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有效遏制蠶豆根腐病大發生危害,解決防治技術難題,2013年,選用多種藥劑包衣(拌種)蠶豆,實施田間藥效試驗示范,現將藥效結果分析作如下總結。
關鍵詞:達坂城區;多種種衣劑;預防蠶豆根腐病;效果
中圖分類號:S436.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034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藥劑及使用劑量
A:62.5%亮盾懸浮種衣劑(先正達作物保護公司生產),藥種比為1:500。
B:20%衛純懸浮種衣劑(有效成分:萎銹靈+福美雙),要種比為1:300。
C:75%敵克松可濕性粉劑(丹東農藥總廠生產),用藥量為種子量的0.2%。
CK:清水對照。
1.2 供試作物及靶標生物
試驗作物:蠶豆,品種為青海12號。
防治對象:蠶豆根腐病。
1.3 試驗田基本情況
試驗田:東溝鄉葦子村三隊,示范農戶楊德虎,田地面積0.267m2。土壤質地壤土,肥力偏低,地勢較平坦,排灌方便。前茬作物蠶豆。于3013年3月28日整地待播,整地前每667m2施二銨10kg、鉀肥3kg為底肥,3月29日將種子按不同農藥劑量處理包衣好裝袋備播。蠶豆播種于3月31日進行,機械開溝、人工撒種播種,播深10cm左右,行距15cm,每667m2播量50kg左右。
1.4 試驗方法及田間管理
小區試驗設4個處理,隨機排列,不設重復。每處理小區面積660m2(30m×22m)。蠶豆田Ⅰ共澆水5次,人工中耕除草1次,人工拔草2次。蠶豆田Ⅱ共澆水6次,人工中耕除草1次,人工拔草2次。由于春季持續低溫,4月下旬(23日前后)蠶豆才出苗,5月中旬株高15~20cm進入花期,6月上旬株高55cm進入盛花期、結莢初期,6月下旬株高80cm結莢盛期。2試驗田長勢及病情基本略同。
1.5 試驗期間天氣情況
3月29日播種,當天晴,氣溫9~21℃。播后遇雨,持續大風低溫天氣1~15℃,4月14—19日陰雨不斷4~10℃,4月20日后氣溫開始回升,4月23日蠶豆開始頂土出苗。5月份平均氣溫15.6℃,較歷年偏低2.3℃。降水9.1mm,較歷年偏多2.3mm,6月份平均氣溫19.1℃,較歷年偏低0.9℃。降水16.1mm,較歷年平均偏多3.7mm。
1.6 調查方法
觀察記載出苗期、出苗率、保苗率,調查根腐病株率,調查每小區采取5點取樣法,每點100株穴調查出苗率;每個小區同等面積,量取發病面積折算保苗率,并計算防效。觀察蠶豆生育進程,收獲前各小區測產并調查實產。
2 結果與分析
2.1 安全性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由于春季持續低溫陰雨寡照天氣,4月下旬初(23日前后)蠶豆才出苗,楊德虎家試驗田敵克松小區出苗明顯早其他小區1~2d,敵克松小區蠶豆植株長勢健壯,苗期葉色濃綠、長勢好,葉色稍綠于衛純小區,3種農藥對作物安全性良好。
2.2 防根腐病病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6月13日頭水第3d,蠶豆根腐病開始發病,病株率由5%逐漸遞增,6月21日二水后開始點片死亡。從調查來看,亮盾和敵克松小區蠶豆病死株率較衛純低20%~30%左右,較對照低30%~40%,3種藥劑中,葦子村楊德虎試驗田敵克松防病效果達到60%以上,表現好于其他二種藥劑。
3 小結與討論
通過小區對比試驗,先正達生產的62.5%亮盾懸浮種衣劑和丹東農藥廠生產的75%敵克松可濕性粉劑對防根腐病均有一定的效果,2塊試驗田均選在病區重茬田;5月份低溫多雨的氣候條件又利于蠶豆根腐病的發生,若加上其他農業措施,防治蠶豆根腐病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作者簡介:潘文遠(1971-),男,四川省鹽亭縣人,農藝師,農學學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