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武
摘 要:近年來,在相關政府管理部門的積極支持下,在奮斗于森林防線的廣大林業基層職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森防基礎設施建設逐漸加快,目標責任管理體制有效落實,森林病蟲害技術措施逐漸增多整體防災減災能力得以有效提升。然而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現階段森林病蟲害防止工作局面依舊嚴峻,本文結合森林病蟲害的發生原因,對其主要防治技術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
森林病蟲害屬于我們在森林經營管理中必須要解決的一項重大問題,它給我們造成的損失是非常大的,且表現出了愈演愈烈的趨勢。作為我國減災工程中的重要一環,做好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有助于森林資源的有效保護,對于推動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來說意義重大。
一、森林病蟲害發生原因
我國森林資源較為豐富,植物多樣性排名世界第二,這也導致了各種森林病蟲害的類型較多,病蟲害的多樣性和森林環境條件的復雜性在很大程度上給防治工作增加了難度。基于此,我們更應當充分意識到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工程,從過去的經驗而言,即便是在某一時期內對部分病害或蟲害進行了有效的抑制,然而從長遠的角度出發還應當每年持續性的投入部分人力與資金。結合筆者過去的工作研究,可以發現森林病蟲害反復出現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森林病蟲害大部分都具備主動傳播或借助自然力量傳播的能力,如果將其部分個體予以消滅,而剩下的個體仍然可以利用其他各種方式傳播;其次是隨著林業產業的飛速發展,人造林面積進一步提升,森林病蟲害的整體發生概率也逐漸增多;再次是部分林業生產活動會為病蟲害的傳播創造一定的便利條件;最后是部分病蟲害自身的遺傳特性以及抗逆性能能夠根據環境的變化而出現變異,其適應性逐漸增強,另外部分害蟲還會形成抗藥性,所以必須要盡快研發各種新型的抗蟲藥物。
二、森林常見病蟲害的防治技術
1.微生物防治技術。首先,細菌防治技術。通常而言細菌能夠伴隨害蟲取食的過程中慢慢進入害蟲體內,在體內大規模繁殖,細菌能夠轉變為芽孢,形成蛋白質霉素,破壞害蟲的腸道后影響其取食能力,同時害蟲體內的細菌還能夠讓其患上敗血癥,進而在短期內死亡。當其死亡后顏色慢慢轉為褐色,軟化腐爛。目前,大量生產的細菌殺蟲劑比如說青蟲菌、哈螟桿菌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治蛾蟲或者松毛蟲這類容易導致森林大規模感染的害蟲,與此同時,細菌殺蟲劑的投放與使用基本上不會對人畜帶來傷害。
其次,真菌防治措施。在能夠造成害蟲染病的微生物中,大部分都屬于真菌,因此它能夠在森林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發揮出十分關鍵的作用。通常來講,真菌依靠體壁進入到害蟲體內,當其大量繁殖后又能夠利用菌絲的方式穿過體壁,形成孢子。因真菌感染而死亡的害蟲一般身體較為僵硬,,表現為黃色或紅色。目前國內較為普遍的選擇白僵菌,這是由于培養白僵菌的原材料成本相對低廉且培育時不需要使用其他復雜的儀器設備,能夠在很多地區進行大面積推廣。如果外部環境條件適合,白僵菌在落到害蟲身上后,分生孢子可生長出芽管,透過其皮膚逐漸進入體內,對害蟲正常的身體機能進行破壞,最終導致其死亡。
2.生物天敵防治技術。自然界中有許多的昆蟲都能夠把自己寄生在害蟲體內,還有很多昆蟲以各種害蟲為食,因此能夠利用這些有益的昆蟲進行生物防治。天敵防治技術不但可以充分凸顯出生物防治的優點,另外在釋放益蟲后它們能夠繼續進行繁殖,發揮出非常持續而穩定的防治能力。在森林內一般來說能夠捕食害蟲的昆蟲包括瓢蟲、螳螂、胡蜂等,目前在國內很多地區已經非常廣泛的將這些昆蟲應用于病蟲害防治中來。擁有寄生能力的昆蟲比如說寄生蜂和寄生蠅,一般這類昆蟲會選擇將自己的卵產于害蟲幼蟲或蛹中,寄生后害蟲幼蟲或蛹的養分會被它們所吸收,從而導致害蟲幼蟲的死亡。在進行森林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我們一般把松毛蟲赤眼蜂寄生在松毛蟲以及蛾類害蟲的卵中,把害蟲消滅在生長大之前。天敵防治技術不但要求我們必須要為這些益蟲提供一個適合的生長環境,同時還應當科學的引入昆蟲,合理增加益蟲種類。
3.病毒防治技術。昆蟲群體中病毒是不可消滅的,很多時候也可能導致昆蟲間出現流行病,進而起到害蟲防治的作用。病毒防治通常情況下可以使用多角體病毒、顆粒病毒或細小病毒等,最為普遍的一種即是核型多角體病毒,這種病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殺滅毛蟲、楊尺蠖、和美國白蛾等害蟲。一些病毒自身的致病性能較強,能夠讓害蟲在短時間內大面積死亡,即便是一些不死亡的幼蟲,其下一代也很難健康存活,部分可以長大的體內常常也會殘留病毒,在產卵的過程中病毒不會消失而是直接轉移到下一代。病毒防治技術所殺死的還害蟲往往會存在以下兩種情況:首先是食欲下降、動作變慢、蟲體發軟,這部分害蟲在接近死亡前一般會把自己的尾足緊緊抓住小樹枝,把身體倒掛起來,這基本上是因為感染核型多角體病毒后存在的現象;其次是一些染病后的蟲體會降低自身的生長速度,成年后身體相對較小,死亡后蟲體會有收縮的現象,這基本上是因為感染質型多角體病毒造成的。
4.育種法。對于一部分松材線蟲感染嚴重的林區 ,可選擇部分受害較輕或并未受到病蟲害威脅的植株當成備選株,在這部分備選株上進行采穗生產嫁接苗,針對一些能夠保留遺傳穩定性的嫁接木直接進行人工接種檢定,按照上述接種判定標準合理的選擇備選木。隨后對挑選出的備選株進行二次人工接種檢定,另外將最后的備選木的無性繁殖后代列為抗性無性系中,從而將其應用到未來的造林作業過程中來。例如日本的抗 松材線蟲育種研究小組從松材線蟲危害相對嚴重的地區選擇部分幸存的植株,之后嫁接于火炬松砧木上,進行人工 接種松材線蟲兩次,從而確定抗性無性系。如此一來選拔鑒定之后的超抗性松在實踐中獲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5.清理病區林地。病蟲害相對不嚴重的時期需要對受到感染的病死苗木予以全方位清理,或通過一次性砍伐的手段將病蟲害感染的植株完全清除。在病區清理干凈之后,全部伐樁高度不能夠大于5cm,對病區予以清理后必須把殘留枝椏清掃出病區,針對病死樹根也需要選擇塑料薄膜予以覆蓋后利用泥土掩埋 或選擇磷化鋁1-2粒,利用熏蒸方式進行處理。同時亦可將其連根一起刨除,隨后集中進行燒毀。針對感染區散開的死樹來說,把死樹砍伐清理后需要將樹干與樹枝砍為小段狀,并統一收進專用熏蒸袋,在其中放入磷化鋁后進行密封。如果存在部分散落的染病枝干,也可采取這樣的措施予以防治,避免病菌或害蟲擴散。
三、結語
總而言之,做好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有助于鞏固造林成果,確保森林資源得以保護,推動社會經濟建設的持續發展。我們應當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加強管理,抓住重點,構建科學全面的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機制,不斷促進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柴志茹.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應用[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01):182.
[2]任樹紅.論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6,(05):55.
[3]宋富.森林病蟲害防治措施探討[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6,(05):59.