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慧娟
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是增加學生散文閱讀的積累,并提升學生鑒賞和審美的能力.而當前高中語文教學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缺少對散文的審美性閱讀,導致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任務難以完成,學生無法領會散文的靈動鮮活的語言。本文主要闡述散文審美性閱讀的內涵和本質,并結合案例來探討散文審美性閱讀教學的基本策略,力求能夠對散文審美性閱讀教學起到一定的推進作用。散文文采優美,具有強烈的抒情意味,是學生閱讀積累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散文;審美性閱讀;方法研究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對素質教育要求的提高,語文教學要不斷探索新的方法,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高中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增加文章的閱讀積累是必要的,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散文閱讀是高中重要的內容,對學生心靈的塑造及全面發展有重要作用,對于高中學生來說,散文審美性閱讀方法指導十分必要。散文語言含蓄凝練而優美,它通常包含了唯美的意境,通過多種文學手法的運用,留給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審美性閱讀需要學生有審美的意識,在閱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體會散文中的美,從而形成對美的獨特理解,陶冶情操。審美性閱讀需要發揮學生的想像力,調動各個感官,體驗作者描述的唯美的意境。
一、創設情境,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散文注重的是意境,其意境美是重要的藝術魅力,它不同于小說,沒有激烈的沖突矛盾,沒有典型的人物和故事情節吸引讀者。對于讀者來說,散文主要通過情境吸引人。在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具體的情境,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便于學生體驗和理解,培養學生閱讀散文的興趣。《江南的冬景》是郁達夫的散文名篇。作家懷著一顆執著的尋美之心,以敏銳的眼睛、深切的感受、細膩的描寫,所見無不生動鮮活,所寫無不趣味盎然,讓讀者閱讀時仿佛隨著他在江南的冬景中,進行一次身心愉悅的散步、審美的散步。文章以其明朗清新、悠然閑適的意境,呈現出清麗雋永的風格,體現了作家獨特的審美情趣.就像一個高明的畫家,以自然酣暢的筆墨,將自然風景和人物生活圖景巧妙剪裁,著意點染,既有素描的工筆,也有濃淡相宜的寫意,了了幾筆繪就一幅立意雋永、氣韻生動、含蓄蘊藉、詩意盎然的水墨畫。這不是直接去描摹景物,而是啟發讀者的想像,讓讀者跟著他去體味他筆下的景致,所寫景物抹上了強烈的主觀色彩,讓讀者從畫幅中去體察他的感受、他的個性,得景物之神髓。這樣一種微妙的意境,創設情境,使學生感到不僅“身歷其境”,而且“心歷其境”,不光眼睛看到了,連整個靈魂都浸沐其中了,實在可以稱得上寫景佳作中的絕品,促進學生散文審美性閱讀能力的提升。
再比如《荷塘月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尋找關于荷塘月色的視頻、荷花的圖片或者文藝紀錄片,或者影視劇中關于荷花的片段,使學生能夠具體欣賞到作者所描述的月色下的荷塘,感受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月色的意境,然后想象作者在這樣的意境中,會有怎樣的想法或者感慨,從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二、吟詠品味,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學生要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才能更好地進行審美性閱讀。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散文進行整體誦讀,在吟詠品味誦讀中,體會散文的節奏和結構、作者的寫作思路與抒發的情感。散文的形式是自由的,它不受到其他文體的限制,在表現手法、構思立意等方面都給予作者足夠的自由。同時,散文具有內在的精神美。從表面來看,作者通過散文描寫細致的風景或者生活中的瑣事,但其內在卻蘊含著充分的情感。散文的作者不局限于描寫景色、人物或者故事,而是將內在的情感與精神寄托于此,讓散文充滿了值得深究的內在美。在審美性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讓學生看破散文的表面,反復吟詠品味,要對散文具有的“美”進行鑒賞,才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達到審美性教學的目的。以《都江堰》這篇文章為例,教師不但要讓學生逐步掌握文章中豐富的語言和詞匯以及精美的修辭手法,更重要的是去探析文章深層次的美感。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透過風景的描寫去感受作者表達的感情,要在作者看似隨意的描寫中領悟作者的思想。學生在深層次的鑒賞中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幫助學生跟隨作者的思路和情感去賞析都江堰的美,同時形成相應的思想與情感。基于此,學生的情感和意識就能夠得到梳理,就能夠達到審美性閱讀。
三、討論交流,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學生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同一篇散文,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閱讀體驗,讓學生在小組交流中充分表達觀點,同時聽取別人獨到的理解,使學生對散文有更全面的認識。教師要開展散文審美性閱讀教學就應該引導學生在交流中獲得提升。需要引導學生對散文的結構、內容和情感進行交流,讓學生在相互的交流中對文章進行更深層次的賞析。教師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進行討論交流,在閱讀文章后探究文章的結構美和內在美,要分享自己的感受,交流討論他人的感受。在此過程中,學生就會從個人的角度提出見解,就能夠啟發其他同學的思維,讓小組成員能夠對課文有更深刻的認識,同時更全面分析和鑒賞文章,最終使學生的心靈得到全面的熏陶。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要求教師不但要引導學生在散文閱讀中增加積累,更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審美和鑒賞,并使學生的情操和心靈得到凈化。散文審美性閱讀教學是教師依據散文的審美規律和學生的心理結構特征,把握審美實踐的特點,進行教學策略選擇和學習方法指導,使學生順利進行審美心理結構的建構與積淀,從而促進學生的智力心理結構和倫理心理結構的相應發展。散文審美性閱讀教學既要重視對學生精神方面的提升,完成基本的散文審美性閱讀積累,更是要讓學生的心理受到熏陶,引導學生在鑒賞散文的過程中達到智力與心理共同提升,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汪雪霞.以學生情感體驗為本的散文審美性閱讀教學[J].中國教師,2014.
[2]嵇云霞.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困境與突破[J].中國教育學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