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云
摘 要:小麥是我國北方地區最為普遍種植的糧食型作物,其收獲豐歉可以影響到整個北方生活,隨著近年來政府加大小麥種植的扶持力度,小麥的種植面積開始增加,但是與此同時也出現了小麥病蟲害高發的現象,給北方農民的農業活動帶來極大不便,影響了小麥產量。本文將就小麥種植技術與小麥病蟲害的防治問題做簡要論述。
關鍵詞:小麥種植;病蟲害;防治
近年來,隨著北方農民對小麥種植的積極性增加,小麥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但由于大多數農民缺少科學的理論指導,在其種植過程中,沒有采取合理的種植方式,反而對小麥種植產生了不良影響,使小麥病蟲害頻頻發生,且缺少科學的防治手段,使小麥一旦受到病蟲災害就會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降低小麥產量,也影響農民收入。
一、小麥種植現狀
小麥是我國主要農作物之一,最近幾年,其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量不斷奇高,以目前我國小麥單位產量第一的河南省為例,該省小麥年總產量已經突破700億斤,總種植面積8138.5萬畝,平均畝產量已經達到了860.4斤[1],為我國北方供應大量小麥。
依然以小麥大省河南省為例,河南省近些年來隨著產量的提升,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那就是大部分從事小麥種植的都是普通農民,他們大多沒有接受過科學的種植培訓,沒有一個科學合理的種植計劃,因此在小麥種植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小麥遭受病蟲災害的困擾,影響小麥生長與產量。為解決這一問題,必須要向農民普及科學的小麥種植技術, 幫助他們制定科學的種植計劃。同時也要向他們普及病蟲害防治的必要與方式,幫助他們處理因病蟲害產生的一系列問題。
二、小麥種植技術
在小麥種植過程中,第一步就是選種,選種時一定要根據當地的土質、地形、水熱條件等情況選擇適合在當地種植的品種,而且選種要選擇顆粒飽滿,無雜質的種子,剔除病蟲害種和癟粒,避免將來種出莠種。同時在種植技術不斷進步的今天,小麥已經出現在種子狀態就已經完成初步病蟲害防治的包衣品種[2],這種包衣種已經進行防病蟲害處理,對小麥種植早期地下害蟲和苗期病蟲害的防止起了重要作用。
第二步就是播種,播種時間應該結合當地水熱條件來確定,中原及華北南部地區早些種植,華北北部及東北地區因熱量因素,可以稍晚種植。在播種時一定要注意控制播種密度,避免因播種密度太密而導致的種子不成活或病弱種問題。同時也要回避在同一塊土地上連續種植的情況,這樣會降低土壤肥力,影響小麥產量。要采取輪耕輪種的方式種植,給土地恢復肥力的時間,保證來年的種植所需肥力,提高小麥質量。
播種之后就是小麥成長的階段了,這段時期要在小麥出苗以后及時進行查苗。發現缺苗或徒長現象時要及時處理,合理掌握灌溉期和施肥期。如果是種植冬小麥的話,因為我國冬季氣候寒冷干燥,還要在降溫前做好地表保暖與灌溉工作,保證小麥生長所需的水分和熱量。
三、小麥病蟲害的主要類型及防治
1.小麥病蟲害的主要類型
小麥種植過程中,不同的時期會產生不同的病蟲害,危害著小麥的生長,必須要有針對性地對不同時期小麥的生長狀況和具體病蟲害現象進行防治。首先在小麥返青期至拔節期之間,病害以紋枯病為主,蟲害則以吸漿蟲與紅蜘蛛為主。到了小麥的孕穗期與抽穗期時,病害則變為白粉病、銹病和紋枯病,蟲害則以蚜蟲與吸漿蟲為主。最后,當小麥進入灌漿期與成熟期,病害轉變為白粉病和銹病,蟲害以蚜蟲與紅蜘蛛為主[3]。掌握了小麥各時期病蟲害的類型,才能找到針對各種病蟲害的防治措施,合理防治病蟲害,促進小麥產量提高。
2.小麥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小麥病蟲害防治,按時間分類,可分為兩類,即播種前和播種后。播種前,正如上文中提到的,可以購買帶有防治病蟲害藥物的包衣品種,或者買回良種后自己在種子上施藥,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小麥抗病蟲害的能力,可以解決一部分病蟲害問題。但是,在藥劑的選擇上必須要慎重,選擇的藥劑必須既能有效地對病蟲害起防治作用,又不能對土壤及地下水產生危害。
盡管通過播種前施藥的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小麥病蟲害問題,但是并不能根絕病蟲害,所以在小麥播種以后偶也仍然需要進行病蟲害防治工作。首先是返青期與拔節期的防治工作,如上文所述,病害主要為紋枯病、蟲害為吸漿蟲與紅蜘蛛,其中以紋枯病為最大危害,因此要針對紋枯病的發病狀況進行重點防治,首先在施肥過程中使用酵素菌堆肥或有機肥,在此基礎上可以施以其它肥料作為輔助,能大量施加或者只施加氮肥。同時合理地進行灌溉,保證濕潤即可,不能灌溉過量,降水過后要注意田間排水問題,不能讓田間積水[4]。維持小麥生長的健康環境后,再配合農藥進行防治。
小麥孕穗期到抽穗期主要病害有白粉病、銹病和紋枯病,蟲害有蚜蟲與吸漿蟲。在這一時期的施肥過程中要施磷鉀肥,在灌溉過程中要注意不要讓田間積水,在陰雨或大霧等潮濕天氣來臨時,就應當提早做好病蟲害預防,提前進行施藥,如果遇到中到大雨天氣,還應在雨后進行補施。
小麥灌漿期至成熟期,這一時期是小麥病蟲害高發期,需要嚴加警惕,其中病害主要為白粉病與銹病,蟲害主要為蚜蟲與紅蜘蛛。但是這一時期也是蚜蟲和紅蜘蛛天敵大量繁衍的時期,因此在施藥防治的同時,也可以通過合理利用蚜蟲與紅蜘蛛的天敵來防治蟲害。
四、結語
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小麥種植是我國重要的農業生產活動,種植方式失當,將會導致病蟲害頻發,嚴重影響小麥生長。因此,在種植小麥的過程中,需要了解小麥的種植規律,制定科學的種植計劃,采用科學的種植方式,才能有利于小麥種植,提高小麥產量。另外也必須要警惕病蟲害的威脅,隨時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種植人員必須清楚地了解并且采取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將小麥病蟲害問題扼殺在搖籃之中,從而提高小麥產量。
參考文獻:
[1]葉華江. 小麥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研究[J]. 北京農業,2014,06:9.
[2]曹蘭霞. 小麥種植技術分析及病蟲害防治探討[J]. 農民致富之友,2016,10:81.
[3]王立穎. 小麥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探討[J]. 中國林業產業,2016,07:130.
[4]胡保德. 小麥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J]. 農民致富之友,2016,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