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

【摘要】 目的 分析左卡尼汀聯合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尿毒癥維持性血液透析(血透)腎性貧血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179例維持性血液透析并發腎性貧血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86例)和治療組(93)例。對照組患者給予維持性血液透析并常規使用促紅細胞生成素及鐵劑治療, 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左卡尼汀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以及每周促紅細胞生成素平均使用量等。結果 治療后, 治療組血紅蛋白及紅細胞壓積分別為(111.58±19.56)g/L、(31.67±6.24)%, 均高于對照組的(88.67±14.73)g/L、(26.53±5.8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8、12、24周, 對照組每周促紅細胞生成素平均使用量均少于治療開始時,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4、8、12、24周, 治療組每周促紅細胞生成素平均使用量均少于本組治療開始時和同期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左卡尼汀聯合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能夠明顯改善尿毒癥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貧血狀況, 比較原有單純使用促紅細胞生成素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同時對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具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 左卡尼汀;促紅細胞生成素;維持性血液透析;腎性貧血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6.016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clinical effect by levocarnitine combined with hemopoieti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renal anemia in uremia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ethods A total of 179 patients with complicated renal anemia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86 cases) and treatment group (93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by hemopoietin and chalybeate. The treatment group also received levocarnitin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ison was made on hemoglobin, hematokri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mean dosage of hemopoietin in each week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hemoglobin and hematokrit respectively as (111.58±19.56) g/L and (31.67±6.24)%, which were all higher than (88.67±14.73) g/L and (26.53±5.89)%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In 8, 12 and 24 weeks after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had less mean dosage of hemopoietin than that at the beginning of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In 4, 8, 12 and 24 weeks after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all less mean dosage of hemopoietin than that at the beginning of treatment and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same time points,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levocarnitine and hemopoietin can remarkably improve anemia status in uremia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This method shows better curative effect than single applied hemopoietin in treatment, and it is helpful for quality of life improvement in patients.
【Key words】 Levocarnitine; Hemopoiet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Renal anemia
近年來慢性腎臟疾病的患病率明顯上升, 我國目前慢性腎臟病的發病率為10.8%, 終末期腎臟病患者也越來越多, 其中很大一部分患者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 對于這些患者來說腎性貧血及營養不良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終末期腎病的患者往往體內促紅細胞生成素缺乏, 加之營養不良造成的造血原料不足導致了腎性貧血的出現[1, 2]。隨著促紅細胞生成素及鐵劑的廣泛使用, 很多腎性貧血患者貧血治療效果較前明顯提升。但仍然有一部分腎性貧血患者治療效果不佳。根據多份臨床研究[3-9]顯示補充左卡尼汀可以提高促紅細胞生成素的反應性、延長紅細胞壽命, 改善貧血的治療效果。對此本科進行了左卡尼汀聯合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尿毒癥維持性血液透析腎性貧血的臨床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6年4月本科收住的維持性血液透析并發腎性貧血患者179例作為研究對象, 患者均診斷尿毒癥并腎性貧血且均進行血液透析治療6個月以上, 同時存在腎性貧血(血紅蛋白≤110 g/L)。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況下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86例)和治療組(93)例。對照組中女31例, 男55例, 平均年齡(46.8±13.6)歲, 導致尿毒癥的原發疾病:糖尿病并腎病12例, 慢性腎小球腎炎[含免疫球蛋白A(IgA)腎病]63例, 梗阻性腎病2例、狼瘡性腎炎1例、高血壓性腎病2例、慢性腎盂腎炎3例、乙肝相關性腎病2例、多囊腎1例;治療組中男59例, 女34例, 平均年齡(48.9±15.7)歲, 導致尿毒癥的原發疾病:慢性腎小球腎炎65例, 糖尿病腎病11例, 慢性腎盂腎炎5例、梗阻性腎病3例、狼瘡性腎炎3例、高血壓性腎病1例、乙肝相關性腎病3例、多囊腎2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德國貝朗Dialog+血液透析機及費森尤斯FX8透析器進行常規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 2~3次/周, 透析4 h/次, 同時根據患者血紅蛋白及紅細胞壓積情況使用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山西威奇達藥業)治療, 1~2次/周;并常規使用蔗糖鐵及葉酸等輔助藥物治療。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左卡尼汀(哈爾濱松鶴制藥)治療, 2次/周, 2.0 g/次靜脈推注。
1. 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復查血常規, 治療后每個月復查血常規連續6個月, 同時統計患者促紅細胞生成素使用量。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以及每周促紅細胞生成素平均使用量等。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比較 治療后, 兩組患者血紅蛋白及紅細胞壓積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治療組血紅蛋白及紅細胞壓積分別為(111.58±19.56)g/L、(31.67±6.24)%, 均高于對照組的(88.67±14.73)g/L、(26.53±5.8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每周促紅細胞生成素平均使用量比較 治療后8、12、24周, 對照組每周促紅細胞生成素平均使用量均少于治療開始時,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4、8、12、24周, 治療組每周促紅細胞生成素平均使用量均少于本組治療開始時和同期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腎性貧血主要由于體內促紅素相對或絕對不足、鐵劑等造血原料補充不夠以及進行血液凈化治療的同時損耗部分紅細胞而導致, 是尿毒癥患者最常見癥狀, 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時, 由于中小分子物質的清除導致肉堿不足, 同時患者自身胃腸功能紊亂, 營養成分攝入減少, 肉堿合成不足, 容易造成患者體內肉堿不足。
左卡尼汀又名左旋肉堿, 是一種四價氨化合物, 是人體細胞的天然組成成分, 參與脂肪酸氧化, 缺乏時可影響線粒體內游離脂肪酸的氧化, 致使脂類在包漿中聚集, 不能進入三羧酸循環, 同時乙酰輔酶A在線粒體聚集, 對細胞產生毒性作用[4]。
患者左旋肉堿不足的原因可能為:①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患者體內代謝廢物及毒素的不斷堆積引起消化道癥狀, 如惡心、嘔吐、食欲下降, 從而導致患者從外界攝入左卡尼汀不足;②由于終末期腎病患者殘余腎功能喪失, 左卡尼汀的內源性合成大量減少;③長期維持性血液透析對左卡尼汀的不斷清除[10-13]。
有研究顯示: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漿左旋肉堿濃度較正常成人明顯降低, 而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后患者體內左旋肉堿濃度較透析前明顯減少。同時有研究顯示[14-16], 腎性貧血患者治療前體內左旋肉堿不足, 濃度越低患者貧血越重, 給予足量的左卡尼汀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貧血情況明顯改善, 患者體內左卡尼汀水平上升情況與其血紅蛋白及紅細胞壓積升高情況一致。其原因可能為:左卡尼汀改變了紅細胞膜的脂質成分, 增加了紅細胞對應激的抵抗, 使紅細胞膜的脆性降低, 破壞減少。對紅細胞生成素的治療反應增加[17]。
本次臨床觀察結果顯示, 治療后, 兩組患者血紅蛋白及紅細胞壓積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 且治療組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8、12、24周, 對照組每周促紅細胞生成素平均使用量均少于治療開始時,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4、8、12、24周, 治療組每周促紅細胞生成素平均使用量均少于本組治療開始時和同期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使用左卡尼汀及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較單純使用促紅細胞生成素而言具有更好的提升血色素效果, 尿毒癥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腎性貧血改善更佳。
綜上所述, 補充左卡尼汀可以提高促紅細胞生成素的反應性、延長紅細胞壽命, 改善貧血的治療效果。對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療腎性貧血除補充促紅細胞生成素及鐵劑、葉酸等造血原料外, 應及時補充左卡尼汀治療。
參考文獻
[1] 王海燕. 腎臟病學. 第2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6:1396-1398.
[2] 林善琰. 當代腎臟病學.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1: 169-171.
[3] Labonia MD. L-camitine effects on anemia in intact humodialyzed patients treated with eryhropoitn. Am J kidney Dis, 1995, 26(5):757.
[4] 季大璽. 左旋卡尼汀治療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肉堿缺乏癥的臨床研究. 中華腎臟病雜志, 1999, 15(3):181-184.
[5] 高建民. 左卡尼汀聯合促紅細胞生成素改善維持性血透患者貧血的臨床分析. 中外醫療雜志, 2015(27):120-121.
[6] 鄧江紅. 左卡尼汀與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腎性貧血38例臨床分析. 華夏醫學雜志, 2012, 4(25):172-174.
[7] 羅家琳. 左卡尼汀治療腎性貧血臨床觀察. 中國血液凈化雜志, 2003, 10(2):565-566.
[8] 李中和. 左旋卡尼汀與促紅細胞生成素并用治療腎性貧血臨床分析. 中國綜合臨床雜志, 2002, 11(18):999-1000.
[9] 朱清. 促紅細胞生成素與左旋卡尼汀聯合治療腎性貧血療效觀察. 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6, 4(6):636-637.
[10] 馬耘, 任榮. 左卡尼汀聯合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尿毒癥患者腎性貧血的臨床療效觀察. 新疆醫科大學學報, 2012, 35(4):500-502.
[11] 陸明, 游茂翔. 左卡尼汀聯合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腎性貧血. 中國當代醫藥, 2011, 18(3):15-16.
[12] 車華, 蘇東東, 趙文琪. 左卡尼汀聯合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腎性貧血臨床觀察. 中國藥師, 2011, 14(7):1023-1024.
[13] 肖力, 劉伏友, 彭佑銘, 等. 左卡尼汀聯合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腎性貧血30例分析. 醫學臨床研究, 2007, 24(12):2107-2108.
[14] 龍杰文, 鄧紅環, 陳其銘. 促紅細胞生成素聯合左卡尼汀治療腎性貧血臨床觀察. 中國實用醫藥, 2009, 4(5):65-66.
[15] 梁子安, 黎卓華. 左卡尼汀聯合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腎性貧血.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07, 4(4):311-312.
[16] 張凌, 王昕, 馬艷榮, 等. 應用左卡尼汀聯合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腎性貧血.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0, 4(5):121-122.
[17] 姚麗, 耿野, 馮茂玲, 等. 左卡尼汀聯合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腎性貧血臨床觀察. 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0, 14(15):3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