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子奇
摘要:粵西山區(qū)小學生作文水平普遍不高,學生對作文沒有興趣已經(jīng)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如果能有一套較有效的方法改變這一劣態(tài),那應該是老師極想見到的事情。作為從事語文教學工作的老師首先要看到希望,用低要求,以實事求是的作風開展作文教學;讓學生養(yǎng)成遵循用眼看,用心體會,從口頭表達到書面表達的漸進過程。這樣,提高小學生水平應該是不難的。
關鍵詞:認真;用心;實事求是
每一篇來源于生活的好文章,之所以能打動人、吸引人,是因為它有了作者的創(chuàng)造和加工。為什么小學生總是難以寫出一篇好作文呢?這就要看作者觀察、思考、選材和創(chuàng)作加工的本領了。
現(xiàn)時山區(qū)小學生作文能力普遍不高已經(jīng)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了。近些年來,山區(qū)學子的學習成績每況愈下,如何提高語文學習中的作文能力已經(jīng)是迫在眉睫的問題了。
在眾多的的調查中,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最怕的是什么?那就是寫作文了。每次作文真可謂傷透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腦筋。老師想盡辦法去講解、去指導學生完成每一次的作文,然而到最后往往不如人意。不是學生寫不出什么新鮮的事物,就是幾十個學生的作文如出一轍。而學生呢,盡可能按老師講解指導的去想或是拼命的參照那些優(yōu)秀作文書里的故事去造作,結果還是一樣,好作文見不著有幾篇。這樣年復一年,篇篇作文如此般完成,學生的作文水平又如何提高啊!學生又怎能愛上寫作文這個既傷腦又費時的活兒呢?
結合起來上述的種種情況,我在這些年的語文教學工作中也積累了一些教學生作文的方法,現(xiàn)在拿來與大家分享,共同探討一下,或許會有些許幫助。
一、培養(yǎng)學生作文的興趣
培養(yǎng)學生作文的興趣必須從低年級抓起,從說話造句抓起,不要要求過高,能說一句通順的話,進而到說一句具體的話。從敢說到敢寫,一步一步地進行。不管是低年級或是中高年級,語文教師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為重點,課堂上讓學生說完整的話,說有條理的話。教師在指導中不能只求結果,更重要的是過程。說話的過程就涉及到細節(jié)了,細節(jié)在學生頭腦中必須要完成,并且要完整。完整的思維過程構成完美的表達,這才是培養(yǎng)學生口頭語言的基礎。口頭語言的表達提高了,進而把口頭表達演變成書面表達,用書面語言呈現(xiàn)于紙上,這就是寫作的最基礎。一句話、一段話在書面語中表達清楚了,有條理了,從而可以具體化地訓練,向細節(jié)轉變,向完整的一篇文章轉變。久而久之,學生自然也就敢于動手去寫了,想寫是作文的根本,是學生能夠不斷提高的根本,也為教師作文教學邁出了最成功的一步。
學生想寫了,敢寫了,作為教師就要鼓勵學生把寫的東西著眼于生活和學習中的事物。一句話就是教學生敢于用事實去說話。學生作文到一定階段往往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作文過于虛幻和虛構,靠想象寫東西,當想不出新鮮的東西時,作文就停滯不前了。所以,讓事實說話是讓作文可以不斷推陳出新的關鍵,也是作文可以持續(xù)不斷發(fā)展的主要和最好的教學手段。
我們知道生活在不斷發(fā)展和變化,生活中的新鮮事兒每天都有,而這些新鮮的事兒就是學生可以在作文中取之不盡的源泉,也是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最好的動力。
二、指導學生適當?shù)剡x材
寫一篇文章,需要擁有大量的題材,但是,并不意味著要把所有的題材都搬到作文中去,還要根據(jù)主題的需要和體裁的特點,對材料進行取舍,需要哪些,不要哪些,這就是選材。
第一、選材有主次的區(qū)別,有詳有略。
主要的要詳寫,很多學生普遍認為:詳寫就是多寫,把這部分的內容寫長一點,字數(shù)多一點。殊不然,這樣的作文一讀來,乏味之極——不是內容反復羅嗦,就是緩緩大江之水,千里一灣,沒半點驚濤駭浪;或是夸夸其談,沒有一點實際。所以,學生對作文中“詳細內容”的錯誤認知是我們教師必須給予及時糾正的首要問題。
第二、選材要盡可能新穎,寫別人不曾寫的或不易有的。
首先是事件新。新東西最具吸引力,這是眾所周知的,抓住讀者的好奇心把事物寫下來。
其次是角度新。一件事,一個物體,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描述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我們的學生看過很多優(yōu)秀的作文,一些優(yōu)秀的作文會讓學生記憶猶新。當自己遇到同類作文的時候,他們首先會考慮如何去套用那些優(yōu)秀作文。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生搬硬套”了。別人的作文都已經(jīng)那么優(yōu)秀了,你再去套用,去仿寫,不就是等于自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嗎?所以,我們要教育學生,不要把別人的作文套在自己身上。生活上的新鮮事兒多著呢。敞開你的心扉,把你知曉的寫下來,別老想和那些優(yōu)秀的作文較勁,你真會吃不了兜著走的。
第三、選材要實際,是自己熟知的。
平時學生的作文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南方的孩子寫未曾見過的北方的雪,內地的孩子寫不曾看過的大海……
看看學生作文中的內容有多少是自己熟知的、親身經(jīng)歷的呢?
所以,面對學生虛構編造的作文,老師們要勇于說“不!”要制止那些老在虛構中作文的學生,讓他們回到現(xiàn)實中來,要創(chuàng)作也不是小學生做的。這就像畫生學畫畫一樣,先鍛煉好眼睛,然后才能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寫作文也一樣,身邊的那些事都寫不好,都交待不出來,創(chuàng)作也只會是虛無飄渺,不合實際一類的產物。
三、表達有條不紊、得心應手
表達中的敘述順序有順敘、倒敘和插敘。學生在作文中運用哪一種敘述順序,在準備作文時就應心中有數(shù)了。這相當于人體中的奇經(jīng)八脈,雖說錯綜復雜,但它們是相通相連的,是個有條不絮的整體。作文的敘述順序就是要我們把文章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事物有機地串連在一起,連成一個整體。在文章中穿插一些側面的描寫,用間接的方法去反映文章的中心,作用會更勝一籌。
四、多想提綱,有的放矢
在學生考試時,大多學生都習慣于審題完畢后馬上開始寫作文,一邊想一邊寫,寫一句想一句,寫一會想一會,結果到了最后,時間用去了很多,重點未能突出就草草收筆。或是當作文完成之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寫的與要求相差甚遠,此時已回天乏術。這樣寫作文,對語文教師而言,真可謂累見不鮮了。究其原因是什么呢?那就是學生作文前頭腦中未有明確的主旨,準備怎樣的材料,如何細致的表達,哪些材料是要詳寫的,哪些又是略寫的,怎樣表達會好點,開頭和結尾該怎樣等等。如果把這些作為作文的提綱,作文前做好了充分準備,概念形成了,做到有的放矢,那么你作文離成功也不遠了,也不至于再丟三落四,離題萬丈了。
所以,寫好一篇作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極需細心,要持之以恒。多從生活中獲取真實的材料,從一點一滴開始,老師用心去教,學生認真地寫,優(yōu)秀的作文就會在你的手中誕生。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五組第18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文章的結構形式。
[2]小學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二組第6課《懷念母親》文章的結構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