到實處。
一、高職高專地理教學中人文精神培養的必要性
《辭海》中說:“人文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人文素養亦稱人文素質,顧名思義是指人文方面的素質和修養。它涵蓋四個方面:一是具備人文知識,即掌握社會科學基礎知識。二是理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也可以稱作人文精神,核心是指基本的文化理念,是支撐人文知識的基本理論及其內在邏輯。三是掌握人文方法。能夠用人文思想所蘊涵的認識和實踐方法思考和解決問題。四是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素養的核心就是人類文化或文明真諦的人文精神,它集中反映在特定時代背景下人們的價值觀、人性觀、時代精神。
高職地理的內容包括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其核心內容就是人與環境,環境與發展的關系。著重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以此讓學生建立起完整的、正確的、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這也是高職地理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素養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二、高職高專地理教學中人文精神培養的訓練方法
1.具備人文知識
高職高專地理教學中人文知識的滲透,可以從人類歷史發展入手。是大地孕育了人類文明,每一方土地上都有人類文明的蹤跡,在講授地理知識時,可以將這些地理區域的人類文明發展史融入到課堂之上。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同時,也了解了當時的人類文明活動,從而借地理課堂來豐富其人文知識。在地理課堂上,訓練學生的人文知識儲備方面,可以參考以下兩種方式。第一,充分利用翻轉課堂的力量,讓學生在課前預習中閱讀大量的與地理相關的人文素材。第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PPT等將BBC等人類發展和地理探索等紀錄片播放給學生,讓學生在視頻資源中直觀感受地理與人文的關系,從而擴充其人文知識。
2.理解人文思想
地理環境的變化和人類社會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在了解地形地貌的變遷過程中,可以發現人類建設對其的正向的和負向的影響。與此同時也能夠發現,在不同的地理環境下,人類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特征具有顯著的差異,這就是地理環境對人類發展的作用。人類社會活動是以依靠自然在先,改造自然在后的。了解了人類和自然地理環境的之間的相互作用之后,就能夠在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中采用策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在地理課堂上,引導學生理解人文思想時,要采用多種方式。首先,教師要對地理知識與人文思想之間的關系有較為深厚的認識,在課堂上與學生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第二,教師要充分利用翻轉課堂上的互動環節,讓學生暢所欲言。學生的知識背景不同,學習資源不同,在課堂上能夠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討論中理解人文思想。第三,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很多高校教授將自己的課程共享到網絡,教師可以抱著虛心學習的態度,來與學生共同學習大師對人文思想的理解。
3.掌握人文方法
地理環境是客觀的,在人類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只有了解人類的最終想法和目的,了解了人類對自然地理的認識和改造自然的實踐方法,才能夠從有利于人類發展的角度來審視地理環境。這樣就能夠在地理工作中,找到準確的切入點,從而事半功倍。在地理課堂上,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人文方法。筆者在這里面著重推薦案例教學法。通過一個地理教學案例,輔助與其同一個時間軸上的人類生產力革命成果。這樣就能夠直接對照人類改造自然成果與自然的變化。通過大量的案例教學,學生就會了解人類發展建設的目標和手段,從而掌握人文方法。
4.遵循人文精神
人文是對社會關系的反應,在不同的時期,人文精神有不同的含義,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也不同。根據《周易》陰陽平衡的觀點,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但是在追求人類生活品質和美好未來的進程中,人與自然之間無法實現真正的平衡。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關系是一個永久的動態的過程。例如,在生產力不發達時,我們在建筑和取火方面依靠原始森林,原始森林蘊藏的能量為人類社會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動力。當我們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又開始了退耕還林,補充大自然的林業資源。這就是在一定的時期內,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平衡。在這個時期內,先遵循了人文精神,然后又照顧到大自然的情緒,避免了人類遭受自然災害。真正的在工作中遵循人文精神是無法在課堂上實現的,高職高專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擬寫論文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在具體工作中的方案。通過對學生方案的審查,就能夠對其人文精神的掌握情況進行了解,然后教師在對其方案進行點評,從而指導學生如何在具體工作中遵循人文精神。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高專地理教學內容同比其他同學科高等教育,教學內容相對較少。高職高專學生的年齡同比其他高校學生普遍偏小。所以,高職高專的地理教學中,要重視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這是高職高專學生課堂教學內容容量小和學生年齡小的需求。在知識大爆炸時代,知識的升級更新是非常迅速的,所以學生在校品格的優化和培養工作要比知識傳授更加重要。因此,高職高專的地理相關教育教研工作人員,要將地理知識和人文精神緊密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在學習基礎課知識時,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姜惠玲.關于將人文精神教育滲透到地理教學中的思考[J].華章,2012(20).
[2]汪雪梅,金本能.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現狀及實施途徑研究[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