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蕾
摘要:近年來漢語越來越受到重視,東南亞留學生來華學漢語的人也呈上漲趨勢,漢字作為漢語的重點對于留學生來說是一大難點。文章基于語料來研究東南留學生漢字習得情況,找出了東南亞留學生漢字的偏誤,有分析出了出現這些偏誤的原因,根據這些原因總結出了對外漢語教學中漢字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東南亞;漢字;留學生;語料;對外漢語教學
一、緒論
1.1研究目的和意義
近年來,隨著“漢語熱”的趨勢,越來越多的留學生來到中國學習漢語。云南作為與東南亞國家較近的省份,云南師范大學也是眾多東南亞留學生選擇學習漢語的基地,加之近年來國家漢辦赴東南亞漢語志愿者越來越多,這也加強了漢語的傳播,很多東南亞國家也在全國中小學開設漢語課程,漢語越來越受到重視。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符號系統,漢字是形、音、義有機的統一體,其他文字的字形與語音相聯系,但是漢字的字形與音義有機地結合在一起。[1]
1.2研究綜述
根據筆順偏誤筆畫偏誤部件偏誤結構偏誤的研究者:施政宇(2000)以母語使用拼音文字的學生的漢字書寫錯誤為材料,從字形角度入手,運用偏誤分析的方法分析他們的書寫錯誤。[2]肖奚強(2002)從部件的角度討論外國學生成系統的漢字偏誤。全文分三個部分:一、部件的改換,二、部件的增加和減損,三、部件的變形與變位。[3]雖然很多學者都研究了外國留學生漢字偏誤的一些情況,但是基于語料庫的東南亞留學生漢字偏誤分析這一塊研究還相對較少,因此我們還應該深入研究。
1.3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文章中參考了許多學者關于留學生在習得漢字的情況研究的文章以及關于對外漢字教學的許多文章。(2)語料收集:文章中搜集了關于漢字偏誤例句的語料,讓我們能夠了解和看到東南亞留學生漢字的偏誤的真實狀況。
二、東南亞留學生漢字偏誤分析
東南亞留學生漢字偏誤類型分析:
(1)部件的增損
①減損意符(收集了61例)
比例占30.5%,多為缺少漢字部件,在書寫時缺少一兩個部件。就如:“起”字少了一個“己”,“成”少了一撇。如圖表:
例:(1)“其”中考試和“其”末考試我的成績很好了。(2)中國“采”很多油。例(1)中的“期”少了月;例(2)中的“菜”少了艸字旁。
學生將“哪”寫成了“那”;“澄清”寫成“登清”;“草”寫少一豎;“喂”寫成“畏”。
②增加意符(收集了21例)如:“那天”寫成了“哪”;“親愛”寫成“新愛”;“今”寫成“令”等。
這類偏誤約占10.5%,表中所舉例指出漢字的誤加就如前人總結的增加部件,在正確的漢字上增加部件,造成漢字偏誤。如“那”加了個口,“奶奶”多加了一撇。
例:(3)“海”個人在生活中交朋友。(4)漢語是一個很重要的語“信”。
例(3)中少“每”多了三點水;例(4)中“言”多了“亻”。
學生將“惑”多寫了個言字旁;“包”寫成了個“抱”。
(2)部件改換(收集到105例)如:“提”寫成“題”;“豬”寫成“堵”;“夏”寫成“復”等。
部件改換是留學生漢字偏誤中出現最多的,約占52.5%,留學生在寫作文時用其他字體來代替正確的字體而導致偏誤產生。
例:(5)爸爸媽媽也是我的朋“有”。(6)心里想什么“懷”事。
例(5)中“友”寫成“有”;例(6)“壞”寫成“懷”。
“年輕”寫成“年青”;“煩惱”寫成“煩腦”。
(3)冗余(收集到5例)
冗余多表述為成分多余,在漢語語病中指重復,那么在漢字上也會出現有多余的漢字。如:“等到”寫成“等到到”;“胡亂”寫成“胡亂亂”等。
表中漢字冗余僅有5例,說明這一類偏誤較少,約占2..5%。
例:(7)他她們不吃飯。(8)等到到兩個月才包裝。
例(7)中多了個人稱,例(8)多了個“到”。
(4)其他(收集到8例)
基于語料庫考察記錄的過程中還存在一類就是不會寫漢字用拼音代替。如:“丑陋”寫成“丑lou”;“支持”寫成“zhi chi”;“鼓勵”寫成“gu li”等。
例:(9)我越來越xǐ歡漢語。(10)這臺手機有用,它可以去漢語。
例(9)中“喜”寫成xǐ;例(10)中“翻譯”寫成fān yì。
這類偏誤約占4%,留學生在寫作文時夾雜漢字與拼音,當他們遇到不會寫的漢字時就會用拼音來代替。這一類用拼音代替漢字分兩種情況:一是學生學過這個漢字,但是用拼音來寫就說明是偏誤;二是學生沒學過,但是會說不會寫,那么這一類就不屬于偏誤,反而可以加強學生學習漢字的能力。
2.3留學生漢字偏誤原因分析
(1)漢字本身原因
漢字數量大巨大,結構復雜,筆畫繁多,規律性不強;其次是漢字多音多義字多,近似發音字多,同音字多。最后是漢字繁體簡體的差異較大,外國留學生經常不了解漢語繁體字的寫法,也不認識繁體字,因此在在學習過程中總是感覺很困難。[7]
(2)習慣方面的原因
留學生在書寫漢字的過程中會將母語的書寫方式放在漢字書寫過程中,外國人 書寫拼音文字習慣于斜放著紙張寫,因此在書寫漢字時,他們仍按原來的習慣 書寫,有的學生把一個漢字的幾部分象堆積木般堆在一起,結構有時顯得松散,有時又不符合漢字的結構比例。[4]有的學生開始寫漢字就比較草率,沒能及時地被糾正,時間長就不以為然。
(3)態度方面的原因
留學生來不同國度,但東南亞留學生有的學習漢語態度不積極,課后不愿意花時間,課堂停課也不認真,因此學習漢字也比較困難。
三、對外漢語漢字教學策略
漢字教學方法
漢字對于不僅是東南亞留學生甚至所有母語非漢語的留學生來說都是很困難的。針對漢字教學困難那么課根據以下的額教學方法來教學。
(1)偏旁部首教學法:通過對字形結構分析來進行識字教學。偏旁部首實際是漢字結構組成部分,掌握漢字偏旁部首有益于理解字義記憶字音。[1]
(2)字詞比
所謂“字不離詞”,漢語既是“詞本位”的,也是“字本位”的,“字和詞”都是構成句子的單位。[6]字與詞練習在一起有助于學生學習漢字。
(3)練習法:關于漢字的練習方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例如:認讀練習、對比練習、臨摹練習、聽寫練習、查字典練習和計算機漢字輸入練習等。通過不同的練習方式讓留學生學習漢字的難度降低,從而更好地學習漢字漢語。
四、結論
漢字擁有獨特的結構和屬性,在對外漢語教學的過程中是和困難的,特別是非漢字文化圈國家的留學生,漢字學習的困難更大。文章中基于語料庫來分析東南亞留學生的學習漢字的偏誤,這些偏誤的分類沒有和前人的一致,文章中還分析了造成漢字偏誤的原因,從而提出了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在教授留學生漢字的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學中應該針對留學生漢字偏誤出現比較多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這樣學生才能減少這一類漢字的偏誤,能正確地使用漢字,對外漢語教學也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楓.對外漢語教學法[M].北京:中華書局,2008:P15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