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陽+李樹茁
出于對失范、越軌、違法、犯罪率增加等社會問題的焦慮,農村大齡未婚男性長期遭受標簽化的假設和預估。事實上,作為性別失衡社會的受害者和利益相關者,這些評價和論述,反映了認知的缺失,也造成農村大齡未婚男性更容易遭受不公平的對待。孟陽、李樹茁兩位學者根據官方數據與田野調查結果,認為農村大齡未婚男性的困境主要來自四個方面:從文化上看,“光棍”標簽導致其難以得到傳統家庭制度的認可,同時也被迫承擔巨大的心理壓力;從社會、婚姻上看,婚姻的缺失給農村大齡未婚男性帶來性與生殖健康權利方面的隱患以及家庭養老功能的退化,此外,婚姻是個體締結社會關系的重要承接點,農村大齡未婚男性不得不面對最主要的社會支持力量的缺失;從經濟上看,經濟上的貧窮是絕大多數農村大齡未婚男性的基本情況,這在根本上制約了其經濟生產能力,加之配偶的缺失,導致更加惡化的生存現狀;文化、婚姻、經濟的弱勢,又最終導致該群體的政治參與程度和范圍也普遍較低。鑒于以上現象,作者提出要首先借助國家精準扶貧的契機幫助該群體脫貧致富,并將其納入公共衛生服務系統中來;在農村地區鼓勵積極的婚姻價值觀,減少適婚男性的婚姻壓力,民政部門也應不斷完善相關工作的服務和保障政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