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機構已進一步嚴格對中資買方的要求——負債率應處于更健康的水平(低于70%),股本回報率應處于更高水平(高于5%)。審查力度也加大,就交易類型而言,規模低于50億美元的境外并購交易獲批的可能性更高,并明確潛在收購是否對中資買方的核心業務有補強作用。
多家知名信息機構的統計表明,今年一季度中資及港資企業境外并購活躍度下降,并購交易總值僅為去年同期的1/3左右。
并購市場資訊提供的《2017年度一季度并購趨勢報告》預測,為使中企境外并購策略趨于理性,在中國監管機構進一步加大審查力度下,今年,中企境外并購交易不太可能會再現前兩年鼎盛狀態。
由于受資本外流管控措施影響較小,作為離岸金融中心,香港的境外并購交易反而創出新高。由于受資本外流管控措施影響較小,作為離岸金融中心,香港的境外并購交易反而創出新高。
中企海外并購銳減逾2/3
近日,多家境外知名信息提供商出爐的一季度海外并購報告均顯示,今年以來,在經歷了過去兩年并購交易總值與總量的歷史峰值后,2017年中資企業的并購開局呈現疲弱態勢,尤其是境外并購的活躍度大幅下降。
3月,據《金融時報》報道,專業信息服務商湯森路透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已宣布的海外并購交易總額為238億美元,創下自2014年以來新低,較去年同期的951億美元大幅下降。4月,在上海和香港均設有辦事處的并購市場資訊發布《2017年度一季度并購趨勢報告》表示,同去年一季度842億美元的境外交易值相比,今年一季度中資企業境外并購交易總值減少超過2/3,僅為255億美元。
從交易量來看,并購市場資訊的報告稱,盡管中企尋購海外資產的意向仍然強烈,但與去年同期交易總量114單相比,今年一季度中企境外并購交易總量僅為89單。
湯森路透指出,中企最近宣布的多起交易,包括騰訊收購特斯拉5%股份,與一年前的大型交易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語。并購市場資訊同樣認為,今年迄今最大一單境外交易為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有限公司斥資十多億美元收購總部位于美國的“速匯金”(MoneyGram),這同2015年一季度及2016年一季度兩單規模最大的交易:中國化工集團公司斥資88億美元收購意大利輪胎企業倍耐力(Pirelli)及斥資約430億美元收購瑞士種子及殺蟲劑生產商先正達相比,差值巨大。
盡管兩家機構統計的海外并購交易額略有差異,但二者均把海外并購銳減的主要原因歸結為中企境外并購交易的環境發生變化。
“今年第一季度的交易總值和總量下降,大部分原因是今年并不像前兩年那樣,在第一季度都出現了國有企業主導的大規模海外并購案。近兩年多個并購案因為監管或者資金的因素被迫中止,使得海外標的企業對中國買家表現出更謹慎的態度,交易談判的難度增加。”并購市場資訊中國區金融研究員王一青在回復記者采訪時稱。
和內地相比,香港作為離岸金融中心,監管機構施行的資本外流管控措施對其影響較小,因而港資企業實施境外交易的意向依舊強烈。并購市場資訊指出,香港境外并購交易表現突出,各項指標創出自2001年數據記錄以來新高。今年一季度,港資買方對非中資企業的并購交易總量為23單,交易總值達155億美元,比之前所有一季度的交易總值高出至少50億美元。該季度規模最大的兩單交易分別由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及周大福企業有限公司實施,兩家公司合計斥資上百億美元投資位于澳大利亞的多家能源企業,占該季度交易總值的83.2%。
監管趨嚴的背景下,今年中資海外并購交易態勢是否將有所好轉,重現前兩年盛況?對此,并購市場資訊獲得的消息表明,中國監管機構已進一步嚴格對中資買方的要求——負債率應處于更健康的水平(低于70%),股本回報率應處于更高水平(高于5%)。審查力度也加大,就交易類型而言,規模低于50億美元的境外并購交易獲批的可能性更高,并明確潛在收購是否對中資買方的核心業務有補強作用,最終使中企海外并購更趨于理性。
房地產、休閑及農業成增長亮點
事實上,除了海外并購大幅萎縮,中國內地和包括香港在內的大多數行業并購也已放緩腳步。
相關統計表明,今年前三個月,中企共錄得交易總量341單,總值僅為702億美元,在并購市場資訊的記錄中,這遠低于去年同期的交易量和交易額。
“大型的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都忙于對上一輪海外并購的資產進行內部整合,受管理和資金負債壓力影響,相當一部分企業短時間內暫停了國內國外新的交易腳步。”王一青分析認為。
值得一提的是,工業和化學品業的并購交易總值重奪首位,在內地和香港并購交易總值中的占比達到23.7%。一季度該行業的并購交易總值為167億美元,同比略增0.8%,交易總量為89單,同比減少了9單。
并購市場分析師認為,盡管外界現對于中國經濟存在各種滯漲預期,工業和化學品業仍受到 “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支持。因此,從長久來看,該行業可能會成為驅動國內整個并購交易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
過去兩年間曾占據首位的科技業一季度僅錄得并購交易總值112億美元,并購成交52單,同比銳減42.1%。科技業的交易總值在同期國內并購交易總值的占比為15.9%。一季度排名前十的并購交易中,由銀湖資本Silverlake領投,完成對阿里巴巴旗下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口碑網11億美元的融資是唯一上榜的科技業交易,排名第九。
但低迷中依然有亮點,一季度,房地產業、休閑業及農業是中國內地和香港并購交易總值和總量同比增長的三個行業,并購交易總值分別為100億美元、44億美元和3.11億美元。
其中,受國內一季度最大規模并購交易——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斥資50多億美元從華潤集團手里收購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5.3%股權推動,房地產業并購總值在地區并購總值中的占比達到14.3%。房地產業并購交易總值較上年同期的94億美元,增速為 6.3%。
“這三個行業并非近年來中國并購交易特別活躍的領域,但在第一季度逆勢上漲主要還是得益于國內經濟轉型升級的需求進一步加大。”王一青表示,國內的房地產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會進一步通過并購實現多樣化經營。休閑行業尤其是零售所面臨的競爭加劇局面也會進一步促使行業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