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衛霞
【摘要】 目的 觀察護理干預對急診危重患者院內轉運的影響效果。方法 110例轉運急診危重患者, 對其轉運中實施護理干預, 觀察臨床效果。結果 110例患者院內轉運時間為10~20 min, 平均轉運時間為(14.35±2.24)min;1例途中復蘇成功, 1例手背部皮膚擦傷, 1例輸液管脫落, 無死亡患者, 轉運成功110例(100.00%);患者及家屬對轉運滿意108例(98.18%), 無醫療護理糾紛發生;內部交接無一例因交接不清發生電話咨詢;交接記錄完善, 記錄完整107例(97.27%)。結論 將護理干預應用于急診危重患者院內轉運中, 保證了院內轉運的安全性, 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 急診危重患者;院內轉運;護理干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6.080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hospital safety transportation for emergenc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10 emergenc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for transportation all received transportat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ir clinical effect was observed. Results 110 patients had hospital transportation time as 10~20 min, mean hospital transportation time as (14.35±2.24)min. There were 1 successful resuscitation case during transportation, 1 back of the hand skin abrasions case, 1 infusion tube fall off case, and no dead case, with 110 successful transfusion cases (100.00%). 108 patients and relatives (98.18%) were satisfied for the transfusion, and no occurrence of medical and nursing disputes. There was no phone consolation due to unclear hand-over. Hand-over record was perfect, with 107 complete record cases (97.27%).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assure the security of hospital transfusion for emergenc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nd it is worth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Emergenc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Hospital transpor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危急重癥患者進入急診科搶救以后, 因診斷或進一步治療需要在院內進行轉運, 但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 轉運途中意外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高, 造成醫療糾紛等, 如何確保急危重患者院內安全轉運, 降低轉運風險, 實現急診科與其他科室救治的無縫隙連接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1-4]。本院以急診科收治的行院內轉運的危重癥患者為研究對象, 在轉運中應用護理干預, 取得良好效果, 現將干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二甲人民醫院110例轉運急診危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年齡最小1歲, 最大90歲, 平均年齡(56.27±18.43)歲;疾病包括腦血管意外、急性農藥中毒、開放性骨折、顱腦外傷、嚴重創傷伴休克、消化道大出血、昏迷患者、異位妊娠伴休克、急腹癥、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肺復蘇術后及其他等。
1. 2 方法
1. 2. 1 制定院內轉運管理制度 根據本院的具體情況制定科學、合理、完善的院內轉運應急方案, 并且規范在危重病患者院內轉運過程中操作流程, 這樣可以有效減少因為危重病患者院內轉運過程中出現的事故糾紛, 建立完整詳盡檔案, 在院內轉運過程中的交接手續等一定要及時記錄, 包括具體的時間、轉運過程、負責人等, 這些都是事后醫院避免糾紛產生的有利證據, 也是督促醫護人員的有效手段[5]。
1. 2. 2 提高醫護人員素質 定期開展業務培訓, 提高護士的綜合素質, 使護士能熟練掌握轉運規范、流程及應急預案, 面對危急情況能夠將所學知識良好的運用于工作中。護士工作中不斷地學習法律知識, 強化安全意識, 定期組織培訓、模擬演練、考核, 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1. 2. 3 完善院內轉運流程
1. 2. 3. 1 轉運前護理 針對不同疾病類型的患者, 在轉運前進行預處理, 比如患者循環功能不穩定, 需要先給予患者復蘇治療, 患者的血壓狀況穩定后轉運;向患者家屬交待病情, 說明轉運的目的及可能發生的意外, 取得患者家屬的同意并簽字;轉運護送人員為2~3名, 其中包含急救護士1名, 便于轉運途中患者病情突然變化時實施急救, 護送人員轉運中根據患者的病情攜帶相應的急救藥物、設備等;轉運前通知接收科室提前做好各項接收準備。
1. 2. 3. 2 轉運中護理 在轉運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意識狀態、血壓、心率等, 保持呼吸道通暢, 保持靜脈液路通暢, 觀察各種儀器指標并記錄;保證各種管道固定、通暢;避免劇烈震動給患者帶來痛苦和傷害, 保持各種管道的通暢[6, 7]。
1. 2. 3. 3 轉運后護理 轉運后的交接:到達目標轉運科室后, 護送人員與接診人員一起進行病情、管道、用藥、特殊檢查結果、皮膚等交接, 待交接護士確認無誤后, 一起將患者搬至病床。接診人員在轉運交接記錄單上確認并簽名及到達科室時間。
1. 2. 4 實施質量管理 持續質量改進, 對轉運過程中存在的護理風險進行了解, 對出現的各種不良事件進行分析, 并提出護理對策。定期召開風險管理例會, 組織召開全科護進行風險管理流程、風險事件呈報等學習, 杜絕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2 結果
110例患者院內轉運時間為10~20 min, 平均轉運時間為(14.35±2.24)min;1例途中復蘇成功, 1例手背部皮膚擦傷, 1例輸液管脫落, 無死亡患者, 轉運成功110例(100.00%);患者及家屬對轉運滿意108例(98.18%), 無醫療護理糾紛發生;內部交接無一例因交接不清發生電話咨詢;交接記錄完善, 記錄完整107例(97.27%)。
3 討論
急診科患者需要由急診科轉運至相應的科室中, 盡管院內轉運的時間比較短, 但急危重患者病情危重, 可能隨時發生生命危險, 還有患者身上可能帶有各種各樣的管道, 外出過程中極易扭曲或滑脫, 意外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比較高, 比如患者病情惡化、供氧中斷等, 增加患者死亡風險[8, 9]。危險因素包括意外不良事件的發生與物品設備不足;轉運前未能及時通知相關科室做好交接準備, 未能及時有效和患者家屬溝通好, 說明轉運的目的及存在的風險, 在轉運過程中通道堵塞, 等待時間過長等;醫護人員由于醫務人員的外出檢查風險意識缺乏, 或由經驗不足、年資低的醫護人員護送, 以至在患者發生意外事件時不能及時發現或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搶救[10-12];溝通不足, 協調不力, 檢查前未與相關的職能科室充分協調, 致使這些職能科室未做好充分的準備, 未開通綠色通道, 患者到達目的地時要經過等待才能進行檢查, 增加發生意外事件的風險;急救儀器藥品準備不足, 未充分準備好外出檢查攜帶的儀器和藥品, 以至患者發生意外事件時無法得到有效的搶救[13, 14]。
轉運是急診程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驟, 是患者整個治療過程中風險較高的環節之一, 同時也是在搶救過程中最容易出現不良事件的一個環節[15], 醫院方面重視程度, 管理制度的規范, 流程完善性以及工作人員的素質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轉運工作的質量[16], 要想將該項工作的水平加以提升, 醫院方面要真正意義上做到以患者為中心, 并對其進行人性化服務, 從根本上加強原有急診轉運管理工作力度, 從源頭上降低安全風險, 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進而更好的為危重病患者服務[17-19]。本文通過制定院內轉運管理制度, 提高轉運人員素質, 落實安全轉運流程, 實施質量管理。結果院內平均轉運時間為(14.35±2.24)min;轉運無死亡, 轉運成功為100.00%, 患者及家屬對轉運滿意度為98.18%, 無醫療護理糾紛發生;交接記錄完善, 完整率為97.27%。
綜上所述, 將護理干預應用于急診危重患者院內轉運中, 能夠縮短轉運時間, 降低轉運不良事件發生, 避免醫療護理糾紛, 提高患者及家屬滿意度, 交接記錄完善, 保證了院內轉運的安全性, 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胡靜, 章曉軍, 鮑雪釵.急診危重患者院內轉運的環節質量管理. 護理與康復, 2013, 12(5):495-496.
[2] 王斌, 劉婷.急診重度顱腦損傷患者院內轉運中的無縫隙交接. 中華護理雜志, 2015, 20(2):246-247.
[3] 唐梅宗.危重病人院內轉運的安全管理.護理研究, 2013, 27(1A): 105-106.
[4] 吳紅梅.預見性護理程序在急診危重患者院內安全轉運中的效果觀察.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2, 16(16):28-30.
[5] 馮連桂.轉運流程在危重患者術后轉運中的應用.齊魯護理雜志, 2015, 21(18):62-63.
[6] 劉迪.標準模式化護理在急診患者轉運過程中的應用.齊魯護理雜志, 2013, 19(10):91-92.
[7] 龐飛, 謝京.急診科危重患者院內轉運中發生意外的原因與預防對策.中國現代醫生, 2014, 26(29):102-104.
[8] 白潔.護士對急危重癥患者院內轉運的認知及相關經歷調查. 護理學雜志, 2015, 30(7):68-70.
[9] 梅彰楨.基層醫院急診危重患者院內轉運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對策.護理學雜志, 2015, 30(5):51-53.
[10] 王志娟, 趙偉英.重癥患者院內安全轉運的組織與管理.中華醫院管理雜志, 2014, 30(3):239-240.
[11] 唐景花. 急診危重患者院內安全轉運的護理干預效果觀察. 河南外科學雜志, 2015(2):159-160.
[12] 朱登鳳. 急診科危重患者院內轉運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觀察. 中國醫藥指南, 2014(31):291-292.
[13] 常艷. 急診科危重患者院內轉運的護理干預效果觀察. 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1, 11(26):6351-6352.
[14] 侯慧芬, 凌淑芬. 全程安全轉運侯慧芬及前瞻性護理干預在急診危重病人院內轉運中的應用. 全科護理, 2013, 11(13):1219-1220.
[15] 陳小紅. 護理干預在急診危重患者院內轉運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齊魯護理雜志, 2014(14):80-82.
[16] 邰金萍. 護理干預在急診科危重患者院內轉運的應用效果觀察.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1, 32(16):2689-2690.
[17] 劉海玲. 急診科危重患者院內轉運實施護理干預效果觀察. 基層醫學論壇, 2013, 19(36):4836-4837.
[18] 顧美云. 對急診科危重患者院內轉運實施護理干預臨床觀察.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1, 8(24):20-21.
[19] 馬麗. 急診科危重患者院內轉運護理干預效果觀察 齊魯護理雜志, 2013, 19(10):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