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卓石
小學時,老師在某次上課時說:“你們的父母給你們錢,讓你們穿得好,吃得好,可你們是否想過,那些錢都是他們一滴一滴的汗和血凝結的?”我從兜里悄悄掏出二十元紙幣,聞了聞,沒有汗味,也沒有血味。心想,老師騙人。
去年暑假,我隨姐姐去了爸媽打工的城市。一家人團聚在千里之外,別有一番快樂在心頭。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這種快樂并不是每天都有,因為爸媽有時不回出租屋,而是在工地上過夜。莫非工地比出租屋好?有電視?有空調?我決定去看一看。
我將這一想法說與爸爸聽。他遲疑了一下,點了點頭。
第二天早晨,迷迷糊糊中,我覺得爸爸在喊我,但因為太困了,就沒理睬。不知過了多久,我猛然醒來,這才想起去工地的事,可爸媽都不見了。我央求姐姐帶我去,姐姐好不容易同意了。我們騎上自行車,一個小時后到了工地,東方才剛剛露出魚肚白。我走進爸媽有時過夜的工棚,但里面只有一張用磚坯撐起的簡陋木板床——沒有我想象中的電視和空調。
我轉身來到工地。工地上塵土飛揚,把火紅的朝陽攪成混沌的一團。我發現了爸爸,他正低頭將磚塊往吊車上搬,全身已蒙上一層灰白色。我走上前去,想幫他一把,或者與他說一句話。爸爸發現了我,大吼:“別過來,走開!”我只好后退,遠遠地看著。或許是爸爸揚起的灰塵隨風彌漫了我的眼睛吧,我的雙眼澀澀的,有流淚的感覺。
忽然,爸爸左手捏著右手走了過來。我跑上前一看,他的右手食指被磚塊砸傷了,鮮血摻和著烏黑的泥水往下滴。我驚呆了,一動不動。爸爸拿起地上的水管,沖了沖右手,又將肩上那條烏黑的毛巾放嘴里一咬,一撕,扯下一個布條,三下五除二裹起受傷的手指。
我急忙從地上的塑料杯中拿起寫有爸爸名字的那個,雙手捧上。爸爸愣了愣,接過杯子,“咕嚕咕嚕”,一口氣喝光。放下杯子,爸爸拍拍我的肩,笑著,似乎很自豪:“兒子,你長大了!”說著取下安全帽,將夾層里唯一的一張二十元紙幣拿出來,遞給我,“去,買西瓜吃。”
看著爸爸又走向工地的背影,我將那二十元紙幣湊到鼻子下,一聞,滿滿的汗味,還有血腥氣。
這是我第一次主動給爸爸遞上一杯水。它不是普通的一杯水,而是我成長道路上的一塊碑石。
(指導老師:李春林)
模擬評分:42分
得分理由:小作者將父愛放到自己的成長中去寫,顯示出親情對一個人成長的作用,視角獨特,很有深意。開頭充滿童真童趣,給讀者較強的閱讀趣味。前后呼應,使文章結構渾然一體。最后一段既點題,又升華了主題。
失分原因:作文內容在真實性上有所欠缺,虛構意味較濃,敘述故事還需認真推敲情節設計與主題表達的融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