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新業
摘 要:在我國,小麥的種植面積龐大,同時,各種各樣的病蟲害也嚴重影響著小麥的產量,每年在不同的小麥種植區域都會發生各種程度的病蟲害,嚴重影響了我國種植業的可持續發展,防治病蟲害迫在眉睫,文章對小麥病蟲害的防治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麥;病蟲害;防治
小麥的產量問題,是農民最為關心的問題,小麥在成長和種植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生各種病蟲害,嚴重影響著小麥的生長和產量,對小麥的病蟲害防治手段也各不相同,科學的防治手段,能有效保證小麥產量,增加農民收入。
一、小麥病蟲害的常見類型
1.紋枯病。這是安徽省各縣近年來最常見的小麥病蟲害。小麥在得了這種病之后,就會出現根部腐爛的現象,最后整顆麥苗都會枯萎。在發病前期,麥芽感染病菌之后,芽鞘就會慢慢開始變色,嚴重的會導致麥芽直接死掉,小麥如果在秋后發生病菌感染,葉鞘和葉片都會出現變色,一段時間后小麥就會逐漸枯萎死亡。在小麥拔節之后感染病菌,葉鞘會出現水漬樣病斑,一段時間后,植株死亡。這種病菌的主要原因是,小麥的播種時間早于正常的播種時間,且密度太大,使得小麥的發病面積也加大了,疫情嚴重。
2.蚜蟲。這是小麥最常見的疾病,蚜蟲也叫作油蟲,一般都在植株的葉片和穗部發生危害,小麥被蚜蟲危害后,漸漸從黃色斑轉變成條狀斑,漸漸枯死,使得植株不能充分吸收營養,嚴重影響了小麥的產量,使得小麥大幅度減產。這種病的發病原因是小麥的種子中有大量的蚜蟲卵,蚜蟲卵會隨著小麥漸漸長大,危害小麥的生長。
3.地下害蟲。這種害蟲的產生原因是,前一年的害蟲卵在土壤中大量繁殖,溫度適宜的時候,蟲卵就會變成害蟲。在小麥返青的過程中地下蟲慢慢開始轉移到莖干部位,對小麥產生巨大危害。
4.條繡病。條繡病的發病初期,植株上通常會出現黃綠色斑點,漸漸地發展成粉色的菌群,一段時間后變成黑色。因為其形態特征才會被稱為條繡病。他主要危害小麥的葉片和穗部。
二、科學防治手段
1.播種期防治技術。小麥播種期是小麥發育生長的重要階段,所以,在這個階段一定要做好小麥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在播種期最常見的病蟲害是地下蟲和紋枯病等。
在小麥的播種前期,一定要對土壤進行詳細的耕作,適當的使用殺蟲肥料,做好害蟲的治理工作。如果是小麥子,可以對麥種進行藥劑攪拌。
對于金針蟲這樣的病蟲害,需要按照1:80:800的基本比率,把甲基、硫磷乳油以及水進行攪拌處理,讓小麥種充分的吸收藥性,可以有效地預防和防治金針蟲。
在小麥的播種期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可以對害蟲進行更加有效的防治,降低病害發生幾率,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1)農業防治。在種植前期,要科學合理的選擇小麥種,盡量選擇一些防蟲種。在小麥的生長過程中,要定期進行雜草的清理工作,一定要定期進行翻地工作,這樣更加有利于小麥的生長,降低害蟲對小麥的損害。要科學用肥,濫用肥料會對植株產生反作用;要增強小麥的免疫力,使小麥能夠獲得充足的陽光。
(2)處理土壤。要根據實際的土壤狀況,向當地專業的農業部門咨詢藥劑,再對土壤進行處理。
(3)藥劑使用。每個地區的病蟲害法發病規律各不相同,在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使用適當的藥劑進行殺蟲工作,這種辦法可以有效快速的殺死地下害蟲,有抵制小麥病蟲害的作用。
2.苗期害蟲防治。在小麥出苗2周左右,經常會出現小麥銹病,一般的癥狀都是作用在葉子上,可以對小麥進行噴藥處理。秋天的溫度較高,雨水量比較多,建議根據說明書的實際用量噴灑思科等藥劑。
小麥銹病在所有的小麥病蟲害中最為常見,并且對于小麥的危害十分嚴重,但是,它初期的癥狀不容易被發現,直到病菌向上蔓延,被人們發現時,再進行防治已經來不及了,針對這種情況,依然可以使用思科或者是果盾等藥劑,對于病害的預防很有效果,使用的過程中,一定要嚴格規范進行。
3.小麥返青害蟲防治。這個時期,小麥的病蟲害危害是最嚴重的,春天萬物復蘇,同時也是各種害蟲繁殖的高峰期,天氣的變化使害蟲更加的活躍,小麥經過了寒冷的氣候,免疫力明顯不足,抵御害蟲的能力也就相對下降了,因此,這個時期的病蟲害十分嚴重,甚至是致命的。這個時期應該重點注意紋枯病和根腐病。
小麥出現紋枯病,一定要先進行觀察,植株發病率達到百分之18左右時,就要開始進行農藥的噴灑工作,并且要把噴灑時間記錄清楚。
灰飛虱也是影響小麥生長的主要害蟲,在這個階段,細心的觀察十分重要,一旦發現病情就要立刻采取措施,把所有的病蟲害都扼殺在搖籃中,在使用藥劑過程中,一定要控制好劑量,按照說明書進行,如果天氣出現異常的現象,需要進行高啶等藥劑的噴灑。
對于紅蜘蛛這種害蟲們可以使用綠敏進行噴灑,可以有效的防治紅蜘蛛。這種害蟲它的危害不是十分嚴重,不需要進行單獨的噴灑,在噴灑防治其他害蟲的藥劑時也有兼治紅蜘蛛的效果。
4.灌漿期害蟲防治。在這個時期,是小麥顆粒飽滿的重要時期,白粉病是這個時期最常見的病蟲害,這個時期的害蟲防治,可以使用快殺靈,兌入適量的水,可以有效防治白粉病和麥穗蚜蟲。
小麥的黑腹病,嚴重的影響小麥的產量,在對這個病進行防治時,需要選用抗腹黑病較強的品種。小麥在揚花期也要進行害蟲防治,可以使用禾果利可粉劑,每公頃750千克左右的水混合400克左右的可濕性粉劑,進行害蟲的防治。同時在防治的過程中,也可以使用多菌靈,也同樣具有很好的效果。
5.成熟期的害蟲防治。這個時期是小麥生長的最后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害蟲的防治主要以預防為主,針對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害蟲防治方法,最后保證小麥的產量。
三、結語
小麥的病蟲害有很多,防治手段多種多樣,有效的害蟲防治手段需要根據不同的區域條件以及氣候,進行科學有效的防治。同時,要建立起產長期的害蟲防治體系,保證小麥的產量,增加農民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劉影,孫磊,孫少利,李偉.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5,02:65-66.
[2]楊海梅.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探析[J].農業與技術,2015,02:151-152.
[3]李菁.小麥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J].南方農業,2016,03: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