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懷英+曹永利+張文慧

【摘要】 目的 研究前置胎盤產后出血行子宮壓迫縫合止血的臨床效果。方法 82例前置胎盤產后出血患者, 按隨機分類的方法將其分為壓迫縫合組(Y組, 40例)和對照組(D組, 42例)。Y組對產后出血采用壓迫縫合的止血方法, D組在產后出血時采用填塞法進行止血。對兩組患者的高危因素和止血的效果進行分析比較。結果 兩組胎盤前置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Y組總有效率95.0%高于D組78.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前置胎盤產后出血在采用壓迫縫合法對子宮止血的研究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可以在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前置胎盤;產后出血;子宮壓迫縫合止血;效果觀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6.019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clinical effect of uterus oppression suture hemostasis in placenta previa associated postpartum hemorrhage. Methods A total of 82 placenta previa associated postpartum hemorrhag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ppression suture group (group Y, 4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group D, 42 cases). The group Y received oppression suture hemostasis, and the group D received plugging method for hemostasis.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high risk factors and hemostasis effect.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igh risk factors of placenta previa associated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two groups (P>0.05). The group Y had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5.0% than 78.6% in the group D,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Uterus oppression suture hemostasis shows good effect in placenta previa associated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it can be promoted and used in clinical.
【Key words】 Placenta previa; Postpartum hemorrhage; Uterus oppression suture hemostasis; Effect observation
前置胎盤是指妊娠28周以后, 胎盤附著在子宮下段或覆蓋宮頸內口處, 位置低于胎兒顯露部稱為前置胎盤, 是妊娠期較嚴重的并發癥, 是妊娠期子宮出血的原因之一[1]。產后出血是指胎兒娩出后24 h內, 陰道分娩者出血量≥500 ml, 剖宮產分娩者產后出血量≥1000 ml[2]。在分娩后由于分娩方式的不同、胎盤影響因素的不同、出血原因的不同, 所采用的止血方法也不同。一般情況下產婦產后出血多采用縮宮素、填塞法進行止血, 如出血量不大可及時給予縮宮素刺激子宮收縮, 從而促進子宮壁的血管及時愈合, 以達到快速止血的目的[3, 4]。壓迫縫合術是指將患者的子宮在擠壓停止出血后進行縫合, 使子宮處于縱向壓迫狀態以阻止子宮出血的方法。本文將收集的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82例患者的資料分為兩組, 對于兩組患者胎盤前置導致的產后出血采用子宮壓迫止血法和填塞止血法進行對比,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對收集的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前置胎盤產后出血的82例患者的資料進行研究對比, 按隨機分類的方法將其分為壓迫縫合組(Y組, 40例)和對照組(D組, 42例)。Y組年齡21~36歲, 平均年齡(28.5±6.4)歲;D組年齡22~38歲, 平均年齡(30.0±6.2)歲。兩組患者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Y組在子宮出血后先給予靜脈滴注縮宮素, 若不能進行有效止血則給予子宮壓迫縫合術進行止血。在進行壓迫縫合術前, 將子宮托出腹腔, 行子宮壓迫試驗, 加壓止血。壓迫縫合術步驟:下推膀胱, 將腹膜反折進一步暴露子宮, 從右側子宮切口下緣2~3 cm出進針, 經宮腔至切口上緣, 子宮內側4 cm處出針, 然后將子宮進行縫合, 用可吸收的羊腸線從子宮右側進行縫合, 縫合可采用八字縫合法, 深度要達到子宮肌層, 但不要穿透蛻膜層, 另一人用雙手對宮體進行加壓, 縫合完成后, 緩慢收攏兩端縫線, 檢查后無出血情況將線打結[5-7]。縫合完成后子宮呈縱向壓迫狀態, 然后關閉腹腔檢查陰道有無出血, 若無出血則壓迫縫合成功。縫合需在無菌條件下進行, 要求醫護人員必須遵守嚴格的無菌原則。在止血縫合后對患者進行產科的常規護理, 告訴患者基本注意事項, 即不可劇烈運動, 在患者未完全康復之前不可發生性行為等, 使患者配合醫務工作人員的工作, 加快康復速度。
D組在子宮出血后首先給予縮宮素進行止血, 當縮宮素無效時給予填塞法進行止血, 在子宮內填塞無菌紗布或棉墊, 填塞完成后要留出一小段在宮腔外, 然后用繃帶或三角巾進行加壓包扎, 阻止血管繼續出血。若子宮停止出血, 在24~48 h后可以取出紗布或棉墊, 在止血后, 對患者實行產科的基礎護理, 告訴患者及家屬在未完全恢復之前不可劇烈運動, 定期到醫院復查, 對患者的心理進行輔導, 讓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 促進患者的康復。
1. 3 觀察指標及評估標準 對兩組患者的高危因素和止血的效果進行分析比較。高危因素包括流產史≥2次、生產史、胎盤異常、胎盤前置。止血效果評估標準參考文獻[8], 分為顯效、有效、無效, 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胎盤前置產后出血高危因素比較 兩組胎盤前置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止血效果比較 Y組總有效率95.0%高于D組78.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胎盤前置導致的產后出血是孕產婦常見的出血原因之一, 如不能及時處理則會危及產婦的生命[9]。一般情況下常用的止血方法有:①使用縮宮藥物, 臨床常用的有縮宮素, 將縮宮素進行肌內注射后, 藥物融入組織血液, 由于在子宮、卵巢、乳腺組織上有縮宮素受體, 縮宮素受體接受縮宮素, 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縮宮素受體是一個由388個氨基酸殘基組成蛋白質, 分子量為42 kDa, 為G蛋白偶聯受體, 可能具有組織特異性[10]。縮宮素作用于縮宮素受體后對于子宮收縮具有促進作用, 可以加快子宮壁血管的收縮。②對子宮進行按摩, 以正確的手法對子宮進行按摩, 子宮在受到外界的刺激后, 子宮壁做有效的收縮運動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③葡萄糖酸鈣進行靜脈滴注, 葡萄糖酸鈣可以提高肌肉神經的興奮性, 當葡萄糖酸鈣作用于子宮平滑肌后, 增強子宮的收縮力, 促進子宮平滑肌上毛細血管網的愈合, 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11-13]。
子宮壓迫縫合術是20世紀90年代英國醫生B-Lynch報道的, 它的止血原理是用可吸收線縫合捆綁子宮肌層, 使子宮處于持續縱向壓縮狀態, 子宮壁肌纖維間的血管受到有效擠壓, 被動關閉血管間的血竇, 使出血迅速停止的一種新興止血法。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后又改良衍生出多種縫合法, 如Hayman縫合、Cho縫合法、Zheng縫合術、安全針縫合術等[14, 15]。
填塞法是在子宮出血時, 使用無菌紗布對宮腔進行填塞, 從而阻止子宮壁血管繼續出血的一種常規止血方法, 在填塞結束后還應在宮腔外留出一小段紗布, 若宮腔停止出血, 紗布可以在24~48 h后取出。填塞法具有方便、簡單、易于操作等特點, 但對于復雜原因引起的出血止血效果就會相對減小, 甚至無效, 而且填塞過程中易造成宮腔的感染[16]。壓迫縫合止血法是一種新興的止血方式, 對于宮腔進行擠壓直至子宮停止出血, 然后使用可吸收羊腸線對子宮進行縫合, 使宮體呈縱向壓迫狀態, 阻止子宮繼續出血[17]。壓迫縫合法可以有效地防止細菌進入傷口, 減少了感染的發生, 術后恢復好, 大大減少了子宮摘除情況的發生。胎盤前置產后出血在使用壓迫縫合止血法后能夠有效地進行止血, 可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1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兩組胎盤前置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Y組總有效率95.0%高于D組78.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壓迫縫合法和填塞法對于胎盤前置引起的產后出血均有效, 它們都可以達到止血的目的, 但壓迫縫合法止血有效率明顯高于填塞法, 并且沒有任何不良反應的發生, 術后恢復也較快, 還可以有效的預防二次出血的發生, 患者及家屬易于接受, 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劉海梅, 黃小蕓, 廖莉君. 子宮下段壓迫式縫合在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出血的應用. 中國醫學創新, 2014(21):39-42.
[2] 張合娟. 子宮壓迫縫合術在前置胎盤產后出血的應用. 中國傷殘醫學, 2014(7):178.
[3] 馬志紅, 盛超, 王晨虹, 等. 前置胎盤產后出血571例臨床診治分析. 現代婦產科進展, 2010, 19(2):155-156.
[4] 陳雄, 陳鵑, 陳琪珍, 等. 子宮局部全層壓迫縫合技術在前置胎盤致產后出血中的應用. 山東醫藥, 2010, 50(12):47-48.
[5] 劉艷, 蔣小亞, 吳婉林, 等. 子宮壓迫縫合術在產后出血治療中的臨床應用研究. 實用婦產科雜志, 2012, 28(2):155-157.
[6] 胡莉琴, 章桂蓮, 黃賢梅. 改良B-Lynch縫合聯合宮腔填紗在剖宮產術中難治性出血中的應用. 中國婦幼保健, 2012, 27(12):1901-1902.
[7] 包怡榕, 應豪. 子宮下段橫形環狀壓迫縫合術治療中央性前置胎盤剖宮產后出血. 國際婦產科學雜志, 2011, 38(5):436-438.
[8] 吳美琳, 李智謨, 榮文華, 等. 子宮下段紗布塊壓迫止血法治療前置胎盤產后出血. 山東醫藥, 1990, 30(3):33.
[9] 羅方媛, 陳錳, 張力, 等. 難治性產后出血的五種止血手術療效的比較及止血失敗原因分析. 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2, 47(9):641-645.
[10] 蔡群. 產后出血患者行子宮壓迫縫合術的臨床療效分析.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5(54):19-20.
[11] 李桂霞. 探討子宮壓迫縫合術在產后出血治療中的止血效果. 內蒙古中醫藥, 2014, 33(14):94.
[12] 楊慧燕. 子宮局部壓迫縫合術聯合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治療前置胎盤產后出血的效果觀察. 浙江實用醫學, 2015, 20(6):435-437.
[13] 梁春蘭. 子宮壓迫縫合術治療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觀察. 河南醫學研究, 2014, 23(2):122-123.
[14] 李列瓊. 子宮壓迫縫合術在產后出血治療中的臨床療效. 中國醫藥指南, 2013(34):8-9.
[15] 付秀玲. 子宮壓迫縫合術在產后出血治療中的臨床應用研究.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 7(31):80-81.
[16] 張俊澤. 探討子宮壓迫縫合術在產后出血治療中的止血效果.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18):21.
[17] 應豪. 子宮壓迫縫合術:過去、現在和將來. 國際婦產科學雜志, 2011, 38(5):375-377.
[18] 劉勁松. 子宮下段壓迫縫合術在中央性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的臨床應用. 中國生育健康雜志, 2013, 24(3):227-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