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黛的愛情一直被傳為佳話。在封建社會中,他們可以拋棄一切功名利祿,追求自由戀愛,他們的愛情純凈的仿佛容不下任何一點雜質的污染。寶玉前世作為神瑛侍者一直在用甘露澆灌絳珠仙子,今生前世的緣分注定了兩人泣世的愛情。
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純粹是一種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實話說現實中的愛情不可能沒有一點情欲的成分,而寶玉看待黛玉,是將其視為知己,兩人有共同的追求與精神取向,黛玉不會像寶釵和湘云一樣,去勸他走仕途經濟,黛玉更加喜歡寶玉的“無為”,在她的眼中,寶玉是完美的,她能深深的體會寶玉的思想,兩人總是不謀而合。
對寶玉來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他對每個女孩子都十分上心,雖貴為富家少爺,可身上散發出的卻是一種可愛善良,與丫鬟下人都能夠平起平坐的可貴氣質。在這群女孩子中,黛玉是他的知音,是同一類人,當湘云勸寶玉留意仕途經濟的時候,他直言不諱的說:“林姑娘就從未說過這些混賬話,要是他也說過這樣的混賬話,我早和她生分了。”顯然,賈寶玉和林黛玉都拒絕進入這個現實的世界。他們從對方身上得到力量和勇氣,以堅守自己的立場。
寶黛初見時,兩人就有一種似曾相識之感,寶玉眼中的林妹妹是“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的形象,如果從現代的角度來看,這就是身體虛弱的表現,而黛玉所表現出的病態美卻得到寶玉以及當時初見黛玉人的贊賞,加上黛玉凄苦的出身,寶玉心生憐愛之情。
寶玉難道就只對黛玉動過情嗎?他也曾在黛玉和寶釵之間徘徊。寶釵是封建社會中典型的標準的淑女,她是一個對封建禮教忠誠的信仰者,自覺的執行者和可悲的殉道者。相比較黛玉的病態美來說,寶釵的美可以說是十分健康的美。《紅樓夢》第五回寫道:“不想如今忽來了個薛寶釵,年紀雖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第二十八回,寶玉要看寶釵的紅麝串時,注意到了寶釵的“雪白的一串酥臂”,不覺動了羨慕之心,暗想:“這個膀子要長在林妹妹身上,或者還得摸一摸,偏生長在他身上。”原文有道:“正是自恨沒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來,再看看寶釵,只見臉若銀盆,眼同水杏,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種嫵媚風流,不覺就驚呆了。”很顯然,寶釵應該是一個十分豐滿美麗的女子,寶玉在看到寶釵時,對寶釵的豐美是動過心的。
但是寶釵是個標準的遵守封建禮教的女子,寶玉很反感她對自己談仕途經濟的事,然而從《紅樓夢》全書中,我們不難看到,在賈府中,寶釵是比黛玉更深得人心的。寶釵穩重大方又世故精明,能夠妥善的處理好自己和仆人與長輩之間的關系,得到賈府人的一致好評。黛玉卻恰恰相反,身世的凄慘以及敏感的性格,導致了她與這個封建大家族的格格不入,黛玉心思細膩,十分感性,用現代人的觀點來看,就是很難相處。但幸運的是,她有寶玉這個知己。
寶黛情深,但只局限于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這種戀愛最浪漫但最容易讓人心力憔悴,除了對黛玉身上散發出的“美”的愛,還有與黛玉共同抗爭世界的知己之愛。寶玉相信“人生情緣,人個有定”,所以他珍視為他灑淚的林黛玉的那份真情,他不忍心讓林黛玉掉下一滴眼淚,即便黛玉的今生就是為了要償還他前生奉獻的甘露。
在賈府這種典型的封建大家庭中,寶黛的精神戀愛只能淪為虛談,就像小孩子過家家一樣,賈府的長輩們并沒有把他們之間的愛當回事,只道是從小兩人一起長大,時間長了便產生了感情。或者說賈家的長輩們很現實,一開始鳳姐等人還是很看好林黛玉做賈家媳婦的,但是后來,由于黛玉的身體狀況日益消下,寶釵又十分精明能干,所以寶釵變成了賈家媳婦的不二人選。
毫無疑問,作為妻子,寶釵是一流的無可挑剔的,讓寶釵做賈家媳婦也是情有可原的,畢竟人們都是要現實的生活的,寶玉與黛玉的愛情雖然可歌可泣,但那只局限于精神戀愛的層面,對于賈府這樣一個偌大的門第來說,一代一代的傳承和發展下去遠比談人生談理想要現實得多。
《紅樓夢》中最大的悲劇便是寶黛的愛情悲劇,但是,我認為,即使是脫離了封建社會,在如今這個自由戀愛的現代社會,寶黛的愛情依然困難重重。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思想越來越開放,但是時代的腳步卻依舊朝著物欲橫流的方向走去,尤其是對于中國的老百姓來說,生活遠比精神要重要,沒有穩定安康的生活,就沒有心情和時間去談理想和人生,所以,如果要是讓現代的婆婆來選擇,我認為,寶釵任然是最佳人選。
寶玉討厭聽見仕途經濟,黛玉覺得走仕途的男子又臟又臭,兩人在精神層面上達成了共識。當大家都在贊美他們高尚情操和堅貞愛情的同時,有沒有注意到,他們是生活在富貴人家,他們是富貴人家的小姐和公子,是不需要為自己的生活做打算,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沒有生計煩惱的人。倘或他們的家族沒有那么壯大,甚至是貧寒人家的小孩,他們還有時間和精力去做精神上的知己了嗎?
黛玉性格孤僻,率真直白,即使是在已經脫離封建社會的現在,也會遭遇人際交往的大問題,寶釵穩重大方,豁達大度,即使是在這個封建王朝早已破滅的現在,也是會受很多人的青睞。
所以,寶黛的愛情是命運的悲劇,也是性格的悲劇,更是當時社會的悲劇。黛玉在寶玉成婚時香消玉損,是不堪對人間的悲憫;寶玉最終出家,是對現實人生的厭倦,一個死去,一個逃避,這也許是兩人最好的歸宿,但我們的心在為他們的悲劇滴血流淚。
這是幾乎是每一個逃避現實,崇尚幻想者的不變的歸宿。他們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犧牲品,他們的愛情建立在輕蔑功名利祿的基礎上的,曹雪芹用寶黛的愛情悲劇闡釋了多少年來無數人們一直追求的自由和解放,這種愛情是純粹而徹底的,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精神戀愛,他們的愛完全沒有建立在物質的基礎上,但是,就算他們的靈魂捆綁的再緊密,也終究是敵不過現實的世界。在這場悲劇的戀愛中,我想,沒有絕對正確的人,也沒有絕對錯誤的人,大家都是特定社會大背景中的產物,一方順從,一方反叛。
這不僅僅是寶黛的愛情悲劇,更是一個時代的悲劇,我們苦苦尋求自由和解放,但是直到現在,我們的精神依舊沒有得到真正的解脫。那是一段值得人們去感動并流傳的故事,我們能做的,還有虔誠地去追尋全民的精神解放。
(作者簡介:徐鑠芮,本科,單位:南京郵電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研究方向:公共事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