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汝漢+潘軍芳
全命題作文的審題過程包括品讀題目——領悟命題主旨——確立表達中心三個過程。其審題方法與技巧主要有:
其一,逐字掃描,兩“不放過”。一是虛詞不放過。如2016年上海中考作文題“沒想到,真沒想到”,用副詞“真”對考生加以限制,表示一種出乎意料,“真”沒有想到,就是的確、完全、根本不可能想到,構思時應將“真”沒有想到的具體原因交代清楚。二是表時間、地點或場景的詞語不放過。如2016年山東濱州中考作文題“溫暖的旅程”,是情景和時間的限制,要求所寫的必須是旅行活動中的事。
其二,添加語素,化大為小。獨詞式或短語式命題的立意范圍過于寬泛,審題時,可以運用添加語素、化大為小的方法,即在所給定的詞語前或后添加詞語或短語,來明確自己要表達的主旨。要盡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篩選的余地。如給2016年四川成都中考作文題“散步”適當添加新的條件:“為什么要散步”“散步有何感觸”“散步的收獲”,其寫作的范圍與重點就會凸顯出來。不過,運用添加法要注意:不能改變原題,補充的位置可前可后,而且只可在草稿紙上或心中填補。
其三,抓準題眼,化暗為明。審視全命題作文題目,抓住題眼的方法主要有三:
1.從標題的語言結構關系著手找出作為“題眼”的關鍵詞語。
2.標題“記……”“談……”“聊……”中的動詞已限定了文體,題眼應該在后面的關鍵詞語上。
3.結構較復雜的句子作為題目,題眼可以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只是側重點不同。如2016年山東日照中考作文題“感謝你給了我更多”的題眼就有兩個:一是“感謝”,確定寫作的情感基調,即要圍繞感恩、感激這一情感組材行文;二是“更多”,意思是“還有很多”,和“很多”不同,一個“更”字是“進一步”的意思。這就要求作文呈現的是對兩種情懷的感恩之情,但寫作時應側重于表現后者。
其四,虛實結合,化實為虛。有些全命題作文題比較具體實在,我們需要化實為虛,抽象概括;有些命題比較抽象,我們需要化虛為實,找到抓手;還有些命題可能虛實兼備,我們則需要虛實結合。如2016年陜西中考作文題“為我心中的那片海”中的“那片海”,理解時應化實為虛,引申為類似海洋的給人心靈自由暢快遨游和身心得到陶冶的美好事物或場景等,如“詩”“遠方的田野”“純潔的友情”等。
其五,審讀材料,化隱為顯。對材料式全命題作文,在審讀文題時,千萬不可忽略對材料的審讀,一定要讀出隱含在其中的限制要求。當所給材料只有一個中心時,可直接將其提煉出來作為作文的主旨;當同時有多個要點時,則須首先選擇一點作為寫作中心,然后再化大為小或化虛為實地立意選材、謀篇布局。如2016年江蘇揚州中考作文題“留香”有一段提示語:“香,有花草之香、書墨之香、品德之香……”列舉了“香”的內涵,由實到虛,由淺入深,由具體可感到抽象領悟,考生可根據自身情況,尋找合適的寫作素材;而省略號后的“留住香氣,留下香氣,濡染自我,感染他人,有益社會”,詮釋了“留”的效用,而且由近及遠,由小到大,層層深入,考生可憑借自身認知提煉出極具正能量的立意,譬如誠信、友善等。這樣緊扣題目和提示語去寫作,一般都不會出現跑題的現象。
另外,還必須對題后的“要求”反復閱讀與思考,努力做到:一要不疏漏。要通讀“要求”,體會全段文字的主要考查角度,關注補充性的說明文字,特別是那些讓考生“不要怎么樣”之類以否定句形式出現的句子。這往往是命題者對我們的善意提醒,可以幫助我們確定寫作的方向,將我們拉出偏離題意的誤區。二要不偏倚。要細致分析“要求”中的修飾成分,要善于領會其中一些隱藏的帶有常規性的要求,從而了解其在作文內容、范圍、形式、角度等方面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