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玲

【摘要】 目的 探討品管圈活動對于乳腺癌患者術后肢體功能鍛煉缺失率的影響。方法 102例乳腺癌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51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觀察組運用品管圈活動進行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及肢體功能鍛煉缺失率。結果 觀察組肢體功能鍛煉缺失率為13.7%, 低于對照組的35.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 96.1%,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4.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品管圈活動對乳腺癌術后肢體功能鍛煉缺失率有顯著影響, 可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減少肢體功能鍛煉缺失的情況。
【關鍵詞】 品管圈;乳腺癌術后;肢體功能鍛煉缺失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6.078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on limb function exercise loss rate of postoperative breast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102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for nursing.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and limb function exercise loss rate.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imb function exercise loss rate as 13.7%, which was lower than 35.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as 96.1%, which was higher than 84.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shows clear effect for limb function exercise loss rate of postoperative breast cancer, which can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and reduce occurrence of limb function exercise loss.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Postoperative breast cancer; Limb function exercise loss rate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 它嚴重危害著人類的健康, 改良根治術是目前主要的治療手段, 手術治療范圍較廣, 創傷較大, 直接限制了術后患者肢體活動度, 導致部分患者肢體功能障礙[1-3]。患肢功能障礙包括上肢肌力降低和活動受限, 發生率為36%~65%[4]。術后患肢的功能鍛煉應該長期、循序漸進的進行, 然而在臨床工作中功能鍛煉落實情況并不樂觀, 本科對復診患者進行現場評估33例, 其中12例恢復差, 缺失率達36.4%, 針對此情況成立品管圈, 取得較好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1日~ 2015年7月30日本科收治的102例乳腺癌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51例。對照組年齡22~63歲, 平均年齡(47.0±8.6)歲。觀察組年齡26~65歲, 平均年齡(48.0±7.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術后采用常規方法進行護理, 如監測生命體征變化, 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并加壓包扎, 觀察切口引流液的顏色、性狀和量, 妥善放置引流管, 防止扭曲打折, 指導患肢功能鍛煉[5]。觀察組運用品管圈活動進行護理, 具體如下。
1. 2. 1 成立品管圈小組 采取自愿報名的原則, 從中選出 7 名護士作為一個圈, 護士長作為圈長, 一名業務骨干為副圈長。每周二下午召開圈內會議。
1. 2. 2 設立目標值 將乳腺癌患者的肢體功能鍛煉缺失率由36.4%降低到16.0%。
1. 2. 3 要因分析 采用魚骨圖對患肢功能鍛煉缺失率進行要因分析, 分析圍繞患者和家屬、護士、工具、組織管理這4個方面進行, 并發放調查問卷, 進行真因驗證, 最終確定為以下三方面原因:①護士對乳腺癌術后肢體功能康復不重視, 對乳腺癌患者病情了解不連續, 對乳腺癌的專科知識了解不足, 對鍛煉指導內容不細化。②缺乏形象的宣傳材料及合適的鍛煉工具。③后期督導不到位, 患者角色淡化, 不能長期堅持。
1. 2. 4 相應對策 針對以上三方面的原因采用5W1H法制定相應對策并責任到人, 具體為:①培養護士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理念, 結合典型功能障礙案例, 提高護士對功能鍛煉重要性的認識。與醫生溝通, 制定康復計劃。科室建立乳腺癌患者個人檔案, 制定乳腺癌患者患肢功能鍛煉計劃表。組織護士學習乳腺癌專科知識和患肢鍛煉流程并考核, 保證人人掌握并嚴格按流程執行[6]。護士手把手教會患者鍛煉方法, 并檢查患者掌握情況, 護士長不定期檢查護士和患者掌握情況。②設計并完成形象的宣傳資料, 病區走廊掛宣傳圖片, 為患者提供方便。制作并發放功能鍛煉流程圖、提供鍛煉工具, 如彈力球[7]。③組織患者及家屬觀看肢體鍛煉視頻, 讓康復患者現身說教, 增加患者間交流, 減輕患者思想負擔, 提高患者主動鍛煉的積極性[8, 9]。每周三下午對出院患者電話回訪, 督查患者肢體鍛煉進展情況及效果, 并登記于患者個人檔案。發現問題, 及時解決。
1. 2. 5 檢查階段 圈長負責監督評價, 每日查房, 發現問題及時記錄, 與相關責任者溝通, 及時整改、評價[10]。不斷循環, 以提高業務水平。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比較兩組肢體功能鍛煉缺失情況及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問卷調查患者滿意度, 分為滿意、一般及不滿意, 滿意度=(滿意+一般)/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肢體功能鍛煉缺失情況比較 觀察組肢體功能鍛煉缺失率為13.7%, 低于對照組的35.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 96.1%,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4.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乳腺癌患者因為手術方式極大的限制了患肢的活動, 由于住院干預時間短, 乳腺癌患者在出院后患肢功能鍛煉顯著下降, 直接影響了患肢功能的恢復, 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質量[11, 12]。因此, 為患者提供延續的護理服務和更多的關懷, 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 顯得尤為重要[13]。品管圈活動不僅提高了患者住院期間對患肢功能鍛煉的重視, 還干預患者離院后的康復, 能增強患者對生活的自信,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4, 15]。對護士而言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增強了護士的榮譽感。
文本選取51患者進行品管圈活動, 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肢體功能鍛煉缺失率為13.7%, 低于對照組的35.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 96.1%,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4.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品管圈活動對乳腺癌術后肢體功能鍛煉缺失率有顯著影響, 可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降低肢體功能鍛煉缺失的情況。
參考文獻
[1] 金艾香, 章小飛, 沈利鳳. 品管圈活動提高乳腺癌術后患者肢體功能鍛煉依從性. 當代護士旬刊, 2015(3):51-54.
[2] 張雙, 趙立影, 陳雪. 品管圈活動對提高乳腺癌術后肢體功能鍛煉依從性的影響評價. 吉林醫學, 2016, 37(4):1012-1013.
[3] 譚翠蓮, 徐化珍. 品管圈在提高乳腺癌術后肢體功能鍛煉依從性中的應用體會. 醫學信息, 2014(39):242-243.
[4] 劉莉, 周崢, 薛永鳳. 品管圈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功能鍛煉護理質量改進中的應用. 當代護士:專科版旬刊, 2016(6): 164-166.
[5] 肖玲, 劉麗秀, 李茁, 等. 品管圈活動對降低乳腺癌術后患者肢體功能缺失率的效果評價. 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 2015(4): 294-296.
[6] 彭文霞, 豐孟華, 匡翠華, 等. 品管圈活動降低乳腺癌術后康復訓練執行缺失率探討. 河南中醫, 2013(B10):359.
[7] 丁娟. 品管圈活動在降低乳腺癌患肢功能鍛煉缺陷率中的應用.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4, 20(16):2003-2006.
[8] 支臻, 姚雪英. 品管圈活動對提高乳癌患者術后功能鍛煉的落實率的應用. 特別健康:下, 2014(2):376.
[9] 朱娟, 張元紅, 李新嫻. 品管圈活動在乳腺癌術后患肢功能鍛煉健康教育中應用. 中國校醫, 2016, 30(1):69-70.
[10] 羅利紅. 品管圈活動在乳腺癌術后康復訓練中的應用.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4, 49(9):1006-1010.
[11] 匡翠華. 品管圈活動在乳腺癌術后患者康復訓練中的應用. 醫學信息, 2015(44):397-398.
[12] 張媛媛, 張志茹, 金世任. 品管圈活動對乳腺癌術后患側上肢水腫的影響效果分析. 吉林醫學, 2016, 37(5):1246-1247.
[13] 朱美玲. 開展品管圈降低乳腺癌患者術后患肢功能鍛煉缺失率的效果.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13):25-26.
[14] 賈麗華, 蔡綠花, 盧彩萍. 品管圈在提高乳腺癌術后患者功能鍛煉遵循率中的應用. 護士進修雜志, 2013, 28(10):888-889.
[15] 栗英, 劉延錦, 韓娜, 等. 品管圈在提高乳腺癌患者術后上肢功能鍛煉遵循率中的應用. 河南醫學研究, 2014, 23(11):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